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施工参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7645发布日期:2019-08-13 20:2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施工参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坑施工参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基坑的相关安全参数进行检测,确保施工安全,目前测量基坑的方式常规采用人工现场测量,而人工测量方式需要手持测量仪测量,不仅测量精度无法保证且需要大量时间,而且给测量人员的安全带来很多隐患,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检测功能的基坑施工参数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坑施工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支护机构和基坑检测机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墙、上支撑梁、下支撑梁和若干基桩,围护墙围成矩形结构,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围护墙两相对的内壁抵触;基坑检测机构包括置于基桩上的立柱和置于立柱上方的支承台,支承台上设有配重块,基坑检测机构还包括安装于立柱上的位移传感器、安装于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两端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立柱上还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坑检测机构还包括土层渗水检测组件,土层渗水检测组件包括一端插入于基坑底部土层内的检测套筒,检测套筒的上端设有法兰盘,检测套筒的下端设有钻头,检测套筒的内侧设有内筒,检测套筒的下半段和内筒的下半段上均设有渗水孔,检测套筒和内筒之间还设有滤网,内筒内设有相连接的浮球和测量尺,检测套筒的外壁上还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湿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撑梁位于围护墙内侧的顶端,下支撑梁位于围护墙内侧的底端,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均包括多根横梁和多根纵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检测,能够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同时可对基坑的沉降问题及渗水问题进行检测并收集数据,提高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土层渗水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围护墙;2、上支撑梁;3、下支撑梁;4、基桩;5、立柱;6、支承台;7、配重块;8、位移传感器;9、第一压力传感器;10、第二压力传感器;11、土层渗水检测组件;12、检测套筒;13、法兰盘;14、钻头;15、内筒;16、渗水孔;17、滤网;18、浮球;19、测量尺;20、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

一种基坑施工参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支护机构和基坑检测机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墙1、上支撑梁2、下支撑梁3和若干基桩4,围护墙1围成矩形结构,上支撑梁2和下支撑梁3的两端分别与围护墙1两相对的内壁抵触;基坑检测机构包括置于基桩4上的立柱5和置于立柱5上方的支承台6,支承台6上设有配重块7,基坑检测机构还包括安装于立柱5上的位移传感器8、安装于上支撑梁2和下支撑梁3两端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9,立柱5上还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0。

由于围护墙1周侧的土层会对围护墙1产生挤压力,因此通过上支撑梁2、下支撑梁3的设置并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9,用于检测收集土层对围护墙1产生的压力数据;支承台6和配重块7主要增加对基桩4的下压力,用于检测收集基坑土层的沉降数据,位移传感器8主要用于测量立柱5的竖向位移数据,第二压力传感器10用于测量立柱5的承压数据,由于基桩4为多个,立柱5的数量也为多个,因此每个立柱5上均设有位移传感器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0,若基桩4产生沉降,每个位移传感器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0均可分别检测每个基桩4的沉降数据,并可通过检测到的压力变化与位移变化进一步分析其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检测装置,可以收集土层对围护墙1的压力及土层沉降数据,确保今后施工的安全性。

所述基坑检测机构还包括土层渗水检测组件11,土层渗水检测组件11包括一端插入于基坑底部土层内的检测套筒12,检测套筒12的上端设有法兰盘13,检测套筒12的下端设有钻头14,检测套筒12的内侧设有内筒15,检测套筒12的下半段和内筒15的下半段上均设有渗水孔16,检测套筒12和内筒15之间还设有滤网17,内筒15内设有相连接的浮球18和测量尺19,检测套筒12的外壁上还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湿度传感器20。

法兰盘13用于连接电机转轴,便于通过电机将检测套筒12打入土层内,土层内的水分会通过渗水孔16进入内筒15内,当内筒15内的水位升高时,浮球18带动测量尺19上升,检测人员可通过在检测套筒12上端观测记录测量尺19的上升高度,滤网17可以减少泥沙进入内筒15内,同时湿度传感器20可以实时检测土层的湿度并将数据传输至远程终端,可以收集土层湿变化及对渗水的影响。

各种传感器均可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至数据采集器中,数据采集器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至终端平台进行数据的汇总检测和分析。

所述上支撑梁2位于围护墙1内侧的顶端,下支撑梁3位于围护墙1内侧的底端,上支撑梁2和下支撑梁3均包括多根横梁和多根纵梁,由于围护墙1为矩形结构,所以具有两个相对的内壁,因此通过十字交织的横梁和纵梁分别对围护墙1的四个内壁进行承压状况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精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