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2457发布日期:2019-09-06 20:3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护岸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岸布置结构,属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的边坡防护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中,以导流洞或导流明渠为代表的泄水建筑物结构,由于运行期进水口和出口下游水流流态紊乱,流速较大,对岸坡防护的要求较高。另外,在堤防工程中,一般也要求对堤坝迎水面和河道岸坡进行大范围的防护。目前,常规的施工方式是在枯期时段在需要防护岸坡段填筑挡水围堰,并根据结构要求进行围堰防渗处理,才能在施工围堰的保护下进行岸坡开挖并施工护岸结构,而且过程中还需保证足够的抽排水措施。这种施工方式对河道宽度要求较高,不仅要填筑挡水围堰,而且要剩下足够的宽度泄流,尤其在山区狭窄河流,这种方式施工难度将非常大;该施工方式受制于河道来流情况,丰水年会要求更高的施工围堰,不仅增加围堰填筑量,增加防渗工程量,增加了施工期抽排水,增加工程投资,而且增加施工期风险;该施工方式需将河道岸坡进行分段施工,施工工序复杂;由于按该方式施工的护岸结构是在施工围堰保护下完成,施工围堰填筑工程量及防渗工程量大,工程投资高。另外,在泄水建筑物进出口附近,往往需先布置进出口施工围堰,占压束窄河床较多,护坡结构的施工围堰几乎无法布置,实施过程中护坡结构往往因无法实施而被取消,或是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防护范围,这就给泄水建筑物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常规的护岸结构特点及其施工方式决定了其不仅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而且工程投资高,施工风险大;对防护要求更高的泄水建筑物进出口防护,常规手段已很难满足要求,存在极大的运行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工期短、工程投资低的护岸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护岸布置结构,边坡在施工期水位线以上的位置预设有承载马道,护坡混凝土包括水上护坡混凝土和水下护坡混凝土,水下护坡混凝土的顶高程高于承载马道,水上护坡混凝土的底面位于承载马道上,水上护坡混凝土和水下护坡混凝土在承载马道处搭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水上护坡混凝土底面预设有底部锚筋。

进一步的是:水上护坡混凝土预设有岸坡锚筋和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具有承载马道作为施工平台,该结构设计无需在施工围堰的保护下施工,不会侵占河道而雍高水位,反而会随着岸坡的开挖而扩宽河道,进一步降低河床水位,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水下岸坡开挖量,减少水下结构混凝土的浇筑量,可将大部分结构放在水上部分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施工难度,保证了结构施工的可靠性,降低工程风险;该结构的施工无需填筑施工围堰,也无需单独的防渗结构,亦不需要施工期抽排水措施,省下了施工期辅助工程投资;该结构形式无需分段施工,可以两岸同时全断面施工,施工组织简便,可大量节约施工工期,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对于泄水建筑物进出口岸坡防护,提供了比以往更有效的设计施工方案,有效降低了泄水建筑物运行期的安全风险。该结构的各部位尺寸、边坡开挖坡比、锚筋布置及结构布置等均可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调整。这种结构不仅布置形式简便,施工期无需占压河道,施工时段灵活,节约了施工期围堰工程、防渗工程及施工期抽排水措施,简化了施工组织程序,节约了施工工期,对节约工程投资,提高结构可靠性,降低工程风险,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可为泄水建筑物进出口段岸坡防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极大降低了泄水建筑物运行期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

图中标记为:1-边坡,2-施工期水位线,3-承载马道,4-水下结构顶高程,5-水上护坡混凝土,6-水下护坡混凝土,7-底部锚筋,8-岸坡锚筋,9-排水管,10-岸坡开挖高程,11-防护结构底高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边坡1在施工期水位线2以上的位置预设有承载马道3,护坡混凝土包括水上护坡混凝土5和水下护坡混凝土6,水下护坡混凝土6的顶高程高于承载马道3,水上护坡混凝土5的底面位于承载马道3上,水上护坡混凝土5和水下护坡混凝土6在承载马道3处搭接在一起。

为使得边坡防护结构更稳定,水上护坡混凝土5底面预设有底部锚筋7;水上护坡混凝土5还预设有岸坡锚筋8和排水管9。

本实用新型可按如下步骤实施:

首先,根据防护段岸坡地形地质条件及可组织设备的施工能力,确定防护轴线位置、施工期水位线2、防护结构尺寸及体型,建议水下施工最大深度7m~8m。

其次,根据施工期水位线2,按设计将岸坡开挖至接近施工期水位,预留上部结构的承载马道3,承载马道3主要用于承载水上部分结构,并作为水下部分结构的施工操作平台;如上部边坡太高,可考虑拓宽该承载马道3,与施工及运输通道相结合,并进行初期支护。

第三,将水下部分岸坡开挖至设计高程,并根据水下部分结构体型,采用型钢及钢板现场加工为“U”型模具,在模具的保护下分段施工水下护坡混凝土6,水下结构建议采用自密实、速凝混凝土。

最后,在施工完底部锚筋7、岸坡锚筋8及排水管9之后,进行水上护坡混凝土5的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