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温双阀一体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7641发布日期:2020-11-13 12:4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调温双阀一体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调温双阀一体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作为一种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须设备,广泛地应用在厨房、卫生间等地方。目前市场上的水龙头头有手动式和感应式水龙头两种类型,手动式水龙头的开和关需要手动操作控制,感应式水龙头无需使用者接触到水龙头就能进行开启和关闭,使用方便且卫生。

传统厨房使用的大多数都是手动水龙头,若以不洁的手触摸开关,容易造成卫生问题,有时候一边炒菜一边接水,就没有多余的手打开水龙头和关闭水龙头,就造成使用者的不方便,所以感应式水龙头就能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传统的感应水龙头一般只设置了一个出水嘴,由一个电磁阀控制,只能实现一种出水方式,出水方式比较单一,另外,从水龙头出来的水大多是冷水,在需要温水时没法直接获取,用户体验差,无法满足不同的清洗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调温和调量的水龙头,通过两个电磁阀实现花洒和水柱两种出水方式,同时通过调温阀芯实现水温的调节,满足不同清洗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调温双阀一体水龙头,包括一龙头本体以及安装于龙头本体内的一第一传感器、一第二传感器、一第三传感器、一冷水进水管、一热水进水管、一阀体、一调温阀芯、一调温手柄、一第一电磁阀、一第二电磁阀、一第一出水管、一第二出水管和一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一主控模块、一第一驱动器、一第二驱动器及一电源模块;所述龙头本体的头部上方安装有一花洒出水嘴,所述龙头本体的头部下方安装有一水柱出水嘴;

所述阀体安装在龙头本体下端内,所述调温手柄的一端伸出龙头本体侧壁外,另一端通过调温阀芯安装于阀体上,由调温阀芯调节阀体内的水温;所述阀体为三通调节阀,具有一冷水进水口、一热水进水口和一第一混合水出水口,所述冷水进水口连接于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口连接于热水进水管;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均为二通电磁阀,具有一混合水进水口和一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阀体的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混合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混合水出水口通过花洒出水管与花洒出水嘴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混合水出水口通过水柱出水管与水柱出水嘴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设于龙头本体的头部上方,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龙头本体下方;

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于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于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led显示灯,所述led显示灯设置于龙头本体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线与主控模块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为电池或者电源适配器。

进一步地,所述调温阀芯通过螺钉与阀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分别通过单向阀与阀体的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温阀芯为塑料调温阀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均为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花洒出水嘴和水柱出水嘴,可以实现花洒出水和水柱出水两种出水方式,由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控制花洒出水,第一传感器设置为长感应,由红外和触摸控制,在洗漱时,由第一传感器感应后长时间实现花洒出水,再次感应后关水;第二传感器设置为即感应,在洗漱时,靠近第二传感器时即可出花洒水,离开第二传感器时关水;由第三传感器感应后即可出水柱水,离开第三传感器时关水;通过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可以实现花洒出水和水柱出水两种出水方式;同时,通过调温阀芯可以将冷水和热水进行混合后流出适宜水温的混合水以实现水温的调节,可以满足不同清洗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调温双阀一体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阀体、调温阀芯和调温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龙头本体头部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水柱出水)。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龙头本体头部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花洒出水)。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龙头本体、101-花洒出水嘴、102-水柱出水嘴、21-第一传感器、22-第二传感器、3-第三传感器、4-冷水进水管、5-热水进水管、6-阀体、60-调温阀芯、61-冷水进水口、62-热水进水口、63-第一混合水出水口、7-调温手柄、8-第一电磁阀、81-混合水进水口、82-第二混合水出水口、9-第二电磁阀、10-花洒出水管、11-水柱出水管、12-控制组件、121-主控模块、122-第一驱动器、123-第二驱动器、124-电源模块、13-led显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调温双阀一体水龙头,包括一龙头本体1以及安装于龙头本体1内的一第一传感器21、一第二传感器22、一第三传感器3、一冷水进水管4、一热水进水管5、一阀体6、一调温阀芯60、一调温手柄7、一第一电磁阀8、一第二电磁阀9、一第一出水管10、一第二出水管11和一控制组件12,所述控制组件12包括一主控模块121、一第一驱动器122、一第二驱动器123及一电源模块124;所述龙头本体1的头部上方安装有一花洒出水嘴101,所述龙头本体1的头部下方安装有一水柱出水嘴102,设置花洒出水嘴101和水柱出水嘴102是为了通过花洒出水和水柱出水的切换实现两种出水方式的调节;

