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绿化的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2977发布日期:2019-05-07 22:2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分级绿化的挡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支护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级绿化的挡墙。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路基的稳定,通常在路基的两侧会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这个坡面就称为边坡。在遇到雨天或强力震动时,容易导致边坡出现滑坡等自然灾害。目前,为了对边坡进行防护治理,一般在边坡上设置有对边坡进行防护的挡墙。

现有的挡墙一般布置成阶梯型的,工作人员可以在边坡上进行分级绿化,让绿化带在挡墙上呈阶梯分布,更具层次感。

授权公告号为CN2071307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级绿化的混凝土挡墙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外的挡墙,挡墙具有背离边坡的挡墙壁;挡墙壁上设置有多个绿化槽,多个绿化槽沿挡墙壁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绿化槽中具有上端开口且用于种植植物的槽腔,绿化槽具有偏离挡墙壁的外侧壁,沿挡墙壁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绿化槽,绿化槽内可种植植物等用于美化的物质,从而形成的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有效遮挡了挡墙壁,从而对挡墙壁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由于挡墙绿化槽机槽内植物和土壤额外增加了挡墙的自重,进而增大了挡墙底部摩擦力,有效的提高了挡墙值当边坡的抗滑稳定性。

分级绿化的挡墙在使用时存在一个不足,就是在雨季时,一旦降雨量较大,绿化槽中的用于种植绿植的土壤会随着雨水流到边坡的下侧,从而让挡墙上侧位置处的绿化槽中的土壤越来越少,造成土壤的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级绿化的挡墙,通过对挡墙上的土壤进行防护治理,减少土壤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分级绿化的挡墙,挡墙设置在边坡上,挡墙包括与边坡贴合且与边坡的布置角度平行的挡墙壁以及设置在挡墙壁背离边坡一侧的多个绿化槽;多个所述绿化槽沿挡墙壁的布置方向间隔布置;绿化槽的槽腔内放置有土壤,且槽腔内种植有植物,植物将挡墙壁遮挡;

绿化槽的布置方向与地面垂直;相邻两个绿化槽之间由和挡墙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墙分隔;土壤的表面低于绿化槽的槽口;

在雨水流入绿化槽中后,从绿化槽中流出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土壤随着雨水流走的石笼网;

所述石笼网位于绿化槽中,且石笼网的布置高度设置为高于绿化槽中的土壤高度,石笼网由铁丝网包裹在碎石网制成;石笼网与混凝土墙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槽的槽腔内放置有土壤,且槽腔内种植有植物,植物将挡墙壁遮挡,解决了挡墙壁外露易出现损伤的问题,同时,绿化槽的槽腔中种植的植物和放置的土壤额外增加了挡墙壁的自重,进而增打开挡墙壁对于边坡的压力,从而让挡墙对边坡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在进行挡墙的布置时,先在绿化槽中填充土壤,并种植植物,然后将石笼网布置在绿化槽中,布置的位置位于雨水从绿化槽中流出的位置处,并且石笼网的布置高度高于绿化槽中的土壤表面。在雨季中雨水较大时,雨水流入绿化槽中后,将绿化槽中植物表层的土壤卷起,让土壤与雨水一起流到石笼网处,在土壤与石笼网接触时,由于石笼网中的碎石分布不规则,使得碎石对土壤进行阻挡,让雨水中的土壤堆积在石笼网处,雨水穿过石笼网,流入下一个绿化槽中,在下一个绿化槽中再次将土壤卷起,被卷起的土壤再次受到下一个绿化槽中的石笼网的阻挡,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土壤的流失。随着雨水的不断冲刷,可能会使石笼网处堆积的土壤越来越多,出现土壤与石笼网平齐的情况,影响石笼网的使用效果,所以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对石笼网处的土壤进行翻动,保持石笼网一直高于土壤表层。另外,在绿化槽中的植物生长的较为茂盛时,工作人员可以用石笼网将绿化槽中的土壤覆盖来更进一步的防止土壤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混凝土墙与石笼网接触的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进入绿化槽中时,一部分渗入绿化槽中,一部分从混凝土墙处流走,而且在雨水流入绿化槽中且流入速度大于渗入速度时,雨水会从绿化槽中流出,在流到石笼网处时,雨水流入石笼网中,雨水在石笼网处堆积,将石笼网填满,可能会导致石笼网无法对后续雨水中的土壤进行阻挡,因此为了让流到石笼网处的雨水更方便流走,在混凝土墙与石笼网接触的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在雨水流到石笼网处时,雨水渗入石笼网中,并由与石笼网接触的排水孔流到下一个绿化槽中,从而让雨水能够从渗入石笼网中并排走,让石笼网不会被雨水填满,能够时刻保持对土壤的阻挡,对于土壤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混凝土墙设置为向位于上侧的绿化槽方向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墙也能对雨水中的土壤进行阻挡,从而对土壤有更好的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混凝土墙的上表面为平面,且与地面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工作人员在绿化槽上进行行走时更为方便,能够更容易的对绿化槽进行填土等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混凝土墙上超出石笼网上表面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漫过石笼网的雨水可以由出水孔排到下一个绿化槽中,防止雨水在绿化槽中过度堆积,影响植物的呼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将出水孔或者排水孔设置为弧形孔,且弯曲方向朝向混凝土墙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雨水流过排水孔和出水孔时,雨水对下侧绿化槽中的土壤存在一个冲击,可能会将下侧绿化槽中的土壤冲起,让土壤随着雨水流动,容易造成土壤的流失。为了减小雨水流过排水孔或者出水孔时对于下侧绿化槽中的土壤的冲击,将出水孔或者排水孔设置为弧形孔,且弯曲方向朝向混凝土墙的下侧,让流过出水孔或者排水孔的雨水有一个向混凝土墙方向偏移的力,使得部分雨水沿着混凝土墙下流,从而减小雨水对绿化槽中土壤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排水孔或者出水孔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堵塞的防堵网,防堵网与混凝土墙固定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流入排水孔或者出水孔时,受到防堵网的过滤,防止排水孔或者出水孔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绿化槽设置为与边坡表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槽中的植物可以从边坡上吸取养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挡墙上的土壤进行防护治理,减少土壤的流失;

