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1446发布日期:2019-03-15 23:5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及使用方法,属水利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高水位时,因各种原因,堤防背水坡会出现渗水、管涌、漏洞等险情,渗水、管涌、漏洞三种情况是险情由轻到重逐渐演变的几个阶段,渗清水时加大巡查力度,渗浑水时,采取抢险措施,争取在险情进一步加重之前做好防护;直接出现渗漏管涌情况时,应采取紧急抢险措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抢险防护。保证抢险迅速是抢险设备的重要属性。

目前渗水管涌抢险方法有:土袋反滤围井、土袋围堰月堤、滤水压浸台这三种方式及相应的施工工艺,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发现,均存在围堰土袋体量较大,实施抢险用时较长,不能更好的实现抢险快速反应;围堰防漏较果较差,月堤内积水速度较漫;险情过地去后清理工作量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包括帷幕面布、钢钎和帆布带,其中帷幕面布长度长度为8-10米,宽长比范围为0.17~0.24;帆布带若干,沿帷幕面布轴线方向布置,相邻两条帆布带之间间距1.0米缝制到帷幕面布上,构成闭合环状结构的套管,套管直接5厘米,帆布带在帷幕面布上方余留30厘米飘带,帷幕面布下方保留60厘米宽不缝制套管;钢钎为柱状结构,直径为套管直径的的0.6~0.7倍,数量与套管数量相同,钢钎长度为帷幕布宽度加1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钢钎下端面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钢钎为棱柱、圆柱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钢钎直径为套管直径的的0.6—0.7倍。

一种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筑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根据堤坝渗漏管涌位置的结构特征,选择满足使用需要的帷幕面布长度和宽度及钢签和帆布带的数量及分布位置,然后帷幕面布和帆布带进行连接定位;

第二步,围堵防漏,首先根据第一步确定的堤坝渗漏管涌位置的结构特征,在堤坝渗漏管涌位置后侧,并距离堤坝渗漏管涌位置侧表面至少100厘米处,将各钢钎插孔入帷幕面布和帆布带形成的套管中,并环绕堤坝渗漏管涌位置打入到地基结构中,入土深度至少60厘米,然后将帷幕面布上方飘带绑扎到钢钎顶端5厘米位置,将帷幕面布下方无套管部分(60厘米长)直接平铺在钢钎后方的地基表面上,使帷幕面布构成横断面为“l”状结构,平铺帷幕面布下地面挖出深度为5-8厘米、宽度为30厘米的沟槽,面布铺于沟槽上,然后将土袋直接摆放在平铺的帷幕面布上,并夯实,即可完成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帷幕面布围绕堤坝渗漏管涌位置相距管涌位置至少100厘米围成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步中,土袋采用后戗结构构建,且土袋高度为帷幕面布高度的3/2。

本发明较传统设备和安装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1、安装简单且速度快:多人实施情况下,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帷幕安装。3-7个人每人穿入一根钢钎,并站位扶住钢钎,另外1-3个人用锤子打设钢钎,再安排1-2个人沿平铺帆布处地面铲出一条30公分宽5-8公分深土槽。

2、可蓄水时间短:帷幕安装完成后,铲土压实地面铺就的帷幕,即刻可以蓄水,此时再快速加筑帷幕后土袋后戗。

3、挡水效果好:帷幕法月堤从开始挡水时,围堰即不透水,而土袋围堰待其填筑到需要高度时再实施覆盖不透水土工布,此时才完全不透水,蓄水速度相对较慢。

4、材料用量少:与土袋月堤作对比。月堤内铺设的透水土工布及压渗料相同,不再计算对比。帷幕土袋围堤帷幕后的土袋支撑高度只需填筑到帷幕高度的2/3。帷幕法围堤断面、土袋围堰月堤断面见下图。帷幕围堤断面m1=0.8平方米,土袋围堰月堤断面m2=2.16平方米,用材比例约为2:5。

5、清理工程量少

险情过后清理工程量与填筑工程量对应,帷幕法土袋清除量是传统土袋围堰月堤清除量的2/5。

6、帷幕可搭接使用:当堤防渗漏段较长,一张帷幕长度不满足使用时,帷幕可搭接打设,从而达到需要的抢险长度。相邻帷幕端部两个钢钎打设间距应不大于0.5米,保证两端预留帆布叠合在一起不少于0.5米,有效阻水。

