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8588发布日期:2020-05-20 03:2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属于井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井盖是最为常见的市政公共设施,用于封盖各个下水井口,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井盖层出不穷,但是不论什么样的井盖,一些基本问题依旧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诸如井盖丢失、以及井盖会在淹水时被水顶出,这两类都会使得井口处于空缺状态,行人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没有井盖的陷阱里,不是伤就是死;汽车就可能陷到陷井里,造成人员伤亡;没有井盖的地下水管和通讯设施就有可能造成破坏,损失更是巨大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伞形牵拉结构,以及无着力点的井盖本体设计,能够有效实现防盗与防涌效果的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包括井盖本体、外桶体、沿口桶体、气囊、伸缩杆、顶部卡环、底部卡环、至少三组支撑转置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通信模块和至少三个微型电控伸缩杆;

其中,外桶体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外桶体的口径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的口径相适应;外桶体水平内嵌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相对应的位置,外桶体顶面敞开口所在面与地面相平齐,外桶体底面敞开口对接地下竖直井道口;沿口桶体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沿口桶体的外径与外桶体的内径相适应,沿口桶体固定内嵌设置于外桶体内部,沿口桶体的外壁与外桶体的内壁之间相固定连接,沿口桶体的中心线与外桶体的中心线相共线;沿口桶体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低于外桶体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且沿口桶体顶面敞开口高度与外桶体顶面敞开口高度之间的差值大于井盖本体的厚度;沿口桶体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微型电控伸缩杆沿其伸缩杆方向投影的外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固定内嵌设置于沿口桶体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表面上,且相邻微型电控伸缩杆设置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位于其所设表面的内部,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电机所设位置的凹槽口分别固定设置盖板,各盖板上分别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外径相适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分别竖直向上穿过对应盖板上的通孔,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设置于沿口桶体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夹层中;控制模块连接市政供电网络进行取电、分别为通信模块、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高度彼此相同,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高度彼此相同;

井盖本体的表面为圆形,井盖本体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井盖本体为透水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时,井盖本体可分离式、水平置于外桶体顶部敞开口中,井盖本体顶面所在面与外桶体顶部敞开口所在面相共面,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与井盖本体底面边缘相接触,井盖本体随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的同步上升而水平上升;

