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6848发布日期:2020-01-21 23:3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防堵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防堵排水管道。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城市雨季发生内涝,一般城市沿着路修建雨水排水系统,形成城市地下管网。即在地下一定深度埋设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通过竖向排水口,收集路面积水经雨水排水系统排至河道或洼地。根据设计标准,地下主管网的直径较大,支管网的直径较小,雨水管道的纵坡一般较小。为防止大量泥沙造成管网的淤积,在每个进水口处都设置了沉淀池,可起到截留部分泥沙的作用,也便于环卫部门及时清除。但仍有部分泥沙被雨水带入管网内,并沉积在管道底部,由于管网内干湿环境反复交替,沉积物脱水后硬化,靠一场雨水来不及将硬化的沉积物全部软化后被水流带走,新的沉积物又停留在管网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管道的有效断面逐渐缩小、排水能力明显下降。当雨水管道沉积严重时,需要对整个管网进行彻底清淤,一般多采用人工进入管道内清淤,因管道内操作空间狭小,加之沉积物硬化,清淤作业十分困难,方法原始、工效低下,同时管网内常年沉积的树叶等有机物腐烂后产生有害气体,易造成清淤人员伤害事故,甚至受支管网直径制约,无法实现人工清淤。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堵排水管道,旨在解决现有的排水管道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堵排水管道,包括:排水管,具有进水口及出水口;集污井,设置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侧,并与所述排水管延伸方向相错,所述集污井朝向所述排水管的一侧开设有一排水口,以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排水口处,用以滤除污水内的沉积物;以及隔断组件,包括一横跨于所述集污井内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对应所述排水口设置,用于将所述集污井分隔为导流腔与收集腔,并于所述导流腔内承载被所述过滤件滤除的沉积物;当所述活动挡板上的沉积物重量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活动挡板用于相对所述排水口运动,以连通所述导流腔与收集腔,并使所述活动挡板上的沉积物落入所述收集腔;当所述活动挡板上的沉积物的重量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活动挡板复位。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集污井内。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及第二侧,沉积物可驱使所述第一侧向所述收集腔的方向转动;所述隔断组件还包括偏转件及限位结构,所述偏转件与所述活动挡板相连,用于向所述活动挡板施加一翻转力,以驱使所述活动挡板的第二侧向所述收集腔的方向转动;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集污井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挡板的第二侧向所述收集腔转动的角度,以使所述活动挡板保持分隔所述集污井的状态。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具有一导流壁,所述导流壁形成于所述活动挡板朝向导流腔的一侧,并自所述集污井的井壁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倾斜。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靠近所述过滤件的一侧为所述第一侧,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排水口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可选地,所述偏转件为配重块或弹性件。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朝向所述过滤件的一端为抵接端,所述抵接端可抵接于所述过滤件中部,所述过滤件面向所述抵接端的一侧设置为弧面,以适配所述抵接端的翻转轨迹。可选地,所述排水管的底壁自所述进水口向出水口的方向倾斜设置。可选地,所述集污井的收集腔具有一排污口,所述收集腔内转动设置有一搅拌轮,所述搅拌轮用于转动以搅动所述集污井底部的沉积物。