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4553发布日期:2020-01-15 00:4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管廊顶板施工时,是利用顶板模分别支在管廊两侧的立墙上,然后在两个顶板模之间放置脱模槽盖板,由此进行混凝土浇筑从而形成管廊顶板,但是由于管廊槽体的宽度过宽后,所述顶板模靠近管廊槽体的中心位置则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因为宽度较大造成混凝土压弯顶板模或是脱模槽盖板的情况,以及脱模槽盖板在受浇筑混凝土时的施工震动及重量承载影响下,出现脱模槽盖板起翘开口,甚至漏浆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用以方便在对较宽管廊槽体进行管廊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减少混凝土压弯顶板模或脱模槽盖板,同时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情况。

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包括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第一螺栓、螺母和第二螺栓,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通过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上,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利用所述储能螺母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中心位置。

为保证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能够与两侧的顶板模固定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左右两端的下方对称设有l型固定架,所述l型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下表面,并与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下表面形成以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朝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两端设置,所述l型固定架远离所述u型开口端的一侧设有加强筋。

在对管廊顶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从脱模槽盖板和顶板模之间漏出,造成浇筑不平整的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螺栓的上方设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用于连接脱模槽盖板两端的拉紧条板,所述第二螺栓的上方表面顶设在所述脱模槽盖板的中心底面;所述脱模槽盖板的两边设有搭边,所述搭边用于搭设在顶板模的顶部,所述顶板模对称设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左右两侧。

为便于拆卸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螺栓的下方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方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用于将所述螺杆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上。

为便于拆卸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卡环包括固定梁和卡扣,所述卡扣设为l结构,对称设在所述固定梁的左右两侧,所述卡扣的开口端朝内设置,形成u型结构的卡环。

为便于拆卸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梁上设有t型槽口,所述t型槽口内设有t型块,所述t型块和所述t型槽口均设为倒立的t型结构,所述t型块的顶部连接所述螺杆,所述螺杆和所述t型块之间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底部表面与所述固定梁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t型块在所述t型槽口内沿所述螺杆的轴向中心线转动设置。

为便于拆卸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槽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伸缩槽的一端设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扣。

安装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时,步骤如下:

将所述第一螺栓用所述螺母对称安装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左右两端,将所述第二螺栓用储能螺母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中心位置,将安装好的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安装在两个顶板模的中心位置;

将脱模槽盖板7放置在所述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上方,利用第一螺栓的l型结构端固定在所述脱模槽盖板7的左右两侧的拉紧条板8上,同时将所述l型固定架和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之间所形成的的u型开口端卡入所述顶板模的下方靠近管廊槽体中心的一侧,使所述l型固定架将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和所述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从上到下的间隙尺寸固定,减少所述顶板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晃动或位移的情况。

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管廊施工时是先将管廊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再通过内模支架进行左右立墙的混凝土浇筑并形成左右立墙,最后再利用左右顶板模分别安装在左右立墙后,在顶部进行管廊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并形成,因此将左右顶部模安装好后,为防止左右顶板模之间的缝隙出现漏浆情况,在左右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上放置脱模槽盖板,由此即可保证顺利脱模,还可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情况,当管廊槽体的宽度较大时,混凝土倾倒或成型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作用导致脱模槽盖板出现变形或移位的情况,由此则会影响管廊顶板的施工质量,造成浇筑不平整或是倾斜的情况。而利用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固定在所述脱模槽盖板下方,左右利用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脱模槽盖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再将所述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和所述脱模槽盖板之间,由此即可实现所述左右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与所述脱模槽盖板的固定,避免了所述脱模槽盖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重力或倾倒造成位移而导致混凝土浇筑漏浆的情况,以及管廊顶板不平整的情况。通过将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上的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脱模槽盖板底部平面接触后,加力至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受力至形变,所述第二螺栓的顶部表面和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之间的间距越小,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储能势能越大;反之,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和所述第二螺栓的顶部表面间距越大,其储能势能越小;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倾倒的重力以及成型过程中的重力会将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势能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了利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形变储能减少所述脱模槽盖板和所述顶板模之间的变形或位移的情况,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保证了脱模槽盖板和所述顶板模之间的连接边缝紧密不漏浆,同时装拆便捷,更具有储存势能的优点,脱模槽盖板的承载力加大,有效减少了混凝土顶板挠度弯曲现象超标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的第一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的连杆和伸缩槽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2-第一螺栓,3-螺母,4-第二螺栓,5-l型固定架,6-加强筋,7-脱模槽盖板,8-拉紧条板,9-顶板模,10-螺孔,11-螺杆,12-固定梁,13-卡扣,14-第一限位凸起,15-t型块,16-连杆,17-弹簧,18-伸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第一螺栓2、螺母3和第二螺栓4,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螺栓2,所述第一螺栓2通过所述螺母3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上,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螺栓4,所述第二螺栓4利用所述储能螺母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中心位置。

在对管廊顶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从脱模槽盖板和顶板模之间漏出,造成浇筑不平整的情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螺栓2的上方设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用于连接脱模槽盖板7两端的拉紧条板8,所述第二螺栓4的上方表面顶设在所述脱模槽盖板7的中心底面;所述脱模槽盖板7的两边设有搭边,所述搭边用于搭设在顶板模9的顶部,所述顶板模9对称设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左右两侧。

