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防护方法和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23902344发布日期:2021-02-09 13:5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管道防护方法和结构与流程

[0001]
本公开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防护方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输送油气、水等自然资源,需要铺设较长距离的管道,其间管道可能会穿越平原、河流和山坡等区域。
[0003]
对于管道横向穿越河道并延伸至河道边坡的区域,容易因发生地质灾害而导致管道暴露,造成工程设施破坏,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相关技术中的治理方式单一,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穿越河道及河道边坡的管道进行防护的管道防护方法和管道防护结构。
[0005]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防护方法,用于对穿越河道及河道边坡的管道进行防护,包括:在所述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脚沿河道建造挡土墙,所述目标区域为包含管道设置位置的区域,其中,所述建造挡土墙包括: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在加固后的地基上砌筑挡土墙;对所述目标区域的坡面进行削坡回填处理,形成多级坡体;以及在所述河道中的管道设置位置的下游沿所述管道的延伸方向建造潜坝。
[000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由所述边坡的坡顶区域建造排水渠,以使所述坡顶区域承接的雨水沿排水渠排出。
[000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建造挡土墙还包括:在所述挡土墙上设置至少一排贯穿墙体的排水孔,以将所述边坡土壤中的水排出;所述挡土墙的背坡呈竖直,挡土墙的面坡具有一定坡率,其中,所述背坡为面向所述边坡的一侧墙面,面坡为面向所述河道的一侧墙面;所述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底断面抵靠所述挡土墙的背坡。
[00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包括:形成多排旋喷桩,相邻的旋喷桩具有一定的交圈厚度;在旋喷桩顶部铺设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桩承台。
[0009]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多级坡体中的每级坡体的底部设置平衡压袋。
[001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潜坝采用旋喷桩加承台的结构,底部布置至少两排旋喷桩并在旋喷桩顶部设置承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潜坝的下游布设一排石笼进行加固。
[001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河道的凹岸修建护岸结构,在所述河道的凸岸进行清淤处理,以防治河水冲刷河岸造成河流改道,其中,所述护岸结构包括木桩生态护岸结构和/或浆砌石挡墙护岸结构。
[00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削坡回填处理后的边坡进行绿化防护。
[0013]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防护结构,用于对穿越河道及河道边坡的管道进行防护,包括:挡土墙,建造于所述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脚,所述挡土墙沿河道延伸一定距离,所述挡土墙砌筑于采用旋喷桩进行加固后的地基上;潜坝,修建于所述河道中的管道设置位置的下游,所述潜坝沿所述管道的方向设置;其中,所述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面经过削坡回填处理后形成多级坡体,边坡的坡底断面抵靠所述挡土墙的背坡。
[001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结构还包括:护岸结构,修建于所述河道的凹岸,以防治河水冲刷河岸造成河流改道;所述护岸结构包括木桩生态护岸结构和/或浆砌石挡墙护岸结构。
[001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河道边坡的坡脚修建挡土墙、对边坡进行削坡回填形成多级坡体以及在河道中修建潜坝的方式,结合了岸坡治理及河床下切治理,可以有效避免边坡滑塌以及保护管道不被水流冲刷,对河底及边坡上的管道起到极大地保护作用,有效地提高管道运营的安全水平。
附图说明
[0016]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17]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管道防护方法的示例性应用场景;
[0018]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管道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0019]
图3a和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挡土墙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0020]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旋喷桩基础布桩及桩平台的示意图;
[0021]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挡土墙的示意图;
[0022]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削坡回填前后的坡面示意图;
[0023]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河道、边坡、挡土墙、管道和潜坝的示意图;
[0024]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潜坝的示意图;
[0025]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木桩生态护岸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0026]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浆砌石挡墙护岸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0028]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0029]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