可选地,所述搅拌轮包括转动轴、及若干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防堵排水管道,通过过滤件将污水内的沉积物滤除在活动挡板上,并通过集污井收集被滤除的沉积物,实现对污水中沉积物的过滤与收集,与现有的防堵排水管道相比,本申请的防堵排水管道具有不易积淤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堵排水管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集污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排水管110进水口120出水口200集污井210排污口300过滤件400隔断组件410活动挡板411第一侧412第二侧413导流壁420偏转件430限位结构440限位块500搅拌轮510转动轴520搅拌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堵排水管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示,该防堵排水管道包括排水管100、集污井200、过滤件300及隔断组件400,其中排水管100具有一进水口110及一出水口120,集污井200设置于排水口的进水口110侧,且延伸方向垂直于排水管100的延伸方向,该集污井200朝向排水管100的一侧开设有一排水口,一与进水口110相连通;过滤件300设置于排水口处,用以滤除污水内的沉积物;隔断组件400包括一活动挡板410,该活动挡板410横跨于集污井200内,并对应集污井200的排水口设置,并可相对于排水口运动。在防堵排水管道工作的过程中,城市污水先进入集污井200,此时活动挡板410对应排水口,并将集污井200分隔为导流腔与收集腔,污水在活动挡板410的引流下通过排水口进入排水管100,而污水中的沉积物则被过滤件300滤除而沉积于活动挡板410上,当活动挡板410上的沉积物重量大于预设值时,活动挡板410相对于排水口发生运动,以在连通导流腔与收集腔的同时,使活动挡板410上的沉积物落入收集腔内;当活动挡板410上的沉积物的重量小于预设值时,活动挡板410复位,以继续分隔导流腔与收集腔,并承载沉积物。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指的导流腔与收集腔是指以活动挡板410为分隔界限,集污井200内部被分隔为两个腔室,当活动挡板410上的沉积物大于预设重量,活动挡板410相对于排水口发生运动后,导流腔与收集腔相互连通,但仍可将集污井200内的空间视为包括导流腔与收集腔。可以理解,由于现有的城市排水管道排污能力较弱,容易造成淤泥的堆积,又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排水管道的清淤工作难以展开,从而导致了城市排水能力减弱;而本申请所提供的防堵排水管道,通过过滤件300与隔断组件400的配合工作,将污水内的沉积物收集至集污池内,极大地避免了排水管100内淤泥的沉积,从而保证了城市排水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集污井200的延伸方向也可设置为与排水管100的延伸方向相错。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沉积物是指在污水中能够沉积于排水管道内形成淤泥的物质,如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并非特指某一物质。进一步地,上述活动挡板410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于集污井200内。可以理解,将活动挡板410设置为与集污井200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活动挡板410即可实现导流腔与收集腔的分隔或连通,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翻转活动挡板410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活动挡板410上的沉积物能够自动落入收集腔内,无需增设其余结构,设计与制作简单;再者,活动挡板410与集污井200转动连接,使得活动挡板410在运动过程中,一直处于集污井200内,无需设计额外的空间用以容置运动后的活动挡板410,节约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挡板410也可滑动设置于集污井200内,并可相对于排水口滑动,通过集污井200井壁对沉积物的抵推,即可使沉积物落入收集腔内。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所示,该活动挡板410位于转轴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411及第二侧412,沉积物可驱使活动挡板410的第一侧411向收集腔的方向转动,具体地,该活动挡板410靠近过滤件300的一侧为第一侧411。请结合图1与图2所示,该隔断组件400还包括偏转件420与限位结构430,该偏转件420与活动挡板410相连,用于向活动挡板410施加一翻转力,以驱使活动挡板410的第二侧412向收集腔的方向转动;限位结构430设置于活动挡板410与集污井200之间,用于限制活动挡板410的第二侧412向收集腔转动的角度,以使活动挡板410保持分隔集污井200的状态。