伸缩杆为多节杆依次套筒式结构,伸缩杆的其中一端与井盖本体的底面相固定连接,且伸缩杆所在直线与井盖本体表面相垂直;顶部卡环固定套设于伸缩杆上、远离其移动端最远一节杆上,底部卡环固定套设于伸缩杆上移动端侧面一周上,伸缩杆自由伸缩;各组支撑转置分别均包括顶杆、底杆和摩擦板,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的长度小于底杆的长度,底杆的其中一端与对应摩擦板上的其中一面相活动连接,顶杆的其中一端与对应底杆上连接摩擦板的一端的侧面相活动连接,顶杆与对应底杆相共面;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上背向对应底杆的一端与顶部卡环的边缘相活动连接,且顶部卡环边缘上、相邻顶杆连接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组支撑转置中底杆上背向对应顶杆的一端与底部卡环的边缘相活动连接,且底部卡环边缘上、相邻底杆连接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并且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底杆的共面均与井盖本体表面相垂直;基于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井盖本体置于外桶体顶部敞开口中时,伸缩杆收缩,各组支撑转置中的摩擦板与地下竖直井道内壁相接触摩擦;气囊为充满气体的囊体,气囊连接于伸缩杆上的移动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均为无刷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伞形牵拉结构,针对井盖本体底面,设计伸缩杆与多组支撑转置的组合结构,在井道漫水过程中,通过伸缩杆上所设气囊随漫水的上下移动,带动伸缩杆的自由伸缩,并在伸缩杆收缩下,带动多组支撑转置中顶杆与对应底杆之间的折叠,促使各组支撑转置中摩擦板与井道内壁相接触,增大伸缩杆与多组支撑转置组合结构与井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形成相对固定结构,进而针对井盖本体实现卡位固定作用;同时,引入无着力点结构的井盖本体设计,避免井盖本体被随意由外部打开,实现了防盗,并且对此设计电控抬升结构,通过所设计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同步工作控制,实现由内部对井盖本体的抬升,实现对井盖本体的打开,有效提高井盖的防盗效果;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中,针对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整个设计的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的人性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应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1.井盖本体,2.外桶体,3.沿口桶体,4.气囊,5.伸缩杆,6.顶部卡环,7.底部卡环,8.控制模块,9.通信模块,10.微型电控伸缩杆,11.盖板,12.顶杆,13.底杆,14.摩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井盖本体1、外桶体2、沿口桶体3、气囊4、伸缩杆5、顶部卡环6、底部卡环7、至少三组支撑转置和控制模块8,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8相连接的通信模块9和至少三个微型电控伸缩杆10;其中,外桶体2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外桶体2的口径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的口径相适应;外桶体2水平内嵌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相对应的位置,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所在面与地面相平齐,外桶体2底面敞开口对接地下竖直井道口;沿口桶体3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沿口桶体3的外径与外桶体2的内径相适应,沿口桶体3固定内嵌设置于外桶体2内部,沿口桶体3的外壁与外桶体2的内壁之间相固定连接,沿口桶体3的中心线与外桶体2的中心线相共线;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低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且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高度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高度之间的差值大于井盖本体1的厚度;沿口桶体3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微型电控伸缩杆10沿其伸缩杆方向投影的外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分别固定内嵌设置于沿口桶体3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表面上,且相邻微型电控伸缩杆10设置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分别位于其所设表面的内部,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电机所设位置的凹槽口分别固定设置盖板11,各盖板11上分别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的外径相适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的伸缩杆分别竖直向上穿过对应盖板11上的通孔,控制模块8和通信模块9设置于沿口桶体3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夹层中;控制模块8连接市政供电网络进行取电、分别为通信模块9、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进行供电;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高度彼此相同,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在控制模块8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顶端高度彼此相同;井盖本体1的表面为圆形,井盖本体1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井盖本体1为透水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时,井盖本体1可分离式、水平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井盖本体1顶面所在面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所在面相共面,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的顶端与井盖本体1底面边缘相接触,井盖本体1随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顶端的同步上升而水平上升;伸缩杆5为多节杆依次套筒式结构,伸缩杆5的其中一端与井盖本体1的底面相固定连接,且伸缩杆5所在直线与井盖本体1表面相垂直;顶部卡环6固定套设于伸缩杆5上、远离其移动端最远一节杆上,底部卡环7固定套设于伸缩杆5上移动端侧面一周上,伸缩杆5自由伸缩;各组支撑转置分别均包括顶杆12、底杆13和摩擦板14,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12的长度小于底杆13的长度,底杆13的其中一端与对应摩擦板14上的其中一面相活动连接,顶杆12的其中一端与对应底杆13上连接摩擦板14的一端的侧面相活动连接,顶杆12与对应底杆13相共面;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12上背向对应底杆13的一端与顶部卡环6的边缘相活动连接,且顶部卡环6边缘上、相邻顶杆12连接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组支撑转置中底杆13上背向对应顶杆12的一端与底部卡环7的边缘相活动连接,且底部卡环7边缘上、相邻底杆13连接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并且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12、底杆13的共面均与井盖本体1表面相垂直;基于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井盖本体1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时,伸缩杆5收缩,各组支撑转置中的摩擦板14与地下竖直井道内壁相接触摩擦;气囊4为充满气体的囊体,气囊4连接于伸缩杆5上的移动端。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伞形牵拉结构,针对井盖本体1底面,设计伸缩杆5与多组支撑转置的组合结构,在井道漫水过程中,通过伸缩杆5上所设气囊4随漫水的上下移动,带动伸缩杆5的自由伸缩,并在伸缩杆5收缩下,带动多组支撑转置中顶杆12与对应底杆13之间的折叠,促使各组支撑转置中摩擦板14与井道内壁相接触,增大伸缩杆5与多组支撑转置组合结构与井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形成相对固定结构,进而针对井盖本体1实现卡位固定作用;同时,引入无着力点结构的井盖本体1设计,避免井盖本体1被随意由外部打开,实现了防盗,并且对此设计电控抬升结构,通过所设计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同步工作控制,实现由内部对井盖本体1的抬升,实现对井盖本体1的打开,有效提高井盖的防盗效果。

基于上述设计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整个设计的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的人性化设计;针对控制模块8,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应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井盖本体1、外桶体2、沿口桶体3、气囊4、伸缩杆5、顶部卡环6、底部卡环7、至少三组支撑转置和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通信模块9和至少三个微型电控伸缩杆10。

