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及成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0213发布日期:2019-05-03 21:43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及成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及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杯形基础是独立基础的一种。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及门架结构承重时,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这种基础称独立基础或柱式基础。独立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

杯形基础是单层厂房常见的基础形式,传统的杯形基础施工方法是分三个步骤分别施工,先进行杯形基础的下部大脚底部方形部分支模浇筑施工,待下下面部分强度达到要求后,再人工上混凝土进行人工拍坡修形,完成坡面施工,等下部的混凝土凝固达到强度后在进行上部杯芯结构的支模浇筑施工,施工周期长,人力资源浪费较大。杯形基础的下部与上部杯芯结构是分多次施工结合部位易出现缺陷,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质量问题;

传统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①、杯芯位置偏移,造成轴线偏差;

②、杯芯内模支设空间小,施工时间长,杯芯尺寸难于保证;

③、多次支模,多次浇筑造成短柱垂直度偏差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达标、短柱与大角接合部位出现烂根等质量问题,人工拍坡成形观感差,人工工时耗费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保证杯芯定位,扩展施工空间,一次支模、整体浇筑的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其组成包括:基础框架、内模组件和外模组件,所述的基础框架包括铺设在基础垫层上的底筋和固定在基础垫层上的杯芯框架,所述的杯芯框架外部固定钢支架,所述的外模组件是由固定在所述的底架上部的底部模板、斜面模板和固定在所述的钢支架外部的外模板组成,所述的内模组件固定在所述的杯芯框架内部。

所述的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所述的外模组件外部和所述的内模组件内部都固定有固定框架。

所述的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所述的杯芯框架包括四个竖直布置的主框架,所述的主框架外部固定有一组从上至下布置的辅助框架,所述的主框架内部固定有杯芯底模钢板。

所述的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所述的固定框架是由横向和竖向布置的木方固定而成的结构。

一种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的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杯芯框架制作与杯芯模板预制;

(2)垫层浇筑:

按设计基础砼垫层尺寸,并周边预留300mm作施工操作面开挖基础,基础垫层均为100mm后厚c15素混凝土,然后确定独立杯型基础杯芯位置,并划好线,开浅槽用来固定杯芯钢龙骨架,以避免因振动而产生位移;

(3)杯芯框架安装

杯芯模板按设计要求预制加工26个,钢制杯口杯芯模具安装前先将杯芯模板安装完毕,钢制杯口杯芯模具就位后,由技术人员对就位后的钢制杯口杯芯模具进行找正工作,包括钢制杯口杯芯模具的垂直度、标高及与轴线的偏差的校正工作。杯芯框架安装校验后,将预制好的模板插入杯芯;

(4)底部钢筋绑扎

基础底板钢筋采用人工绑扎的方式,基础底板钢筋网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每点绑扎,中间部位间隔交错绑扎,相邻绑扎点铁丝扣成八字型,柱插筋“l”形脚放在钢筋网片上,电焊点牢,承台口柱插筋用扎丝在钢管箍上绑牢,防止砼浇筑时跑位,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50×50mm2砂浆预制;

基础底板为双层双向钢筋,绑扎时钢筋支架用[8号槽钢,竖向设置,下部通长连接500mm长的└70×5角钢,每2m×2m布置一个[8号槽钢支点,在槽钢上根据承台网片标高焊接水平[10号槽台作为上部钢筋的搁置点;

(5)整体模板支护

基础柱模板及基础大角同时支模,基础四周大角模板上预先开口,便于振捣棒伸入以及排气,模板的安装顺序:竖直方向由下至上,水平方向由两端向中间进行;

(6)整体浇注

采用分层整体浇筑,分层浇筑一般每层不超过50cm,第二层浇筑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振捣时注意振捣棒在插到下一层5cm以上,混凝土初凝时间按2小时控制,浇注完成护将模板拆除;

