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167发布日期:2020-02-21 20:3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空间具有恒温恒湿的特性,在生活中具有非常大的用处,但是由于室外的地下水位高,会导致地下室内潮气大,容易引起墙体表层开裂、脱落和霉变,滋生很多细菌,让地下室内的物品变质或者损坏。因此,潮湿的地下室环境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引起不便,同时产生很多损失。基于以上情况,地下室在装修时,通常需要做“三防”措施,即:防水、防潮和防霉。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通常做法是,在地下室背水面刷一道半刚性的防水涂料,比如:k1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然后在表面喷涂发泡聚氨酯,起到隔热杜绝冷凝水的作用。

由于地下室空间侧壁的混凝土自身具有连通的毛细孔,地下水会通过毛细孔慢慢渗透到结构内部,导致表面的防水涂层起鼓或者脱落;上述常规的防水涂料只能阻挡水分,不能阻挡潮气,所以防水涂层的表面会导致潮湿,从而进一步导致防水涂层表面的发泡聚氨酯隔热层脱落,失去保温效果;另一方面,表面的发泡聚氨酯隔热层厚度较大,强度较低,这样会减少地下室空间使用的净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能够彻底切断地下室空间侧壁中毛细孔的渗透,同时阻挡潮气的进入,有效避免防水涂层起鼓脱落;而且最表面的防霉涂料厚度薄,隔热效果好,不会产生冷凝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所述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和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和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和所述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的厚度相同,且均为0.4mm~0.5mm,所述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背离所述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和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所述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和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的厚度均为0.3mm~0.4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和所述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均采用背水面聚合物改性防水涂料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喷涂方向和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喷涂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地下室空间防水防霉防潮结构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式三防结构,两层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能够深入渗透到混凝土基层内部,与混凝土基层内部的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结晶体,从而封闭混凝土基层内部的毛细孔,提高混凝土基层的密实度、强度和抗渗等级,阻挡地下水通过毛细孔慢渗进来,将混凝土基层也变成一层刚性的防水层,同时增加混凝土基层和背水面防水材料的粘结性;依次设置的两层背水面聚合物改性防水涂料能够形成一道非常密实的“屏障”,不仅能阻挡水分,还能阻挡潮气的进入,保证基面的干燥;依次设置的两层防霉防结露涂料能够与背水面防水涂料紧密粘结,且厚度很薄,不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表面能够防止水汽的凝结和结露,隔热效果好,不会产生冷凝水,避免墙壁发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2、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4、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5、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6、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7、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可防水防潮防霉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1,在地下室结构混泥土基层1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2和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能够深入渗透到混凝土基层的内部,与混凝土基层内部的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生产结晶体,从而实现封闭基层内部的毛细孔,提高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1的密实性、强度和抗渗等级,阻挡地下水通过毛细孔慢渗进来,将地下室结构混泥土基层1也变成一层刚性的防水层,具有持久的防水功能,同时增加基层和上方背水面防水材料的粘结性。

如图1所示,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2和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的喷涂方向相互垂直,即: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2若采用横向喷涂方式完成,则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采用纵向喷涂方式完成,总用量约250ml/m2,此种纵横各一遍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完全覆盖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基层1的上方。另外,为了确保良好的渗透效果,提高渗透效率,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的厚度。

如图1所示,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4和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5,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4和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5的厚度相同,综合择优参数为0.4mm~0.5mm。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4和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5均采用背水面聚合物改性防水涂料层,背水面聚合物改性防水涂料能够形成一道非常密实的“屏障”,不仅能够阻挡水分,而且能够阻挡潮气的进入,保证基面的干燥。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4和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5可同样采用相互垂直的喷涂方向,确保喷涂均匀性和无缺漏区域。

如图1所示,第二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5背离第一背水面专用防水涂料层4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防霉防结露涂料层6和第二防霉防结露涂料层7,两者厚度相同,综合择优参数均为0.3mm~0.4mm。防霉防结露涂料能够与背水面防水涂料紧密粘结,且厚度很薄,不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表面能够防止水汽的凝结和结露,避免墙壁发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