所述阀体6安装在龙头本体1下端内,所述调温手柄7的一端伸出龙头本体1侧壁外,另一端通过调温阀芯60安装于阀体6上,由调温阀芯60调节阀体6内的水温;所述阀体6为三通调节阀,具有一冷水进水口61、一热水进水口62和一第一混合水出水口63,所述冷水进水口61连接于冷水进水管4,所述热水进水口62连接于热水进水管5;所述第一电磁阀8与第二电磁阀9均为二通电磁阀,具有一混合水进水口81和一第二混合水出水口82,所述阀体6的第一混合水出水口63分别与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9的混合水进水口81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8的第二混合水出水口82通过花洒出水管10与花洒出水嘴101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的第二混合水出水口82通过水柱出水管11与水柱出水嘴102连通,实现水龙头的花洒出水和水柱出水这不同的出水方式,满足不同清洗要求;所述第一传感器21和第二传感器22分别设于龙头本体1的头部上方,所述第三传感器3设于龙头本体1下方,各个传感器均用于感应外界信号;

所述主控模块121分别与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第三传感器3、第一驱动器122、第二驱动器123及电源模块124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122电连接于第一电磁阀8,所述第二驱动器123电连接于第二电磁阀9。

该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led显示灯13,所述led显示灯13设置于龙头本体1的顶部,靠近第一传感器21和第二传感器22的位置,并通过连接线与主控模块121进行电连接,通过led显示灯13对由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和第三传感器3感应后形成的花洒出水或水柱出水的状态进行显示和提醒。

该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124为电池或者电源适配器,为需要供电的器件进行供电。

该实施例中,所述调温阀芯60通过螺钉与阀体6固定连接,所述调温阀芯6为塑料调温阀芯,采用塑料材质,成本低,不会有金属元素进入水里造成水污染。

该实施例中,所述冷水进水管4和热水进水管5分别通过单向阀与阀体6的冷水进水口61和热水进水口62连接,可以防止混合水回流倒灌进冷水进水管4和热水进水管5。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和第三传感器3均为红外传感器,第一传感器21和第二传感器22用于感应花洒出水,第一传感器21是长感应(感应后长时间出水,再次感应后关水),第二传感器22是即感应(感应后立即出水,离开后立即关水),第三传感器3用于感应水柱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冷热水通过冷水进水管4和热水进水管5进入阀体6,旋转调温手柄7并通过调温阀芯60调节阀体6内冷热水出水量,从而调节出水温度流出混合水给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9,当第一传感器21感应到有物体接近,则将感应信号传给主控模块121,主控模块121通过第一驱动器122控制第一电磁阀8打开混合水,混合水再经花洒出水管10从花洒出水嘴101流出,形成花洒水,第一传感器21是长感应(红外+触摸),在感应后长时间出水,再次感应后关水;当第二传感器22感应到有物体接近,则将感应信号传给主控模块121,主控模块121通过第一驱动器122控制第一电磁阀8打开混合水,混合水再经花洒出水管10从花洒出水嘴101流出,形成花洒水,第二传感器22是即感应,在感应后立即出水,离开后立即关水;当第三传感器3感应到有物体接近,则将感应信号传给主控模块121,主控模块121通过第二驱动器123控制第二电磁阀9打开混合水,混合水再经水柱出水管11从水柱出水嘴102流出,形成水柱水。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切换花洒出水和水柱出水以改变水龙头的出水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温阀芯60调节阀体6内水温,从而控制花洒出水嘴101和水柱出水嘴102输出的是适宜的混合水。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