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回收利用的钢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497发布日期:2019-04-29 12:2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便于回收利用的钢护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基础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钢护筒。



背景技术:

钢护筒就是在进行桩基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土质不稳定,施工钢筋混凝土护壁存在较大难度,所以采用钢质的护壁对孔桩进行保护,防止塌孔,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的一种结构物。它具有稳定孔壁、防止坍孔、形成泥浆压力、还可以隔离地表水、导向钻头、固定桩位、保护操作原地面等作用。传统钢护筒采用一定厚度的钢板在现场或工厂卷制,制作完成后,吊运至现场桩位处振动下沉。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348534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波腹板锁口钢护筒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由若干个波腹板首尾相连拼合构成的环形钢护筒,波腹板首尾均设有锁口机构,相邻波腹板通过该锁口机构相连接,钢护筒内壁可拆卸连接固定有至少上下两层的水平环梁,水平环梁靠近钢护筒顶部,最上层水平环梁上设有吊耳。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将事先制备好的波腹板在施工现场拼装成钢护筒;在钢护筒上加装水平环梁;整体吊装到位后,用振动锤对钢护筒进行整体振沉到位,拆掉水平环梁系,进行钻孔桩施工;待钻孔桩施工完毕,再对各波腹板逐个拔起,回收利用。该发明针对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更方便、成本更低。

现有的这种波腹板锁口钢护筒因为需要沉降至很深的水域,施工完成后,从水底回收波腹板时,如果波腹板长度过长,现有的很多设备都无法顺利地将波腹板从水中吊取出来,造成回收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钢护筒,其通过将钢护筒设置成能够打开和合并的,能够便于钢护筒在施工完成后,从水底取出,进行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钢护筒,包括钢护筒节组,所述钢护筒节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钢护筒、中钢护筒、下钢护筒以及竖直设置与上钢护筒、中钢护筒、下钢护筒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均能打开且打开方式相同;所述上钢护筒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钢护筒壁、连接两个钢护筒壁且使两个钢护筒壁形成圆形的合页、位于一个钢护筒壁远离合页一侧的连接板、位于另一个钢护筒壁远离合页一侧的配合板;所述连接板和配合板均布在钢护筒壁上,且连接板和配合板交错设置两个所述钢护筒壁的半径相同;所述螺纹杆穿过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上的相互配合的连接板和配合板,螺纹杆的顶端高于上钢护筒的顶端;所述下钢护筒的一周均布有多个固定座,所述上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与固定座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底端与固定座螺纹连接的立杆,导向座上开设有与立杆轴线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通孔,立杆与通孔转动连接;连接板和配合板的轴线与合页的转动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上的两个钢护筒壁远离合页的一侧相互靠近,使两个钢护筒壁上的连接板相互配合在一起,在下钢护筒上连接中钢护筒,根据钢护筒节组需沉降的深度确定中钢护筒需要的数量,在在中钢护筒上连接中钢护筒,直至达到沉降深度,在中钢护筒上连接上钢护筒,使螺纹杆与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上的连接板螺纹连接,将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竖直连接,将立杆从导向座上的通孔内穿过,并与下钢护筒上的固定座螺纹连接,整体吊装钢护筒节组,吊装到位后,用振动锤对钢护筒节组整体振沉到位,使上钢护筒露出水面,当需要拆除钢护筒节组时,旋转螺纹杆,使螺纹杆与连接板脱离,从上钢护筒的顶端转动两个钢护筒壁,使钢护筒壁打开,向上吊装上钢护筒,因为立杆的作用,从而将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从水中吊出,将多个钢护筒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吊装,从水底回收钢护筒节组时,只需吊装上钢护筒,即可将下钢护筒和中钢护筒吊出,回收容易,不需使用较大型的调取装置,且利用立杆能够对连接中钢护筒和上钢护筒起到导向作用,使钢护筒即使在水中也能顺利拼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的顶端设置有与立杆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底面与上钢护筒上的导向座上表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立杆的底端与下钢护筒上的固定座螺纹连接后,旋转与立杆顶端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的底面与上钢护筒上的导向座的上表面接触,锁紧螺母与立杆相互配合,能够锁紧螺母能够按压上钢护筒上的固定座,使上钢护筒上的固定座在立杆上向下滑移,从而使上钢护筒与中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连接更为紧密,防止混凝土浆从上钢护筒与中钢护筒或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之间的缝隙中流入江河中,造成混凝土浆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钢护筒和中钢护筒中的钢护筒壁下端均固定连接半环形上锥体,所述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中的钢护筒壁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半环形上锥体相互配合的半环形下锥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中钢护筒安装到中钢护筒上,或将上钢护筒安装到中钢护筒上时,利用半环形上锥体和半环形下锥体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定位,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环形上锥体上固设有插接柱,所述半环形下锥体上开设有与插接柱相互配合的插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中钢护筒安装到中钢护筒上,或将上钢护筒安装到中钢护筒上时,半环形上锥体与半环形下锥体相互配合,插接柱能够插入插接孔内,利用插接柱和插接孔能够提高上钢护筒和中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个所述钢护筒壁靠近合页一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呈弧形设置的密封板,另一个所述钢护筒壁靠近合页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互配合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板位于密封槽内时,密封板的内壁与上钢护筒内壁处于同一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开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时,密封板从密封槽中脱离,当将两个钢护筒壁合并成圆形的上钢护筒时,密封板位于密封槽内,密封板能够遮挡两个钢护筒壁合并时的缝隙,增加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合并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钢护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呈倒锥形设置的辅助筒,辅助筒较粗一端的直径与下钢护筒相同,辅助筒能打开且打开方式与下钢护筒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呈倒锥形设置的辅助筒,能够使钢护筒节组在下沉过程中,减少江水或淤泥的阻力,当打开下钢护筒时,辅助筒能够与下钢护筒同步打开,当向上吊装钢护筒节组时,与下钢护筒连接的辅助筒能够随下钢护筒一起吊出水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上开设有供螺纹杆穿过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钢护筒壁合并成一个圆形的钢护筒时,交错设置的连接板和配合板相互接触,将钢护筒密封,密封垫能够增加钢护筒的密封性,防止混凝土浆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设有呈圆柱形设置的转动盘,转动盘的轴线方向与螺纹杆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钢护筒节组从水中吊出时,旋转螺纹杆,将螺纹杆与钢护筒节组上的连接板分离,利用固定在螺纹杆顶端的转动盘,能够便于旋转螺纹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依次连接的上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设置成能打开的,在下钢护筒上设置固定座,在中钢护筒和上钢护筒上设置与固定座位置对应的导向座,并且设置与固定座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使钢护筒节组在需要回收时,只需旋转螺纹杆,使螺纹杆与钢护筒节组分离,再打开上钢护筒,即可由立杆使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与上钢护筒同步打开,再将钢护筒节组吊装出水面,回收方便,能够重复利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半环形上锥体和半环形下锥体能够便于连接上钢护筒与中钢护筒,中钢护筒与下钢护筒快速连接,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半环形上锥体上设置插接柱,在半环形下锥体上设置插接孔,能够便于上钢护筒和中钢护筒,中钢护筒和下钢护筒快速,准确的定位,并且增加各个钢护筒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上钢护筒的轴测图;