其中,外桶体2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外桶体2的口径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的口径相适应;外桶体2水平内嵌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相对应的位置,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所在面与地面相平齐,外桶体2底面敞开口对接地下竖直井道口;沿口桶体3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沿口桶体3的外径与外桶体2的内径相适应,沿口桶体3固定内嵌设置于外桶体2内部,沿口桶体3的外壁与外桶体2的内壁之间相固定连接,沿口桶体3的中心线与外桶体2的中心线相共线;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低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且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高度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高度之间的差值大于井盖本体1的厚度;沿口桶体3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微型电控伸缩杆10沿其伸缩杆方向投影的外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均为无刷电机,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分别固定内嵌设置于沿口桶体3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表面上,且相邻微型电控伸缩杆10设置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分别位于其所设表面的内部,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电机所设位置的凹槽口分别固定设置盖板11,各盖板11上分别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的外径相适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的伸缩杆分别竖直向上穿过对应盖板11上的通孔,arm处理器和通信模块9设置于沿口桶体3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夹层中;arm处理器连接市政供电网络进行取电、分别为通信模块9、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进行供电;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的电机高度彼此相同,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在arm处理器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顶端高度彼此相同。

井盖本体1的表面为圆形,井盖本体1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井盖本体1为透水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时,井盖本体1可分离式、水平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井盖本体1顶面所在面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所在面相共面,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的顶端与井盖本体1底面边缘相接触,井盖本体1随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顶端的同步上升而水平上升。

伸缩杆5为多节杆依次套筒式结构,伸缩杆5的其中一端与井盖本体1的底面相固定连接,且伸缩杆5所在直线与井盖本体1表面相垂直;顶部卡环6固定套设于伸缩杆5上、远离其移动端最远一节杆上,底部卡环7固定套设于伸缩杆5上移动端侧面一周上,伸缩杆5自由伸缩;各组支撑转置分别均包括顶杆12、底杆13和摩擦板14,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12的长度小于底杆13的长度,底杆13的其中一端与对应摩擦板14上的其中一面相活动连接,顶杆12的其中一端与对应底杆13上连接摩擦板14的一端的侧面相活动连接,顶杆12与对应底杆13相共面;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12上背向对应底杆13的一端与顶部卡环6的边缘相活动连接,且顶部卡环6边缘上、相邻顶杆12连接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组支撑转置中底杆13上背向对应顶杆12的一端与底部卡环7的边缘相活动连接,且底部卡环7边缘上、相邻底杆13连接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并且各组支撑转置中顶杆12、底杆13的共面均与井盖本体1表面相垂直;基于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井盖本体1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时,伸缩杆5收缩,各组支撑转置中的摩擦板14与地下竖直井道内壁相接触摩擦;气囊4为充满气体的囊体,气囊4连接于伸缩杆5上的移动端。

将上述所设计牵拉式卡位防涌井盖装置,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当中,将外桶体2水平内嵌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相对应的位置,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所在面与地面相平齐,外桶体2底面敞开口对接地下竖直井道口;arm处理器连接市政供电进行取电,并由arm处理器分别为通信模块9、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进行供电;操作人员通过手机、或其它与通信模块9相匹配的控制终端,向arm处理器发送下降控制指令,则arm处理器通过与其相连接的通信模块9接收下降控制指令,并控制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的长度均处于最短长度,则此时即可将井盖本体1的水平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井盖本体1的顶面与地面相平齐,由于井盖本体1表面无任何着力点,则当井盖本体1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后,从外部很难进行打开,实现了防盗,由于井盖本体1为透水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则平时底面的积水即可通过透水型混凝土渗透下去,滴入地下井道中;当地下竖直井道出现反涌现象时,即地下井道中的水向上涌,并与气囊4相接触,则气囊4随着漫上来的水上升,气囊4位置的上升使得伸缩杆5收缩,进而在伸缩杆5的收缩下,各组支撑转置中的顶杆12与对应底杆13之间进行活动折叠,促使各组支撑转置中摩擦板14与井道内壁相接触,增大伸缩杆5与多组支撑转置组合结构与井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形成相对固定结构,进而尽可能的去固定井盖本体1,避免井道中反涌上的水将井道本体1顶出,实现了防反涌效果,与之相应,当井道中的水回落,则气囊4随着井道中的水下降,气囊4位置的上升使得伸缩杆5伸长,进而在伸缩杆5的伸长下,各组支撑转置中的顶杆12与对应底杆13之间进行活动折叠,促使各组支撑转置中摩擦板14脱离与井道内壁的接触;实际应用中,若操作人员想打开井盖本体1,操作人员通过手机、或其它与通信模块9相匹配的控制终端,向arm处理器发送上升控制指令,则arm处理器通过与其相连接的通信模块9进行接收,并控制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的长度伸长,则井盖本体1随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0上伸缩杆顶端的同步上升而水平上升,实现井盖本体1的打开。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