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节水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7779发布日期:2021-01-15 13:5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节水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节水降尘装置,属于绿色环保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色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绿色环保建筑附进有坡体时,通过对坡体的绿化修复,可达到降尘的使用效果,现有技术中,这一裸露地质坡体在通过绿化种植在坡体的某一位置进行生态修复绿化时,往往需要在这某一位置的上方设置用于排水的沟渠,以避免下雨天气雨水对坡体的某一位置的绿化种植物产生过多雨水冲刷干扰。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沟渠的方式,这一挖设的方式对裸露地质坡体相对大面积的造成破坏,以及达不到为用户提供更多一种可选择使用方式供用户选择性使用,不能更加方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节水降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节水降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节水降尘装置,包括有端截面形状分别为半环形的弧形硬质塑料管和弧形柔性管,所述的弧形硬质塑料管和弧形柔性管的数量分别至少为2个,所述弧形硬质塑料管和弧形柔性管呈间歇性排布,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弧形硬质塑料管和弧形柔性管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硬质塑料管包含有内侧面,所述弧形硬质塑料管的内侧面上且靠近顶部一侧的位置设置限位凹槽,所述弧形硬质塑料管的弧形中心线和弧形柔性管的弧形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凹槽包含槽底,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为弧形。

优选地,所述的槽底为弧形的限位凹槽的弧形中心线与弧形硬质塑料管的弧形中心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弧形硬质塑料管和弧形柔性管呈间歇性排布。

优选地,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弧形硬质塑料管和弧形柔性管分别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裸露地质坡体在通过绿化种植在坡体的某一位置进行生态修复绿化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全部需要挖设沟渠的方式,本发明可实现在一些环境下替换挖设沟渠的方式,避免对裸露地质坡体相对大面积的造成破坏,实现为用户提供更多一种可选择使用方式供用户选择性使用,能更加方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b-b的剖视图。

图4是图1c-c的剖视图。

图5是图2d-d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7是图6e-e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而公开提供下述一种原理,这一原理只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技术方案公开到此种程度,应当是已经能够完全实施出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如果在实施本技术方案时,如果遇到新的技术问题,则应当理解为是可以在本发明基础上做出二次或三次等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而不应当理解为通过新提出一个问题曲解本发明公开不充分或不能实施,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可知的方式。如果本发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所引用现有技术的部分,这一未具体描述的引用现有技术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自然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节水降尘装置,包括端截面分别为半环形的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的数量分别至少为2个,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呈间歇性排布,相邻的两个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分别固定连接,弧形硬质塑料管1包含内侧面,弧形硬质塑料管1的内侧面上且靠近顶部一侧的位置设置限位凹槽3;同时,图6中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在坡面5上对方框a的防护可以改变为如图8所示的弧形防护,达到利于排水通道4向两侧下方排水的使用效果,以及本发明基于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情况,本发明仅针对背景技术中特定环境使用,例如背景技术提及的场景,如一些用户考虑价格因素等因素,则不建议购买本申请,本产品只针对和建议需要在背景技术中提及场景和能同时能接受和忽略其它负面因素的用户使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弧形硬质塑料管1的弧形中心线和弧形柔性管2的弧形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限位凹槽3包含槽底6,限位凹槽3的槽底6为弧形;槽底6为弧形的限位凹槽3的弧形中心线与弧形硬质塑料管1的弧形中心线平行;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仅作为理想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水平或垂直或其他,而在现有工业生产加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是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预料到的且公知的,都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所采用的描述语言或方案仅仅是针对附图而言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发明方案时,在本发明方案基础上可灵活选择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扩展实施方式。