2、通过对混凝土墙进行改进,进一步减小土壤的流失;

3、通过将绿化槽与边坡连通,让绿化槽中的植物可以从边坡上吸取养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边坡上安装挡墙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线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挡墙;11、挡墙壁;12、绿化槽;13、混凝土墙;14、石笼网;15、排水孔;16、出水孔;17、防堵网;2、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分级绿化的挡墙,如图1所示,挡墙1设置在边坡2上,对边坡2进行防护。为了让挡墙1更有层次感,还能够增加挡墙1的重量,让挡墙1对边坡2有更好的防护效果,一般在挡墙1上进行分级绿化。

具体的来说,如图1、图2所示,挡墙1包括与边坡2贴合且与边坡2的布置角度平行的挡墙壁11以及设置在挡墙壁11背离边坡2一侧的多个绿化槽12,多个绿化槽12沿挡墙壁11的布置方向间隔布置,绿化槽12的槽腔内放置有土壤,且槽腔内种植有植物,植物将挡墙壁11遮挡(图中植物未画出),解决了挡墙壁11外露易出现损伤的问题,同时,绿化槽12的槽腔中种植的植物和放置的土壤额外增加了挡墙壁11的自重,进而增打开挡墙壁11对于边坡2的压力,从而让挡墙1对边坡2有更好的防护效果。其中,绿化槽12的布置方向与地面垂直。相邻两个绿化槽12之间由和挡墙1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墙13分隔。土壤的表面低于绿化槽12的槽口。

但是在雨季时,一旦降雨量较大,绿化槽12中的用于种植绿植的土壤会随着雨水流到边坡2的下侧,从而让挡墙1上侧位置处的绿化槽12中的土壤越来越少,造成土壤的流失,还会降低挡墙1的重量,降低挡墙1对边坡2的防护作用。在降雨量过大时,雨水会从挡墙1的上侧流到下侧,并且流经所有的绿化槽12,在流经绿化槽12时顺带将植物表层的土壤从绿化槽12中冲出,一段时间后,最上侧的绿化槽12中的土壤会明显减少。

为了防止绿化槽12中的土壤流失,如图1、图2所示,在雨水流入绿化槽12中后,从绿化槽12中流出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土壤随着雨水流走的石笼网14。石笼网14位于绿化槽12中,且石笼网14的布置高度设置为高于绿化槽12中的土壤高度,石笼网14由铁丝网包裹在碎石网制成。石笼网14与混凝土墙13贴合。

