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槽道及管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2981发布日期:2019-05-07 22:2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后置槽道及管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安装固定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后置槽道以及管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涉及到各种管线安装固定,槽道作为管线安装固定的受力构件,在地下综合管廊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综合管廊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槽道的施工安装也成为综合管廊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目前而言,综合管廊中会经常出现工况复杂,极不利于槽道的设置与安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中工况复杂,不利于槽道的设置和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环境要求低,方便安装、拆卸及更换维修,适应工程需求的后置槽道,以及具有该后置槽道的管线固定装置。

一种后置槽道,设置在地基上,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预设在地基内,且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露出地基;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部中空,且其一侧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槽,另一侧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一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孔;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槽体固定在上述连接件上。

上述后置槽道,直接通过将连接件预埋,其一端穿过第一槽体后,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安装,所需支架构件的一端可以卡设于第一槽体的第一开口槽内固定装配。连接件的预设形成稳定的基体,第一槽体固定到连接件的第一端上后形成稳固的安装载体,第一槽体可以为支架构件提供稳定的承载,并且只需要将连接件预设在地基内就能快速安装。降低了使用环境要求,节约成本,第一槽体可以很方便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维修,适应工程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上贯穿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开口槽外侧上,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三孔后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垫片可以更加稳定的将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槽体的第一开口槽上,紧固锁死的结构更加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体包括第一槽底、自所述第一槽底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的第一槽壁、在各所述第一槽壁的自由端相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间隔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导向板朝向所述第一槽底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定位齿牙,所述第一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槽底上。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板可以便于安装固定所需支架构件,第一定位齿牙可以使得所需支架构件通过螺栓固定到第一开口槽内时更加稳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槽体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槽体内部中空,且其一侧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槽,另一侧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二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露出地基并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第二槽体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上。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可以形成双面的后置槽道,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在第一槽体和/或第二槽体上装配所需支架构件,安装固定相应的管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杆,其第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螺母,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孔,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螺纹连接。第一紧固件采用螺纹连接设于连接件的第一端上,安装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紧固件为螺母,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孔,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螺纹连接。第二紧固件采用螺纹连接设于连接件的第二端上,安装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套接件和螺杆,所述套接件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均开口的套筒状,所述套接件预设在地基内,所述螺杆穿设所述套接件。通过设置套接件可以方便连接件后期安装,可隔绝混凝土对连接件的干涉,方便连接件的拆卸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上贯穿设有第四孔,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开口槽外侧上,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第四孔后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垫片可以更加稳定的将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槽体的第二开口槽上,紧固锁死的结构更加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槽体包括第二槽底、自所述第二槽底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的第二槽壁、在各所述第二槽壁的自由端相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板,两个第二导向板之间间隔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导向板朝向所述第二槽底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定位齿牙,所述第二孔形成在所述二槽底上。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板可以便于安装固定所需支架构件,第二定位齿牙可以使得所需支架构件通过螺栓固定到第二开口槽内时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管线固定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后置槽道、支架构件、连接板和螺栓,所述支架构件的第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槽内,所述连接板固定套设于所述支架构件的第一端上,所述螺栓将所述连接板锁固以将所述支架构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槽体上。由于该管线固定装置包括了上述后置槽道,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所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该管线固定装置由后置槽道和支架构件形成稳定承载结构,可以使得管线能稳定的安装到支架构件上,且拆装方便,使用环境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置槽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置槽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置槽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C-C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置槽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D-D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后置槽道中的第一槽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后置槽道中的第一槽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管线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第一槽体;101、第一开口槽;102、第一导向板;103、第一孔;104、第一槽底;105、第一槽壁;106、第一定位齿牙;20、第一紧固件;30、连接件;40、第一垫片;50、套接件;60、第二槽体;601、第二开口槽;602、第二导向板;603、第二定位齿牙;70、第二紧固件;80、第二垫片;90、支架构件;100、连接板;110、螺栓;120、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后置槽道包括:第一槽体10、第一紧固件20和连接件30,第一槽体10内部中空设置,在其一侧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槽101,第一槽体10的另一侧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一孔103,连接件30的第一端从第一槽体10远离第一开口槽101的一侧穿过第一孔103后,通过第一紧固件20与第一槽体10形成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如图11所示,是直接通过将连接件30预埋,再向连接件30上浇注混凝土120,至连接件30被包裹固定。混凝土120具体呈长方体形,连接件30的第一端从混凝土120的一侧露出,第一槽体10通过第一紧固件20固定到连接件30的第一端上,并且第一槽体10是沿混凝土12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槽体10的第一开口槽101内装配所需支架构件,通过支架构件安装固定管线。这种后置槽道结构可通过连接件30的预设形成稳定的基体,第一槽体10固定到连接件30的第一端上后形成稳固的安装载体,第一槽体10可以为支架构件提供稳定的承载,并且只需要将连接件30预设在地基内就能快速安装。降低了使用环境要求,节约成本,方便安装、拆卸及更换维修,适应工程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设置第二槽体60和第二紧固件70,第二槽体60内部中空设置,在其一侧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槽601,第二槽体60的另一侧设有与内部连通的第二孔(图未示出),连接件30的第二端露出地基并从第二槽体60远离第二开口槽601的一侧穿过第二孔,第二紧固件70与连接件3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并将第二槽体60固定在连接件30的第二端上。将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孔103和第二孔,并通过第一紧固件20和第二紧固件70固定安装,可以形成双面的后置槽道。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在第一槽体10和/或第二槽体60上装配所需支架构件,安装固定相应的管线。可节约成本和空间,管线固定方式更加多样化,安装更加简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钢筋干涉现象,且可拆卸更换。

