一种抗拔复合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402发布日期:2018-10-23 15:5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抗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拔复合管桩。



背景技术:

因为预应力管桩混凝土强度较高,在受拉力荷载时容易开裂,所以管桩应用于抗浮工程中较少。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抗浮结构为混凝土灌注桩和抗浮锚杆。可增加抗浮桩或者抗浮锚杆的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性好且成本低的抗拔复合管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拔复合管桩,包括内芯和套设在内芯外的外芯,内芯与外芯紧配合;所述内芯为中空筒状结构,内芯内腔中设有锚筋,锚筋外自上而下串设有多个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的外周支撑在内芯的内壁上;内芯底端设有端板,锚筋底端伸出端板并通过螺母与端板固定;锚筋顶端不超出内芯顶端且锚筋顶端与内芯顶端的间距为s,s≥0.8m;内芯顶端设有端部封堵;所述锚筋从上至下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锚筋的锚固段通过填充的水泥浆固结体与内芯内壁相结合,内芯中设有注浆管。

进一步地,锚筋的自由段上套设有套管且锚筋的自由段表面上涂覆有黄油层;套管外侧填充水泥浆固结体。

进一步地,相邻的定位支架之间的间距为d,d≤2m。

进一步地,外芯为水泥土桩;所述内芯为预制混凝土管桩或混凝土方桩。

进一步地,锚筋通过定位支架竖直设置在内芯的中心。

进一步地,端板为圆形钢板,端板的中心线与内芯的中心线重叠;端板的直径与内芯的内径之差等于内芯的壁厚;内芯的壁厚与端板的厚度的比值为t,t<3。

进一步地,内芯顶端高出外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作为永久型抗拔桩时,锚筋整体均处在定位支架和水泥浆固结体的包裹中,耐久性较好,同时桩身整体全长受压,压力型受力状态可充分发挥土体侧阻力,其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预制桩全长受压,可避免预制桩受拉时容易开裂的问题;锚筋端部通过螺母与端板相连,制作简单,连接可靠;内芯长度长于锚筋和外芯,且内芯顶端设置封堵措施,可有效避免基础施工过程中机械碰撞等对锚筋的破坏;端板尺寸既不能过大造成浪费,也不能过小减弱锚固能力,本新型端板直径于内芯内径之差等于内芯壁厚,充分发挥了端板的刚度,保证端部锚固能力。各预制件由预制场制作,可节省实际施工工期,并减少施工现场的泥浆排放量,保护环境;经济效益显著,约为传统抗浮桩造价的50%,大幅度节省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内芯底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截面示意图。

1、外芯;2、锚筋;3、端部封堵;4、内芯;5、定位支架;6、锚固段;7、自由段;8、注浆管;9、水泥浆固结体;10、套管;11、螺母;12、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抗拔复合管桩,如图1-4所示,包括内芯4和设置在内芯4外面与内芯4相配合的外芯1;内芯4为中空腔体结构,内芯4中设有锚筋2,锚筋2可采用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筋,锚筋2的规格及数量根据设计抗拔承载力确定,锚固段6长度根据计算确定;内芯4中均布有与锚筋2相连接的定位支架5,定位支架5可采用钢制或塑料制品,定位支架5上下设置,相邻的定位支架5之间的间距不超过2m;内芯4底端设有端板12,锚筋2底端伸出端板12并通过螺母11与端板12固定;锚筋2顶端不超出内芯4顶端且锚筋2顶端与内芯4顶端的间距大于等于800mm;内芯4顶端设有端部封堵3;锚筋2从上至下分为自由段7和锚固段6,锚筋2的锚固段6通过填充的水泥浆固结体9与内芯4内壁相配合,内芯4中设有注浆管8。内芯4顶端高出外芯1,本实施例与基础相连时将多余部分内芯4破除。

当作为临时性抗拔桩时,锚筋2的自由段7范围内的内芯4腔体中不注浆;内芯4的外壁不超出端板12;端板12为圆形钢板,端板12的中心线与内芯4的中心线重叠;端板12的直径与内芯4的内径之差等于内芯4的壁厚;内芯4的壁厚与端板12的厚度的比值小于3;外芯1为水泥土桩,可以是高压旋喷桩、喷射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长螺旋取土压灌桩等,桩体强度不小于M15;内芯4为预制混凝土桩,如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C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C桩(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SC桩(预制高强钢管混凝土管桩)、PS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HS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60;锚筋2竖直设置在内芯4的中心;内芯4的腔体截面为圆形,端板12为圆形板;或者内芯4的腔体截面形状为其他形状,此时端板12尺寸应大于该腔体截面尺寸即端板12始终将内芯4的腔体截面完全覆盖。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当作为永久性抗拔桩时,锚筋2的自由段7范围内的内芯4腔体中全长注浆,如图5、图6所示,锚筋2的自由段7上套设有套管10且锚筋2的自由段7表面上涂覆有黄油层;锚筋2的自由段7通过填充的水泥浆固结体9与内芯4内壁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用于抗浮工程中,一般抗拔桩或抗拔锚杆均为拉力型受力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抗拔桩为压力型受力,其受力状态通过锚筋2与端部连接装置实现;常规抗拔桩均为现浇混凝土灌注桩,本实用新型为复合桩;由于永久性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常规抗拔混凝土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常规抗拔锚杆主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约50mm,本实用新型中锚筋2位于预制桩空腔内部即内芯4的腔体内,且包裹水泥浆固结体,预制桩本身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耐久性要求,预制桩外侧也包裹有水泥土固结体,故复合桩桩身耐久性优于常规抗浮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