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214发布日期:2018-11-30 20:1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具体涉及施工抗滑桩。



背景技术:

抗滑桩用于边坡防护,现有的抗滑桩一般采用简单的立柱,对上边坡的土层进行阻挡,对于穿过滑坡面的立柱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力,立柱容易被破坏,从而引发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施工抗滑桩,解决现有的抗滑立柱承受力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背斜杆、前斜杆,所述背斜杆与竖直桩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垂直;所述前斜杆与竖直桩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垂直;相邻所述的竖直桩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竖直桩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与上边坡的滑坡面垂直,前斜杆与下边坡的滑坡面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背斜杆、前斜杆与滑坡面垂直,能承受力更大,力学性能更加。相邻竖直桩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背斜杆与前斜杆外套有膨胀体,所述膨胀体为纺锤状。膨胀体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与前斜杆的抗弯力,同时进一步起到对施工抗滑桩的固定作用。

作为优选,沿膨胀体径向方向,设置有贯穿膨胀体的排水孔。避免水在背斜杆与前斜杆上堆积增加受力,同时防止水的浸泡从而提高施工抗滑桩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膨胀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膨胀体之间通过阻尼弹簧连接。当遇到轻微震动时,相邻膨胀体之间相互挤压,阻尼弹簧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竖直桩与背斜杆的连接夹角处及竖直桩与前斜杆的连接夹角处设置有斜撑。斜撑分别连接竖直桩与背斜杆、竖直桩与前斜杆,构成三角结构,对竖直桩与背斜杆、竖直桩与前斜杆的连接处起到加固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竖直桩上设置有自竖直桩顶端至竖直桩底端的避雷针。对竖直桩进行防雷处理,防止雷击。

作为优选,所述的避雷针底端连接有泄流环。增加电流的泄流面,防雷效果更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背斜杆、前斜杆用以承受滑坡面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竖直桩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本实用新型膨胀体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与前斜杆的抗弯力;本实用新型设置排水孔,利于排水;本实用新型设置阻尼弹簧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设置斜撑对竖直桩与背斜杆、竖直桩与前斜杆的连接处起到加固作用;本实用新型设置避雷针,对竖直桩进行防雷处理,防止雷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此种施工抗滑桩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1、背斜杆2、前斜杆3,所述背斜杆2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所述前斜杆3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相邻所述的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竖直桩1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2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前斜杆3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10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10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1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相邻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实施例2: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1、背斜杆2、前斜杆3,所述背斜杆2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所述前斜杆3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背斜杆2与前斜杆3外套有膨胀体4,所述膨胀体4为纺锤状。膨胀体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2与前斜杆3的抗弯力,同时进一步起到对施工抗滑桩的固定作用。相邻所述的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竖直桩1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2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前斜杆3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10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10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1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相邻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实施例3: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1、背斜杆2、前斜杆3,所述背斜杆2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所述前斜杆3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背斜杆2与前斜杆3外套有膨胀体4,所述膨胀体4为纺锤状。膨胀体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2与前斜杆3的抗弯力,同时进一步起到对施工抗滑桩的固定作用。沿膨胀体4径向方向,设置有贯穿膨胀体4的排水孔5。避免水在背斜杆2与前斜杆3上堆积增加受力,同时防止水的浸泡从而提高施工抗滑桩的使用寿命。相邻所述的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竖直桩1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2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前斜杆3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10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10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1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相邻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实施例4: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1、背斜杆2、前斜杆3,所述背斜杆2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所述前斜杆3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背斜杆2与前斜杆3外套有膨胀体4,所述膨胀体4为纺锤状。膨胀体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2与前斜杆3的抗弯力,同时进一步起到对施工抗滑桩的固定作用。沿膨胀体4径向方向,设置有贯穿膨胀体4的排水孔5。避免水在背斜杆2与前斜杆3上堆积增加受力,同时防止水的浸泡从而提高施工抗滑桩的使用寿命。膨胀体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膨胀体4之间通过阻尼弹簧6连接。当遇到轻微震动时,相邻膨胀体4之间相互挤压,阻尼弹簧6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相邻所述的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竖直桩1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2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前斜杆3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10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10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1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相邻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实施例5: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1、背斜杆2、前斜杆3,所述背斜杆2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所述前斜杆3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背斜杆2与前斜杆3外套有膨胀体4,所述膨胀体4为纺锤状。膨胀体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2与前斜杆3的抗弯力,同时进一步起到对施工抗滑桩的固定作用。沿膨胀体4径向方向,设置有贯穿膨胀体4的排水孔5。避免水在背斜杆2与前斜杆3上堆积增加受力,同时防止水的浸泡从而提高施工抗滑桩的使用寿命。膨胀体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膨胀体4之间通过阻尼弹簧6连接。当遇到轻微震动时,相邻膨胀体4之间相互挤压,阻尼弹簧6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相邻所述的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上设置有自竖直桩1顶端至竖直桩1底端的避雷针8。对竖直桩1进行防雷处理,防止雷击。