图4为突出显示密封垫而作的剖视图;

图5为突出显示上钢护筒和中钢护筒连接方式而作的爆炸图。

图中:1、钢护筒节组;11、上钢护筒;111、钢护筒壁;112、合页;113、连接板;114、配合板;115、密封垫;116、连接孔;117、密封板;118、密封槽;12、中钢护筒;13、下钢护筒;131、固定座;132、导向座;133、通孔;134、立杆;135、锁紧螺母;136、固定杆;137、圆孔;138、转动杆;139、固定片;14、辅助筒;15、螺纹杆;151、转动盘;16、半环形上锥体;161、插接柱;17、半环形下锥体;171、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钢护筒,参见图1和图2,包括钢护筒节组1,钢护筒节组1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和下钢护筒13,下钢护筒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呈倒锥形设置的辅助筒14,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下钢护筒13和辅助筒14均能打开,辅助筒14较粗一端的直径与下钢护筒13相同,且较粗一端与下钢护筒13相连;上钢护筒11上螺纹连接有与中钢护筒12和下钢护筒13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5,螺纹杆15能够使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下钢护筒13和辅助筒14合并呈圆筒形;下钢护筒13外壁的一周上均布有多个固定座131(在此实施例中以四个为例),中钢护筒12和上钢护筒11外壁的一周均设置有与固定座131一一对应的导向座132,导向座132上开设有轴线方向竖直的通孔133,固定座131上设置有底端与固定座131螺纹连接的立杆134,立杆134与通孔133转动连接,立杆134远离固定座131的一端上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35,旋转锁紧螺母135,锁紧螺母135能够与上钢护筒11上的导向座132的上表面接触,能够增加钢护筒节组1连接的稳定性;立杆1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直径大于立杆134直径的固定杆136,固定杆136上开设有轴线方向与立杆134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的圆孔137,圆孔137内滑移连接有轴线与圆孔137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转动杆138,转动杆13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轴线与转动杆138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固定片139,固定片139的直径大于转动杆138的直径,利用转动杆138能够便于转动立杆134,能够较为省力的将立杆134与固定座131分离;将下钢护筒13连接在辅助筒14上,将立杆134与固定座131螺纹连接,将中钢护筒12上导向座132上的通孔133穿过立杆134,中钢护筒12连接在下钢护筒13上,相同的,将上钢护筒11上导向座132上的通孔133穿过立杆134,上钢护筒11连接在中钢护筒12上,旋转锁紧螺母135,使锁紧螺母135的下表面与上钢护筒11上导向座132的上表面接触,当需要回收钢护筒节组1时,利用立杆134使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下钢护筒13和辅助筒14同步打开,从水中吊出。