(7)养护

基础底板砼浇筑后,前期覆盖二层塑料薄膜密封保温保湿,外加三层麻袋保温,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膜防风,五天后,揭掉底层薄膜利用三层麻袋浇灌水,表面覆盖薄膜蓄水蓄热养护。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杯形基础整体模具浇筑混凝土拘束成形,杯形基础的下部大脚不用进行人工修形。

本发明杯形基础的下部大脚与上部杯芯结构同时浇筑混凝土拘束成形,一次成形,保证了杯芯的位置偏差可控,避免了二次施工造成的位置偏差。

本发明用杯形基础整体模具浇筑混凝土拘束成形一次浇筑,缩短了施工周期。

本发明杯芯模板已提前预制,支设时只需将预制好的模板插入杯芯框架中,避免了工人需要进入杯芯支设作业空间小,施工难度大,拓展了施工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杯芯框架的主视图;

图3是杯芯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模具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杯形基础浇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斜面模板;2、杯芯框架;3、固定框架;4、外模板;6、钢支架;7、内模组件;8、底筋;9、底部模板;10、外模组件;12、辅助框架;13、主框架;14、杯芯底模钢板;15、基础柱;16、基础大脚坡面;17、基础大脚;18、基础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其组成包括:基础框架、内模组件7和外模组件10,所述的基础框架包括铺设在基础垫层18上的底筋8和固定在基础垫层上的杯芯框架2,所述的杯芯框架外部固定钢支架6,所述的外模组件是由固定在所述的底架上部的底部模板9、斜面模板1和固定在所述的钢支架外部的外模板4组成,所述的内模组件固定在所述的杯芯框架内部。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所述的外模组件外部和所述的内模组件内部都固定有固定框架3。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所述的杯芯框架包括四个竖直布置的主框架13,所述的主框架外部固定有一组从上至下布置的辅助框架12,所述的主框架内部固定有杯芯底模钢板14。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所述的固定框架是由横向和竖向布置的木方固定而成的结构。

实施例5:

一种杯形基础整体模具分段浇筑一次整体成形结构的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杯芯框架制作与杯芯模板预制;

(2)垫层浇筑:

施工前做好砼配合比,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尽量减少每立方米用水量,从而减少因水份散失不均匀而引起的收缩裂缝,按设计基础砼垫层尺寸,并周边预留300mm作施工操作面开挖基础,基础垫层均为100mm后厚c15素混凝土,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20~30cm时复核开挖位置,确定其正确后继续开挖至垫层顶标高时及时会同建设、设计、质监部门验槽;签字认定后及时浇筑垫层砼封闭;做到随挖随检,随验随浇,避免雨水、地表水浸泡土质发生变化,垫层模板采用10cm宽木模关注,φ8钢筋l=60cm打入土中固定模板,然后确定独立杯型基础杯芯位置,并划好线,开浅槽用来固定杯芯钢龙骨架,以避免因振动而产生位移,主框架四脚能插入已经施工完毕的垫层中,插入深度为50mm,这样做的原因是保证在后续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杯口杯芯模具不会产生水平方向位移,基础砼底板按3米间距布设测温孔,测温孔采用φ48×3.5钢管加工预埋,用4mm厚圆形钢板满焊封闭防水。

(3)杯芯框架安装

杯芯模板按设计要求预制加工26个,钢制杯口杯芯模具安装前先将杯芯模板安装完毕,钢制杯口杯芯模具就位后,由技术人员对就位后的钢制杯口杯芯模具进行找正工作,包括钢制杯口杯芯模具的垂直度、标高及与轴线的偏差的校正工作。杯芯框架安装校验后,将预制好的模板插入杯芯;

(4)底部钢筋绑扎

基础底板钢筋采用人工绑扎的方式,基础底板钢筋网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每点绑扎,中间部位间隔交错绑扎,相邻绑扎点铁丝扣成八字型,柱插筋“l”形脚放在钢筋网片上,电焊点牢,承台口柱插筋用扎丝在钢管箍上绑牢,防止砼浇筑时跑位,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50×50mm2砂浆预制;

