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7273发布日期:2020-04-24 22:1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为一种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属于管道固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地下管道需穿越既有建(构)筑物及道路,而传统的大开挖埋管施工无法解决此类问题。顶管施工具有不需要开挖面层,能穿越地面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公路、铁路、河道的优点,且随着顶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顶管施工工艺以其相对低廉的施工成本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被广泛地运用于市政道路中各类地下管道的施工。

现有的固定装置结构较为单一,其一、没有考虑千斤顶顶进过程中产生的反力,为顶管向前顶进提供推力,其二、没有提供一定结构以减小千斤顶对后背墙的集中作用力,其三、没有满足钢筋砼管放置时精度需求,工程质量较低,其四、顶进过程中管道受力不均易产生方向偏差,其五、千斤顶产生的推力没法均匀的分散致使管端面易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包括后背墙、钢板、千斤顶、均压环、钢筋砼管、导轨、软枕、钢板预埋件和工作井底板;所述后背墙靠工作井一侧内壁底端设置,且底部一部分插接在工作井底板中,所述钢板设置在后背墙与千斤顶之间,所述千斤顶呈与工作井垂直状分布在钢板远离后背墙的一侧,且千斤顶的作用端与均压环相互紧固连接,所述均压环的另一侧粘结在钢筋砼管上,所述钢筋砼管的底端安置在导轨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导轨与钢筋砼管平行设置,安装在工作井底板上,底部垫有软枕,所述软枕下方与工作井底板顶面直接接触,所述钢板预埋件填埋在工作井底板内与软枕接触面的靠中心两侧处,与千斤顶的底部支架焊接牢固。

优选的,为了承受千斤顶顶进过程中产生的反力,为顶管向前顶进提供推力,所述后背墙为3m(长)*2.5m(高)*0.5m(厚)的钢筋砼结构(其中0.5m墙体伸入底板),墙体钢筋与工作井底板钢筋连接成为整体。

优选的,为了减小千斤顶对后背墙的集中作用力,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所述钢板设置在后背墙迎水面与千斤顶之间,厚度为3~4cm,且钢板与后背墙之间的缝隙采用细砂填充。

优选的,为了满足钢筋砼管放置时精度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所述导轨与钢筋砼管平行设置,安装在工作井底板上,采用工字钢(槽钢亦可),其顶面标高与管节内底标高相同,两导轨安装须顺直、平行、等高,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导轨轴线允许偏差≤3mm;顶面高差允许偏差0~+3mm;两轨净距允许偏差±2mm。

优选的,为了防止顶进过程中管道受力不均而产生方向偏差,所述千斤顶放置在由型钢制作的千斤顶支架上,支架与钢板预埋件焊接牢固。千斤顶采用4台200t的配置,设置在管道两侧,并与管中心左右对称。

优选的,为了把千斤顶产生的推力比较均匀的分散到顶进管道的管端面上,起到保护管端面的作用,同时还可延长短行程千斤顶的行程,所述均压环安装于千斤顶与钢筋砼管之间,采用u型刚性材料制作,且与钢筋砼管通过注塑工艺相互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设计合理,后背墙为3m(长)*2.5m(高)*0.5m(厚)的钢筋砼结构(其中0.5m墙体伸入底板),墙体钢筋与工作井底板钢筋连接成为整体,承受千斤顶顶进过程中产生的反力,为顶管向前顶进提供推力,钢板设置在后背墙迎水面与千斤顶之间,厚度为3~4cm,且钢板与后背墙之间的缝隙采用细砂填充,减小千斤顶对后背墙的集中作用力,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导轨与钢筋砼管平行设置,安装在工作井底板上,采用工字钢(槽钢亦可),其顶面标高与管节内底标高相同,两导轨安装须顺直、平行、等高,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导轨轴线允许偏差≤3mm;顶面高差允许偏差0~+3mm;两轨净距允许偏差±2mm,满足钢筋砼管放置时精度需求,保证工程质量,千斤顶放置在由型钢制作的千斤顶支架上,支架与钢板预埋件焊接牢固。千斤顶采用4台200t的配置,设置在管道两侧,并与管中心左右对称,防止顶进过程中管道受力不均而产生方向偏差,均压环安装于千斤顶与钢筋砼管之间,采用u型刚性材料制作,且与钢筋砼管通过注塑工艺相互粘接,把千斤顶产生的推力比较均匀的分散到顶进管道的管端面上,起到保护管端面的作用,同时还可延长短行程千斤顶的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顶视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后背墙,2、钢板,3、千斤顶,4、均压环,5、钢筋砼管,6、导轨,7、软枕,8、钢板预埋件和9、工作井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包括后背墙1、钢板2、千斤顶3、均压环4、钢筋砼管5、导轨6、软枕7、钢板预埋件8和工作井底板9;所述后背墙1靠工作井一侧内壁底端设置,且底部一部分插接在工作井底板9中,所述钢板2设置在后背墙1与千斤顶3之间,所述千斤顶3呈与工作井垂直状分布在钢板2远离后背墙1的一侧,且千斤顶3的作用端与均压环4相互紧固连接,所述均压环4的另一侧粘结在钢筋砼管5上,所述钢筋砼管5的底端安置在导轨6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导轨6与钢筋砼管5平行设置,安装在工作井底板9上,底部垫有软枕7,所述软枕7下方与工作井底板9顶面直接接触,所述钢板预埋件8填埋在工作井底板9内与软枕7接触面的靠中心两侧处,与千斤顶3的底部支架焊接牢固。

所述后背墙1为3m(长)*2.5m(高)*0.5m(厚)的钢筋砼结构(其中0.5m墙体伸入底板),墙体钢筋与工作井底板9钢筋连接成为整体,承受千斤顶3顶进过程中产生的反力,为顶管向前顶进提供推力,所述钢板2设置在后背墙1迎水面与千斤顶3之间,厚度为3~4cm,且钢板2与后背墙1之间的缝隙采用细砂填充,减小千斤顶3对后背墙1的集中作用力,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导轨6与钢筋砼管5平行设置,安装在工作井底板9上,采用工字钢(槽钢亦可),其顶面标高与管节内底标高相同,两导轨6安装须顺直、平行、等高,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导轨6轴线允许偏差≤3mm;顶面高差允许偏差0~+3mm;两轨净距允许偏差±2mm,满足钢筋砼管5放置时精度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所述千斤顶3放置在由型钢制作的千斤顶3支架上,支架与钢板2预埋件焊接牢固。千斤顶3采用4台200t的配置,设置在管道两侧,并与管中心左右对称,防止顶进过程中管道受力不均而产生方向偏差,所述均压环4安装于千斤顶3与钢筋砼管5之间,采用u型刚性材料制作,且与钢筋砼管5通过注塑工艺相互粘接,把千斤顶3产生的推力比较均匀的分散到顶进管道的管端面上,起到保护管端面的作用,同时还可延长短行程千斤顶3的行程。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浅覆土大管径高水位人工顶管固定装置时,即作为顶管施工工艺的一个过程,顶管施工就是先在顶管段的两端通过逆作法向地下施作两个基坑井,分别称为工作井和接收井;然后通过工作井安放钢筋砼管5,利用井内后背墙1提供给千斤顶3(或附加中继间)的顶力,推动钢筋砼管5从工作井预留洞穿入,穿过地层后由接收井的预留洞穿出的过程,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