参见图3和图4,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下钢护筒13和辅助筒14的打开方式相同,在此以上钢护筒为例;上钢护筒11包括两个呈半圆形设置的钢护筒壁111、连接两个钢护筒壁111一侧的合页112、位于一个钢护筒壁111远离合页112一侧的连接板113和位于另一个钢护筒壁远离合页112一侧上的配合板114;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均布在钢护筒壁111的一侧,且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交错设置,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均呈弧形设置,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的轴线与合页112的转动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两个钢护筒壁111形成圆筒型的上钢护筒11时,交错设置的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的圆弧内侧与两个钢护筒壁111的圆弧内侧处于同一弧面上;连接板113靠近配合板114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密封垫115,密封垫115上开设有供螺纹杆15穿过的连接孔116,螺纹杆15竖直穿过相互配合的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并且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螺纹连接;一个钢护筒壁111靠近合页112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呈弧形设置的密封板117,另一个钢护筒壁111靠近合页112的一侧上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密封槽118,密封板117的高度与上钢护筒11的高度相同,密封槽118的高度与密封板117的高度相同,当两个钢护筒壁111合并成圆筒型上钢护筒11时,密封板117位于密封槽118内,且密封板117的圆弧内侧与上钢护筒11圆弧内侧处于同于弧面上;螺纹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轴线方向与螺纹杆15轴线方向相同的转动盘151,螺纹杆15的底端与辅助筒14的顶端螺纹连接;转动两个钢护筒壁111,使两个钢护筒壁111形成筒型上钢护筒11,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交错设置,密封垫115位于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之间,增加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之间的密封性,将螺纹杆15与上钢护筒11上的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螺纹连接,再与中钢护筒12和下钢护筒13上的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螺纹连接,最后与辅助筒14的顶端螺纹连接,将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和下钢护筒13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4和图5,上钢护筒11和中钢护筒12,中钢护筒12和下钢护筒13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以上钢护筒11和中钢护筒12的连接方式为例;上钢护筒11中两个钢护筒壁111上均固定连接有呈半环形设置的半环形上锥体16,半环形上锥体16上均布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插接柱161,中钢护筒12的钢护筒壁111上均设置有半环形的半环形下锥体17,半环形下锥体17上开设有与插接柱161一一对应的插接孔171,当上钢护筒11和中钢护筒12连接时,半环形上锥体16和半环形下锥体17相互配合,插接柱161插入插接孔171内,增加上钢护筒11和中钢护筒12连接的密封性,螺纹杆15与半环形上锥体16和半环形下锥体17螺纹连接。

该便于回收利用的钢护筒的使用方法如下:将下钢护筒13焊接在辅助筒14的顶端,使下钢护筒13上带有合页112的一侧与辅助筒14上带有合页112的一侧对齐,将立杆134的一端与固定座131螺纹连接,再将中钢护筒12上导向座132上的导向座132穿过立杆134,并使中钢护筒12上的半环形上锥体16上的插接柱161插入下钢护筒13顶端的半环形下锥体17上的插接孔171内,根据需沉降的深度,重复上述操作,在中钢护筒12上插接中钢护筒12,直至达到待沉降深度,再将上钢护筒11上导向座132上的通孔133穿过立杆134,使插接柱161与插接孔171插接,使上钢护筒11上的两个钢护筒壁111合并成筒型,此时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交错将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以及下钢护筒13密封,再将螺纹杆15从上钢护筒11顶端与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和下钢护筒13上的连接板113和配合板114螺纹连接,直至螺纹杆15的低端与辅助筒14的顶端螺纹连接,将整个钢护筒节组1吊装入水中,用振动锤振动入水;当需要回收钢护筒节组1时,旋转螺纹杆15,使螺纹杆15与上钢护筒11分离,利用立杆134使上钢护筒11、中钢护筒12和下钢护筒13上的两个钢护筒壁111打开,因为辅助筒14与下钢护筒13固定连接,因此辅助筒14的两个钢护筒壁111也同步打开,此时将钢护筒节组1调出水面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