由于管廊施工时是先将管廊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再通过内模支架进行左右立墙的混凝土浇筑并形成左右立墙,最后再利用左右顶板模分别安装在左右立墙后,在顶部进行管廊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并形成,因此将左右顶部模安装好后,为防止左右顶板模之间的缝隙出现漏浆情况,在左右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上放置脱模槽盖板,由此即可保证顺利脱模,还可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情况,当管廊槽体的宽度较大时,混凝土倾倒或成型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作用导致脱模槽盖板出现变形或移位的情况,由此则会影响管廊顶板的施工质量,造成浇筑不平整或是倾斜的情况。而利用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固定在所述脱模槽盖板下方,左右利用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脱模槽盖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再将所述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和所述脱模槽盖板之间,由此即可实现所述左右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与所述脱模槽盖板的固定,避免了所述脱模槽盖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重力或倾倒造成位移而导致混凝土浇筑漏浆的情况,以及管廊顶板不平整的情况。通过将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上的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脱模槽盖板底部平面接触后,加力至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受力至形变,所述第二螺栓的顶部表面和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之间的间距越小,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储能势能越大;反之,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和所述第二螺栓的顶部表面间距越大,其储能势能越小;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倾倒的重力以及成型过程中的重力会将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势能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了利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形变储能减少所述脱模槽盖板和所述顶板模之间的变形或位移的情况,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保证了脱模槽盖板和所述顶板模之间的连接边缝紧密不漏浆,同时装拆便捷,更具有储存势能的优点,脱模槽盖板的承载力加大,有效减少了混凝土顶板挠度弯曲现象超标的情况。

为保证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能够与两侧的顶板模固定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左右两端的下方对称设有l型固定架5,所述l型固定架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下表面,并与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下表面形成以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朝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的两端设置,所述l型固定架5远离所述u型开口端的一侧设有加强筋6。利用所述l型固定架5可将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左右两侧固定在左右两侧的所述顶板模之间的间隙之间,从而保证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工作时不会出现偏移或滑脱的情况。所述加强筋6可保证所述l型固定架能够在多次使用后依然保持其稳固性和一致性。

安装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时,步骤如下:

将所述第一螺栓用所述螺母对称安装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左右两端,将所述第二螺栓用储能螺母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中心位置,将安装好的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安装在两个顶板模的中心位置;

将脱模槽盖板7放置在所述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上方,利用第一螺栓的l型结构端固定在所述脱模槽盖板7的左右两侧的拉紧条板8上,同时将所述l型固定架和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之间所形成的的u型开口端卡入所述顶板模的下方靠近管廊槽体中心的一侧,使所述l型固定架将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和所述顶板模之间的缝隙从上到下的间隙尺寸固定,减少所述顶板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晃动或位移的情况。

根据图3所示,为便于拆卸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螺栓2的下方设有螺孔10,所述螺孔10内设有螺杆11,所述螺杆11的下方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用于将所述螺杆11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1上。

利用所述螺杆可随时调整所述第一螺栓2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因所述第二螺栓和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在进行储能形变过程中,所述第一螺栓出现变形的情况,从而延长所述第一螺栓的使用寿命。

根据图3所示,为便于拆卸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卡环包括固定梁12和卡扣13,所述卡扣13设为l结构,对称设在所述固定梁12的左右两侧,所述卡扣13的开口端朝内设置,形成u型结构的卡环。所述固定梁12上设有t型槽口,所述t型槽口内设有t型块15,所述t型块15和所述t型槽口均设为倒立的t型结构,所述t型块15的顶部连接所述螺杆11,所述螺杆11和所述t型块15之间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4,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4的底部表面与所述固定梁1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t型块15在所述t型槽口内沿所述螺杆11的轴向中心线转动设置。

使用时,将所述卡环卡固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上,在将所述螺杆进行旋转,使所述螺杆根据施工要求上下活动,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一螺栓的延长或收缩的目的,从而减少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形变储能过程中对所述第一螺栓变形的情况。同时通过卡扣的形式将所述卡环与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固定为一体,实现了快速拆卸的目的。所述t型块在所述t型槽口内可实现旋转,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4将所述t型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梁12上,实现了所述卡环既能和所述螺杆旋转,还能卡箍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上的目的。

根据图4所示,为便于拆卸所述大宽度脱模槽盖板储能支撑、边缝拉紧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梁1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伸缩槽18,所述伸缩槽18的槽底部设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远离所述伸缩槽18的一端设有连杆16,所述连杆16远离所述弹簧17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扣13。

使用时,将所述卡扣13向外拉开,所述弹簧17即可拉伸,所述连杆在所述伸缩槽内向外移动,所述卡环的开口变大,再将所述卡环的开口端扣设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上,松开所述卡扣13,所述弹簧收缩,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卡扣13的一端向所述伸缩槽内移动,所述卡环的开口变小,所述卡环即可固定在所述边缝拉紧储能支撑大梁的周向外侧壁上,即可实现了所述第一螺栓的快速拆装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