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5973发布日期:2019-03-19 22: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但是目前许多基坑支护是在基坑挖好之后再进行建造的,这样会增加在基坑支护结构建造过程中的坍塌率,进而难以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建造安全,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许多基坑支护是在基坑挖好之后再进行建造的,这样会增加在基坑支护结构建造过程中的坍塌率,进而难以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建造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基坑侧墙和第二螺柱,所述基坑侧墙的外侧通过限位块与第一支护主体相连接,且第一支护主体的外侧通过连接杆与第二支护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护主体的下侧固定有第三支护主体,且第三支护主体的下侧固定有第四支护主体,所述第四支护主体的下侧通过钢筋架连接有支撑底面,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活动螺母与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第一支护主体、第二支护主体、第三支护主体和第四支护主体之间均为一体结构,且第一支护主体、第二支护主体、第三支护主体和第四支护主体的厚度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限位块相互一一对应的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支护主体、第二支护主体、第三支护主体和第四支护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活动螺母之间为活动连接,且连接杆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筋架均位于第一支护主体、第二支护主体、第三支护主体和第四支护主体内部,且第一支护主体、第二支护主体、第三支护主体和第四支护主体均通过钢筋架依次连接,各连接处均为“Z”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设置有第一支护主体、第二支护主体、第三支护主体和第四支护主体,可以对基坑进行分层次的进行支护结构的搭建工作,进而减小了在基坑支护结构建造过程中的坍塌率,也保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建造安全,在各个支护主体上还设置有限位块,可以提高各个支护主体与基坑侧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能,进而保证各个支护主体稳定性能,在各个支护主体之间还通过钢筋架相连接,可以保证在分层建造支护结构中各个支护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能,进而提高了该支护结构的工作性能,在各个支护主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第一螺柱、活动螺母和第二螺柱,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各个支护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能,进而提高了整个支护结构工作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坑侧墙;2、限位块;3、第一支护主体;4、连接杆;5、第二支护主体;6、第三支护主体;7、第四支护主体;8、支撑底面;9、钢筋架;10、第一螺柱;11、活动螺母;12、第二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基坑侧墙1、限位块2、第一支护主体3、连接杆4、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第四支护主体7、支撑底面8、钢筋架9、第一螺柱10、活动螺母11和第二螺柱12,基坑侧墙1的外侧通过限位块2与第一支护主体3相连接,且第一支护主体3的外侧通过连接杆4与第二支护主体5相连接,限位块2与第一支护主体3、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之间均为一体结构,且第一支护主体3、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的厚度依次增大,可以保证第一支护主体3、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与基坑侧墙1之间连接状态的稳定,也提高了整个支护结构的工作质量,连接杆4与限位块2相互一一对应的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支护主体3、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上,可以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而增强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能,第二支护主体5的下侧固定有第三支护主体6,且第三支护主体6的下侧固定有第四支护主体7,第四支护主体7的下侧通过钢筋架9连接有支撑底面8,钢筋架9均位于第一支护主体3、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内部,且第一支护主体3、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均通过钢筋架9依次连接,各连接处均为“Z”形结构,可以保证在分层建造支护结构中,第一支护主体3、第二支护主体5、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能,进而提高了该支护结构的工作性能,连接杆4的两端均通过活动螺母11与第一螺柱10和第二螺柱12相连接,连接杆4的两端与活动螺母1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连接杆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可以方便对连接杆4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进而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工作性能。

工作原理:在建造该大型建筑深基坑侧面防坍塌支护结构时,首先,要在地面上挖出基坑,当基坑的深度到达第一支护主体3的建造需求时,便可以先将钢筋架9建造在基坑侧墙1上,然后在钢筋架9上浇筑上混凝土,便可以形成第一支护主体3,同时第一支护主体3上的限位块2会嵌入基坑侧墙1内,以加强第一支护主体3与基坑侧墙1的连接稳定效果,之后便可以继续下挖基坑,当基坑的深度到达第二支护主体5的建造需求时,可以将第二支护主体5的钢筋架9建造在第一支护主体3的下方,同时第二支护主体5的上端的钢筋架9会与第一支护主体3的下方钢筋架9为同一钢筋架9,进而在第二支护主体5浇灌成型后,便可以使第二支护主体5与第一支护主体3形成一体结构,同时第二支护主体5上的限位块2会位于第一支护主体3的下方,对第一支护主体3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提高了第一支护主体3与第二支护主体5之前稳定性能,之后,按照上述的方式,使第三支护主体6和第四支护主体7分层次的建造出来,而在各层支护主体建造的同时,还需要将连接杆4通过活动螺母11与各层支护主体上的第一螺柱10和第二螺柱12相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加强支护结构整体的稳定效果,最后,可以在最下层的支护主体下侧,通过钢筋架9与支撑底面8浇筑在一起,以上便完成了该基坑支护结构的建造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