在使用的时候,本发明未具体说明的部分都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例如,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都可理解为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这一基础上采用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的数量分别至少为2个,具体地,如图1所示,将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呈间歇性排布,其中,相邻的两个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分别以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使连接后弧形硬质塑料管1的弧形腔a8和弧形柔性管2的弧形腔b9组合形成一个排水通道4,其中,在弧形硬质塑料管1包含内侧面,弧形硬质塑料管1的内侧面上且靠近顶部一侧的位置设置限位凹槽3,采用此种方式,如图2所示,与限位凹槽3相配合的绳体10分别卡入数量至少为2个以上的弧形硬质塑料管1的限位凹槽3内与弧形硬质塑料管1卡接连接,其中,如图5所示,绳体10的两端分别凸出限位凹槽3外,在需要对裸露地质坡体进行生态修复绿化时,例如在坡体的某一位置(其中,某一位置例如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方框a的位置)进行绿化时,可将本发明定位在这某一位置a的上方,并如图6所示,本发明两侧的位置可分别设置有用于插入坡面5地面进行定位的定位柱a11和定位柱b12,而绳体10的两端可分别通过绑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定位柱a11和定位柱b12,采用此种方式,达到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靠近一侧的位置紧贴坡面5的使用效果,进而便于坡体上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上方坡面5上水易流向排水通道4,通过排水通道4将坡面5上水排向两侧,进而对坡体的某一位置上种植的绿化植物起到防大量雨水冲刷的保护使用效果,实现裸露地质坡体在通过绿化种植在坡体的某一位置进行生态修复绿化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全部需要挖设沟渠的方式,本发明可实现在一些环境下替换挖设沟渠的方式,避免对裸露地质坡体相对大面积的造成破坏,实现为用户提供更多一种可选择使用方式供用户选择性使用,能更加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智能化,即智力活动思考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使用,同时通过排水通道4,通过排水通道4将坡面5上水排向两侧可通过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蓄水池进行收集,达到可收集的的节水用水使用效果。。

同时,坡面5上下雨时仅用于将一部分水通过排水通道4排出,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并非是为了将全部的水排出;以及,本发明采用弧形硬质塑料管1和弧形柔性管2间歇性地组合主要是为了应对不平整坡面5的情况,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根据使用环境,如果坡面5过于不平整,则不建议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性使用,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扩展实施方案;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方式使本发明更加结实耐用,固定连接的更为紧固等,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扩展实施方式,以及通过排水通道4将水排出的位置以及本发明在坡体上设置位置和设置防水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都是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设置的部分;具体地,在本发明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合乎逻辑分析和/或推理弥补本发明细节上一些不足,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加完善和优化。本发明或许会存在背景技术中为提及的缺陷,这一缺陷或许是发明人始料未及的缺陷,但在做一项技术研发中,很难研发出没有任何缺陷的技术,这一缺陷的解决方案可以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本发明使用的人群仅限于需要在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环境使用和能忽略这一缺陷继续选择使用的用户。基于此,本申请要求保护的仅是背景技术提出问题对应的方案原理部分,而其他部分,例如,在本申请原理基础上如何更优化的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实施,显然不是通过一次研发和一次申请专利就可以完全实现的,因此本申请描述清晰的技术方案仅限于对应背景技术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他部分可在另外的研发和专利申请中完成,也可由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方案的技术上继续改进,并申请专利,以达到最优使用效果,都属于本领域现有可知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仅是为了呈现出一种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原理。由于专利申请文件页面大小限制,为更清楚呈现原理,附图中各个部件之间的比例大小与实际产品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例如在附图中为凸显某一部分的结构原理,故意把这一部分画大,而显得另一部分过小等,都可以以此种情况进行理解,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在本发明的原理基础上上,自然可以利用工业化更加合理的设计在本发明基础上将各个部件做的更小巧精致,更实用,都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方式,以及在申请过程中,如需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某一描述不清楚部分的进行删除,基于这一描述不清楚部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未能理解到和进行实施部分,即未能理解到描述不清楚的部分的保护范围究竟是在哪个范围,因此,如果是在不知道哪个范围的情况下认为修改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本申请中删除这一描述不清楚的部分应当简单理解为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缺陷,删除描述不清楚部分,而为未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有益效果仅仅是在特定情况下与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实施方案相比达到更好的有益效果,而不是要在行业中直接达到最优秀使用效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