请参阅图9至图10,考虑到为使得所需支架构件的装配安装更加方便和稳固,在第一槽体10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槽体10包括第一槽底104、自第一槽底104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的第一槽壁105、在各第一槽壁105的自由端相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板102,两个第一导向板102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开口槽101,第一导向板102朝向第一槽底104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定位齿牙106,第一孔103形成在第一槽底104上。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板102可以便于安装固定所需支架构件,第一定位齿牙106可以使得所需支架构件通过螺栓固定到第一开口槽101内时更加稳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槽体60的结构也可以像上述第一槽体10的具体实施结构设置,第二槽体60包括第二槽底(图未示出)、自第二槽底的相对两端同向延伸的第二槽壁(图未示出)、在各第二槽壁的自由端相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板602,两个第二导向板602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开口槽601,第二导向板602朝向第二槽底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定位齿牙603,第二孔形成在第二槽底上。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管线固定装置,包括上述的后置槽道、支架构件90、连接板100和螺栓110,支架构件90的第一端卡设于第一开口槽101内,连接板100固定套设于支架构件90的第一端上,螺栓将连接板锁固以将支架构件90固定到第一槽体10上。需要说明的是,支架构件90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固定设于第二槽体60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单独在第一槽体10内安装设置支架构件90,也可以单独在第二槽体60内安装设置支架构件90,或者同时在第一槽体10和第二槽体60上安装设置支架构件90。

实际应用中,首先将连接件30预埋,再向连接件30上浇注混凝土120,通过混凝土120将连接件30包裹固定。混凝土120呈长方体设置,连接件30的两端从混凝土120长度方向的两侧伸出,分别将第一槽体10和第二槽体60插设到连接件30的两端上,再通过第一紧固件20和第二紧固件70固定安装。第一槽体10和第二槽体60为长条形的钢槽,均沿混凝土120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以支架构件90固定安装到第一槽体10的实施方式为例,支架构件90的第一端卡设于第一开口槽101内,再通过螺栓110将连接板100锁固以将支架构件90固定到第一槽体10上。然后,就可以在支架构件90上铺设通信缆线、电缆等管线。需要说明的是,螺栓110可以是T型螺栓,这样就能通过将螺栓110的T型头部卡设于第二槽体60的内部,并与第一导向板102上的第一定位齿牙106配合固定,螺栓110的螺柱部分从第一开口槽101伸出并穿设连接板100,再通过螺母拧紧固定。当然,支架构件90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安装到第二槽体60上。

请参阅图3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垫片40和第二垫片80。第一垫片40上贯穿设有第三孔(图未示出),第一垫片40位于第一开口槽101外侧上。第二垫片80上贯穿设有第四孔(图未示出),第二垫片80位于第二开口槽601外侧上。连接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孔103、第三孔后,通过第一紧固件20安装固定。连接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孔、第四孔后,通过第二紧固件70安装固定。设置第一垫片40和第二垫片80后,可以更加稳定的将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开口槽101和第二开口槽601外,紧固锁死的结构更加牢固。优选地,第一垫片40和第二垫片80可以为方垫片。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设置固定方式,安装简便,且可调节安装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0为螺杆,其两端均设有外螺纹,第一紧固件20和第二紧固件70均为螺母。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孔103和第二孔后,通过螺母拧紧固定安装。值得提醒的是,除了采用上述的螺纹连接固定方式,连接件30与第一紧固件20、第二紧固件70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安装结构。例如,还可以将连接件30的两端外侧上分别设有卡槽,第一紧固件20和第二紧固件70均为开口卡扣。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孔103和第二孔后,通过开口卡扣卡紧在连接件30外侧的卡槽内固定安装。连接件30与第一紧固件20、第二紧固件70的固定安装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能将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体10和第二槽体60固定安装的结构均可。

请参阅图5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三中,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套接件50,套接件50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均开口的套筒状,套接件50套设于连接件30上,套接件50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槽体10和第二槽体60抵接,在此实施例中,是先将套接件50预埋,再浇注混凝土,通过设置套接件50可以方便连接件30后期安装,可隔绝混凝土对连接件30的干涉,方便连接件30的拆卸更换。

请参阅图7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四中,是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了套接件50,套接件50套设于连接件30上,套接件50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槽体10和第二槽体60抵接。

另外,第一孔103和第二孔优选地为圆孔、长孔或方孔,各种形状的第一孔103和第二孔可以适应各种形状的连接件30,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设置孔的形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