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40707发布日期:2020-12-18 16:3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工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施工中,桩基础作为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而被广泛运用,桩基础一般分为锚杆静压桩及静力压桩、预应力离心管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混凝土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其中混凝土灌注桩占桩基础施工中的比重约50%,而传统的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一般在常规的地层及简单周边环境中相当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基坑工程中,但在施工场地受限,设备运行困难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灌注桩施工无法保证成桩质量,面对小直径旋挖成孔灌注桩,成桩强度低,施工效率低,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对施工技术需要进行改进,以增强公司的施工技术力量,从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此,需要提出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灌注缓凝混凝土,所述桩体的轴线位置贯穿插入型钢或钢管;所述型钢或钢管位于桩体的上部设有上延伸部,所述型钢或钢管位于桩体的下部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离混凝土底部具有一定深度。

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确定所要施工的灌注桩深度和桩径,选用与型钢或钢管和灌注桩外径相匹配的钻头;

s2:灌注桩桩位放样,根据施工图纸上所有桩位进行放样,用十字线标示出桩心位置;

s3:钻孔施工,将旋挖钻机或回转钻机固定在桩位一侧,采用与孔径相匹配的钻头,对准桩位进行切割钻入至设计深度,完成成孔;

s4:钻孔灌注桩完成后,连续浇筑缓凝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s5:浇筑完成后,用吊机将型钢或钢管插入混凝土一定深度,并对上端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钻头直径根据孔径大小进行匹配。

进一步,插入混凝土中的所述型钢或钢管的上延伸部的露出混凝土面一定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灌注桩使用缓凝混凝土,一方面给插入型钢或钢管留下足够的时间,防止混凝土凝固给施工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不需要制作钢筋笼,节约了制作时间节约场地。

(2)、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成孔质量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灌注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灌注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桩体1、型钢或钢管2、上延伸部21、收缩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参见图1至图2,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包括桩体1,桩体1灌注缓凝混凝土,桩体1的轴线位置贯穿插入型钢或钢管2,型钢或钢管2位于桩体1的上部设有上延伸部21,上延伸部21可用作基础或冠梁中。型钢或钢管2位于桩体1的下部设有收缩部22,收缩部22离混凝土底部有一定距离,下部收缩部22用于将型钢或钢管2底部更好的保护在灌注桩内,防止锈蚀。

参见图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确定所要施工的灌注桩深度和桩径,选用与型钢或钢管和灌注桩外径相匹配筒钻。

s2:灌注桩桩位放样,根据施工图纸组织测量人员将图纸上所有桩位进行放样,用十字线标示出桩心位置;

s3:钻孔施工,将旋挖钻机或回转钻机固定在桩位一侧,采用与孔径相匹配的钻头,对准桩位进行切割钻入至设计深度,完成成孔。

s4:钻孔灌注桩完成后,连续浇筑缓凝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s5:浇筑完成后,用吊机将型钢或钢管插入混凝土一定深度,并对上端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成孔质量提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灌注缓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轴线位置贯穿插入型钢或钢管(2);所述型钢或钢管(2)位于桩体(1)的上部设有上延伸部(21),所述型钢或钢管(2)位于桩体(1)的下部设有收缩部(22),所述收缩部(22)离混凝土底部具有一定深度。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确定所要施工的灌注桩深度和桩径,选用与型钢或钢管和灌注桩外径相匹配的钻头;

s2:灌注桩桩位放样,根据施工图纸上所有桩位进行放样,用十字线标示出桩心位置;

s3:钻孔施工,将旋挖钻机或回转钻机固定在桩位一侧,采用与孔径相匹配的钻头,对准桩位进行切割钻入至设计深度,完成成孔;

s4:钻孔灌注桩完成后,连续浇筑缓凝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s5:浇筑完成后,用吊机将型钢或钢管插入混凝土一定深度,并对上端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直径根据孔径大小进行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插入混凝土中的所述型钢或钢管的上延伸部(21)的露出混凝土面一定高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该灌注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灌注缓凝混凝土,所述桩体的轴线位置贯穿插入型钢或钢管;所述型钢或钢管位于桩体的上部设有上延伸部,所述型钢或钢管位于桩体的下部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离混凝土底部具有一定深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型钢或钢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桩体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理想;李耀良;仲建平;路三平;黄江川;陈希杰;杨志;吴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2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