基础底板为双层双向钢筋,绑扎时钢筋支架用[8号槽钢,竖向设置,下部通长连接500mm长的└70×5角钢,每2m×2m布置一个[8号槽钢支点,在槽钢上根据承台网片标高焊接水平[10号槽台作为上部钢筋的搁置点;

钢制杯口杯芯模具就位校正后,进行基础钢筋的绑扎工作,基础底部钢筋敷设在杯芯模具最下面的辅助框架角钢上,然后绑扎基础短柱的钢筋,这样一来,基础短柱及基础底部钢筋的重量都会压在钢制杯口杯芯模具上,为后续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防止钢制杯口杯芯模具向上漂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整体模板支护

基础柱15模板及基础大角17同时支模,基础大角坡面16模板上预先开口,便于振捣棒伸入以及排气,模板的安装顺序:竖直方向由下至上,水平方向由两端向中间进行,为保证模板的刚度及强度,模板背楞采用φ48钢管脚手管支撑,φ12钩头螺栓固定,梁模板同基础承台模板同时关注,地梁模板采用木模,支撑采用φ48钢管支撑,模板之间短边连结处u形卡不低于两扣(在顶角呈现外八字形卡牢),长边u型卡连结间距不大于300,为保证构件棱角完整,在砼浇筑完毕后第二天拆模;

(6)整体浇注

采用分层整体浇筑,分层浇筑一般每层不超过50cm,第二层浇筑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振捣时注意振捣棒在插到下一层5cm以上,混凝土初凝时间按2小时控制,浇注完成护将模板拆除;

浇注注意事项:

砼浇捣时在基坑周边搭设独立浇捣操作台,避免踩踏基础模板和碰击柱预留插筋;

浇筑砼前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浇筑平台安装牢固;做好隐蔽验收工作,备齐水泥合格证、检验报告;试配强度报告、配合比,由建设单位、监理、质检部门签字认可;

砼浇筑期间,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避免雷雨天浇筑砼;浇筑过程中准备水泵、塑料布、雨披以防雨;发电机备足柴油及检修好以保证施工用电不间断;

浇筑砼时,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振动器操作做到“快插慢拔”,防止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控制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20-30s,当砼表面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时停止振捣;振动棒插点间隔30-40cm均匀交错插入,按次序移动,以防止漏振,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15厘米,避免碰撞钢筋、模板;砼浇筑完后,小木锤轻敲模板,检查砼浇捣密实度,杜绝蜂窝麻面及狗洞的出现;

砼浇筑基础承台时做到“换人不停机”连续作业;

砼浇筑后,在砼初凝时间,及时根据砼施工前抄测的轴线依据检查、复核、修正预留插筋位置,保证上部钢筋质量;

砼浇筑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取样;

对基础底板施工时,及时振捣,避免超出砼初凝时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砼养护:注意掌握养护时间,塑性砼灰浇筑后1-2小时左右,或轻轻用指压无印痕时开始养护,新浇注的砼养护采用二层新薄膜。

(7)养护

基础底板砼浇筑后,前期覆盖二层塑料薄膜密封保温保湿,外加三层麻袋保温,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膜防风,五天后,揭掉底层薄膜利用三层麻袋浇灌水,表面覆盖薄膜蓄水蓄热养护,底层为一层塑料编织袋进行砼初期保温,中间为三层麻布片进行保温保湿,面层为一层塑料编织袋防风,养护用水温度不低于25度。

养护注意事项:

上、下二层薄膜均封盖严密,薄膜间搭长度400,将上平层薄膜搭接处及四角周边用木方压紧盖严;

随时观察砼养护情况,保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

模板拆除后,勤于浇水养护,防止砼表面出现泛白和干缩裂缝现象。

施工完成后杯形基础整体模具达到以下标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