竖直桩1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2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前斜杆3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10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10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1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相邻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实施例6: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1、背斜杆2、前斜杆3,所述背斜杆2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所述前斜杆3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竖直桩1与背斜杆2的连接夹角处及竖直桩1与前斜杆3的连接夹角处设置有斜撑7。斜撑7分别连接竖直桩1与背斜杆2、竖直桩1与前斜杆3,构成三角结构,对竖直桩1与背斜杆2、竖直桩1与前斜杆3的连接处起到加固作用。背斜杆2与前斜杆3外套有膨胀体4,所述膨胀体4为纺锤状。膨胀体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2与前斜杆3的抗弯力,同时进一步起到对施工抗滑桩的固定作用。沿膨胀体4径向方向,设置有贯穿膨胀体4的排水孔5。避免水在背斜杆2与前斜杆3上堆积增加受力,同时防止水的浸泡从而提高施工抗滑桩的使用寿命。膨胀体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膨胀体4之间通过阻尼弹簧6连接。当遇到轻微震动时,相邻膨胀体4之间相互挤压,阻尼弹簧6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相邻所述的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上设置有自竖直桩1顶端至竖直桩1底端的避雷针8。对竖直桩1进行防雷处理,防止雷击。

竖直桩1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2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前斜杆3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10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10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1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相邻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最优实施例:

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1、背斜杆2、前斜杆3,所述背斜杆2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所述前斜杆3与竖直桩1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竖直桩1与背斜杆2的连接夹角处及竖直桩1与前斜杆3的连接夹角处设置有斜撑7。斜撑7分别连接竖直桩1与背斜杆2、竖直桩1与前斜杆3,构成三角结构,对竖直桩1与背斜杆2、竖直桩1与前斜杆3的连接处起到加固作用。背斜杆2与前斜杆3外套有膨胀体4,所述膨胀体4为纺锤状。膨胀体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背斜杆2与前斜杆3的抗弯力,同时进一步起到对施工抗滑桩的固定作用。沿膨胀体4径向方向,设置有贯穿膨胀体4的排水孔5。避免水在背斜杆2与前斜杆3上堆积增加受力,同时防止水的浸泡从而提高施工抗滑桩的使用寿命。膨胀体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膨胀体4之间通过阻尼弹簧6连接。当遇到轻微震动时,相邻膨胀体4之间相互挤压,阻尼弹簧6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相邻所述的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上设置有自竖直桩1顶端至竖直桩1底端的避雷针8。对竖直桩1进行防雷处理,防止雷击。避雷针8底端连接有泄流环9。增加电流的泄流面,防雷效果更佳。

竖直桩1对上边坡阻挡,背斜杆2与上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前斜杆3与下边坡的滑坡面10垂直,分别用以承受滑坡面10的剪切力,防止滑坡面10的滑移,一方面对竖直桩1的受力进行分担,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边坡防护效果。相邻竖直桩1之间通过锁链连接,竖直桩1之间相互牵引,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提高防护效果。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