7、帷幕可重复使用:对于险情排除时间较快的,帷幕可清洗后再次使用;钢钎对使用时间没有太大影响,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筑造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包括帷幕面布1、钢钎2和帆布带3,其中帷幕面布长度为8-10米,宽长比范围为0.17~0.24;帆布带3若干,沿帷幕面1布轴线方向布置,相邻两条帆布带3之间间距1.0米缝制到帷幕面布1上,构成闭合环状结构的套管,套管直接5厘米,帆布带3在帷幕面布1上方余留30厘米飘带,帷幕面布1下方保留60厘米宽不缝制套管;钢钎2为柱状结构,直径为套管直径的的0.6—0.7倍,数量与套管数量相同,钢钎2长度为帷幕布宽度加10厘米。

其中,所述钢钎2下端面为锥形结构,所述钢钎2为棱柱、圆柱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钢钎2直径为套管直径的0.6—0.7倍。

一种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筑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渗漏管涌抢险堤坝筑造结构,根据堤坝渗漏管涌位置4的结构特征,选择满足使用需要的帷幕面布1长度和宽度及钢钎2和帆布带3的数量及分布位置,然后帷幕面布1和帆布带3进行连接定位;

第二步,围堵防漏,首先根据第一步确定的堤坝渗漏管涌位置4的结构特征,在堤坝渗漏管涌位置后侧,并距离堤坝渗漏管涌位置侧表面至少100厘米处,将各钢钎插孔入帷幕面布1和帆布带3形成的套管中,并环绕堤坝渗漏管涌位置打入到地基结构中,入土深度至少60厘米,然后将帷幕面布上方飘带绑扎到钢钎2顶端5-8厘米位置,将帷幕面布1下方无套管部分(60厘米长)直接平铺在钢钎后方的地基表面上,使帷幕面布构成横断面为“l”状结构,平铺帷幕面布下地面挖出深度为5-8厘米、宽度为30厘米的沟槽,面布铺于沟槽上,然后将土袋直接摆放在平铺的帷幕面布上,并夯实,即可完成施工。

其中,所述帷幕面布1围绕堤坝渗漏管涌位置相距管涌位置至少100厘米围成圆弧形。

此外,所述帷幕面布围绕堤坝渗漏管涌位置相距管涌位置至少100厘米围成圆弧形,且帷幕面布平铺所对应的地基上端面设深度为5—8厘米沟槽6,帷幕面布1嵌于沟槽6内。

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步中,土袋5采用后戗结构构建,且土袋5高度为帷幕面布1高度的3/2。

本发明较传统设备和安装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1、安装简单且速度快:多人实施情况下,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帷幕安装。3-7个人每人穿入一根钢钎,并站位扶住钢钎,另外2-3个人用锤子打设钢钎,再安排1-2个人沿平铺帆布处地面铲出一条30公分宽5-8公分深土槽。

2、可蓄水时间短:帷幕安装完成后,铲土压实地面铺就的帷幕,即刻可以蓄水,此时再快速加筑帷幕后土袋后戗。

3、挡水效果好:帷幕法月堤从开始挡水时,围堰即不透水,而土袋围堰待其填筑到需要高度时再实施覆盖不透水土工布,此时才完全不透水,蓄水速度相对较慢。

4、材料用量少:与土袋月堤作对比。月堤内铺设的透水土工布及压渗料相同,不再计算对比。帷幕土袋围堤帷幕后的土袋支撑高度只需填筑到帷幕高度的2/3。帷幕法围堤断面、土袋围堰月堤断面见下图。帷幕围堤断面m1=0.8平方米,土袋围堰月堤断面m2=2.16平方米,用材比例约为2:5。

5、清理工程量少

险情过后清理工程量与填筑工程量对应,帷幕法土袋清除量是传统土袋围堰月堤清除量的2/5。

6、帷幕可搭接使用:当堤防渗漏段较长,一张帷幕长度不满足使用时,帷幕可搭接打设,从而达到需要的抢险长度。相邻帷幕端部两个钢钎打设间距应不大于0.5米,保证两端预留帆布叠合在一起不少于0.5米,有效阻水。

7、帷幕可重复使用:对于险情排除时间较快的,帷幕可清洗后再次使用;钢钎对使用时间没有太大影响,可重复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