可以理解,由于沉积物可驱使活动挡板410的第一侧411向收集腔的方向转动,而偏转件420所提供的偏转力则能够驱使活动挡板410的第二侧412向收集腔的方向转动,即当活动挡板410上沉积物的重量大于偏转件420所提供的偏转力时,即可驱使活动挡板410的第一侧411向收集腔的方向翻转,进而使沉积物掉落至收集腔内,当沉积物掉落后,活动挡板410会在偏转力的作用下复位。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偏转件420所提供的偏转力的大小,即可调整活动挡板410所能承载的沉积物的重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偏转件420为设置于活动挡板410第二侧412的配重块。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偏转件420也可设置为处于弹性形变状态的弹性件,如弹簧、弹片等。由于在偏转件420的作用下,活动挡板410的第二侧412具有向收集腔方向转动的趋势,而限位结构430的设计,能够使活动挡板410在沉积物未达到预设重量时,保持分隔集污井200的状态,以确保污水能够从集污井200流向排水管10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430为设置于集污井200井壁上的挡块,该挡块设置于活动挡板410靠近收集腔的一侧,可与活动挡板410的第二侧412相抵接,以限制活动挡板410的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活动挡板410也可通过电机控制翻转。进一步地,只需在活动挡板410上设置与电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重力传感器,即可实现活动挡板410的自动翻转。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该隔断组件400还包括一限位块440,该限位块440设置于集污井200内,用于限制活动挡板410的第二侧412向导流腔的方向转动的角度。具体地,该限位块440设置于导流腔的腔壁上,并可与活动挡板410的第二侧412相抵接。可以理解,通过该限位块440的设置,能够防止活动挡板410的翻转角度过大,而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限位块440也可设置于收集腔的腔壁上,并可与活动挡板410的第一侧411相抵接。进一步地,该活动挡板410具有一导流壁413,该导流壁413形成于活动挡板410朝向导流腔的一侧,并自集污井200的井壁向排水口的方向倾斜。可以理解,导流壁413不仅能够对污水起到引导作用,以使导流腔内的污水流向排水口,还可使沉积物滑向活动挡板410的第一侧411,根据力臂关系,这样可使相对较小重量的沉积物即可驱使活动挡板410翻转,以快速排放沉积物,减少沉积物在过滤件300处堆积,造成过滤件300堵塞,保证过滤件300的通水能力,同时还可使沉积物快速掉落,以使活动挡板410尽快复位。进一步地,活动挡板410的转轴远离排水口设置,以使第一侧4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412。可以理解,依据力臂关系,这样设置,能够使活动挡板410在较小重量的沉积物的驱使下,即可发生翻转,以保证导流腔与排水管100之间的流通能力。进一步地,该活动挡板410朝向过滤件300的一端为抵接端,该抵接端可抵接于过滤件300中部,过滤件300面向抵接端的一侧设置为弧面,以适配抵接端的翻转轨迹。可以理解,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偏转件420所提供的的偏转力以使活动挡板410能够分隔集污井200,而活动挡板410上的沉积物又是逐渐积累的,因此活动挡板410是逐渐偏转至沉积物能够自然掉落的状态,这样,将过滤件300抵接端的一侧设置为适配抵接端翻转轨迹的弧面,并使抵接端抵接过滤件300的中部,能够在活动挡板410逐渐翻转的过程中,保证过滤件300与活动挡板410的抵接,从而使污水能够持续流向排水管100,保证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300由滤板制成。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排水管100的底壁自进水口110向出水口120的方向倾斜设置,以避免排水管100内的污水倒流回集污井200,从而保证排水管道排水的通畅性。进一步地,该集污井200的收集腔具有一排污口210,收集腔内转动设置有一搅拌轮500,该搅拌轮500用于在污水的冲刷下转动,以搅动集污井200底壁的沉积物。可以理解,通过搅拌轮500的转动,能够搅动集污井200底部的淤泥,以便于集污井200的排污工作。具体地,该搅拌轮500包括转动轴510,及若干设置于转动轴510上的搅拌叶520,这些搅拌叶520沿转动轴510的轴向间隔设置。间隔设置的搅拌叶520能够减少搅拌轮500受到的阻力,以便于搅拌轮500转动,以搅动淤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搅拌轮500可通过电机装置驱动。同时,在降水量较大的时间段,在集污井200内水流的冲刷下,活动挡板410可能始终处于翻转状态,即集污井200的导流腔与收集腔始终连通,这样,搅拌轮500也可在水流的冲刷下转动以搅拌沉积物,而无需电机装置带动,同时,集污井200底部的沉积物也能够在水流的冲刷下排出,以达到自动排污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