在进行挡墙1的布置时,如图1、图2所示,先在绿化槽12中填充土壤,并种植植物,然后将石笼网14布置在绿化槽12中,布置的位置位于雨水从绿化槽12中流出的位置处,并且石笼网14的布置高度高于绿化槽12中的土壤表面。在雨季中雨水较大时,雨水流入绿化槽12中后,将绿化槽12中植物表层的土壤卷起,让土壤与雨水一起流到石笼网14处,在土壤与石笼网14接触时,由于石笼网14中的碎石分布不规则,使得碎石对土壤进行阻挡,让雨水中的土壤堆积在石笼网14处,雨水穿过石笼网14,流入下一个绿化槽12中,在下一个绿化槽12中再次将土壤卷起,被卷起的土壤再次受到下一个绿化槽12中的石笼网14的阻挡,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土壤的流失。随着雨水的不断冲刷,可能会使石笼网14处堆积的土壤越来越多,出现土壤与石笼网14平齐的情况,影响石笼网14的使用效果,所以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对石笼网14处的土壤进行翻动,保持石笼网14一直高于土壤表层。另外,在绿化槽12中的植物生长的较为茂盛时,工作人员可以用石笼网14将绿化槽12中的土壤覆盖来更进一步的防止土壤流失。

如图1、图2所示,在雨水进入绿化槽12中时,一部分渗入绿化槽12中,一部分从混凝土墙13处流走,而且在雨水流入绿化槽12中且流入速度大于渗入速度时,雨水会从绿化槽12中流出,在流到石笼网14处时,雨水流入石笼网14中,雨水在石笼网14处堆积,将石笼网14填满,可能会导致石笼网14无法对后续雨水中的土壤进行阻挡,因此为了让流到石笼网14处的雨水更方便流走,在混凝土墙13与石笼网14接触的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15。在雨水流到石笼网14处时,雨水渗入石笼网14中,并由与石笼网14接触的排水孔15流到下一个绿化槽12中,从而让雨水能够从渗入石笼网14中并排走,让石笼网14不会被雨水填满,能够时刻保持对土壤的阻挡,对于土壤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如图1、图2所示,将混凝土墙13设置为向位于上侧的绿化槽12方向弯曲,使得混凝土墙13也能对雨水中的土壤进行阻挡,从而对土壤有更好的防护作用。另外,混凝土墙13的上表面为平面,且与地面平行,让工作人员在绿化槽12上进行行走时更为方便,能够更容易的对绿化槽12进行填土等工作。

如图1、图2所示,在混凝土墙13上超出石笼网14上表面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出水孔16,让漫过石笼网14的雨水可以由出水孔16排到下一个绿化槽12中,防止雨水在绿化槽12中过度堆积,影响植物的呼吸。

结合图3,在雨水流过排水孔15和出水孔16时,雨水对下侧绿化槽12中的土壤存在一个冲击,可能会将下侧绿化槽12中的土壤冲起,让土壤随着雨水流动,容易造成土壤的流失。为了减小雨水流过排水孔15或者出水孔16时对于下侧绿化槽12中的土壤的冲击,将出水孔16或者排水孔15设置为弧形孔,且弯曲方向朝向混凝土墙13的下侧,让流过出水孔16或者排水孔15的雨水有一个向混凝土墙13方向偏移的力,使得部分雨水沿着混凝土墙13下流,从而减小雨水对绿化槽12中土壤的冲击。

结合图3,为了防止排水孔15或者出水孔16发生堵塞,在排水孔15或者出水孔16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堵塞的防堵网17,防堵网17与混凝土墙13固定连接在一起。雨水在流入排水孔15或者出水孔16时,受到防堵网17的过滤,防止排水孔15或者出水孔16发生堵塞。

如图1、图2所示,为了让每个绿化槽12中的养分更为丰富,将绿化槽12设置为与边坡2表面连通,让绿化槽12中的植物可以从边坡2上吸取养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在进行挡墙1的布置时,先在绿化槽12中填充土壤,并种植植物,然后将石笼网14布置在绿化槽12中,布置的位置位于雨水从绿化槽12中流出的位置处,并且石笼网14的布置高度高于绿化槽12中的土壤表面。在雨季中雨水较大时,雨水流入绿化槽12中后,将绿化槽12中植物表层的土壤卷起,让土壤与雨水一起流到石笼网14处,在土壤与石笼网14接触时,由于石笼网14中的碎石分布不规则,使得碎石对土壤进行阻挡,让雨水中的土壤堆积在石笼网14处,雨水穿过石笼网14,流入下一个绿化槽12中,在下一个绿化槽12中再次将土壤卷起,被卷起的土壤再次受到下一个绿化槽12中的石笼网14的阻挡,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土壤的流失。随着雨水的不断冲刷,可能会使石笼网14处堆积的土壤越来越多,出现土壤与石笼网14平齐的情况,影响石笼网14的使用效果,所以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对石笼网14处的土壤进行翻动,保持石笼网14一直高于土壤表层。另外,在绿化槽12中的植物生长的较为茂盛时,工作人员可以用石笼网14将绿化槽12中的土壤覆盖来更进一步的防止土壤流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