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0030]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0031]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防护方法,用于对穿越河道及河道边坡的管道进行防护,包括:在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脚沿河道建造挡土墙,目标区域为包含管道设置位置的区域,其中,建造挡土墙包括: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在加固后的地基上砌筑挡土墙。对目标区域的坡面进行削坡回填处理,形成多级坡体。在河道中的管道设置位置的下游沿管道的延伸方向建造潜坝。
[0032]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管道防护方法的示例性应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场景。
[0033]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管道防护方法例如可以应用于河道101的沿岸具有边坡102,并且管道103横向穿越河道101并延伸至河道边坡102的场景中。
[0034]
在河道101沿岸具有边坡102的地形中,容易发生河沟道水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埋设于河道101及边坡102地表以下的管道103出露,更严重的会导致管道断裂等问题。
[0035]
为此,本公开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防护方法,可以在该地形中起到较大程度地避免河沟道水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而保护管道的目的。
[0036]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管道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0037]
如图2所示,该管道防护方法用于对穿越河道及河道边坡的管道进行防护,该管道防护方法可以包括操作s210~操作s230。
[0038]
在操作s210,在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脚沿河道建造挡土墙,目标区域为包含管道设置位置的区域,其中,建造挡土墙包括: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在加固后的地基上砌筑挡土墙。
[0039]
图3a和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挡土墙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0040]
如图3a和图3b所示,管道103可以埋设于边坡102坡面以下一定深度处。可以将边坡102上位于管道103两侧一定距离l范围内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在该目标区域的坡脚处修建重力式挡土墙104,以防止边坡滑塌,挡土墙104的长度例如可以为2l。其中,重力式挡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
[0041]
由于边坡紧邻河道,坡脚处的地层含有大量淤泥,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在上面修建挡土墙的要求,因此挡墙施工前可以先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具体可以利用旋喷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也可以采用木桩、旋喷桩等复合地基进行处理。本公开实施例采用
旋喷桩复合地基作为重力式挡墙的基础,两者的结合能更好的防治边坡失稳。
[004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可以包括:(1)形成多排旋喷桩,相邻的旋喷桩具有一定的交圈厚度;(2)在旋喷桩顶部铺设碎石垫层;(3)在碎石垫层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桩承台。
[0043]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旋喷桩基础布桩及桩平台的示意图。
[0044]
如图4所示,挡土墙地基基础为淤泥、砂土地层,不能满足上部挡墙地基承载力要求,拟采用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所有旋喷桩105都做到基岩上,旋喷桩105有效长度例如可以为10m,旋喷桩的长度是指桩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个别位置的桩长度根据现场地层深度可有所调整。桩径r例如可以为800mm,桩间距s例如可以为700mm,其中,桩间距s是指相邻两个旋喷桩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桩交圈厚度为100mm。旋喷桩的顶部位置可以铺设30cm厚的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上可以设置0.5m厚的钢筋混凝土桩承台106,桩承台106在跨管道的位置可以加厚,例如加厚至1.0m。
[0045]
在地基加固完成后,可以在加固的地基上进行重力式砌筑工程。
[0046]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挡土墙的示意图。
[0047]
如图5所示,可以沿坡脚修建一座浆砌石挡土墙104,墙高例如可以为5.5m,顶宽例如可以为1.2m,底宽例如可以为2.3m,长度例如可以为55m,挡土墙的长度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长度。
[004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挡土墙104的背坡可以呈竖直,面坡可以具有一定坡率,其中,背坡为面向边坡的一侧墙面,面坡为面向河道的一侧墙面。
[0049]
例如,挡土墙104的背坡垂直,面坡坡率可以为1:0.2,梯形的墙体可以进一步起到稳固的作用。墙体可以采用m10浆砌石结构,外露的浆砌石墙头及墙体用m10砂浆勾缝,采用方格状平缝,方格尺寸为30
×
50cm,横竖对齐使整体规范、美观、坚固。
[0050]
在操作s220,对目标区域的坡面进行削坡回填处理,形成多级坡体。
[0051]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削坡回填前后的坡面示意图。
[0052]
如图6所示,削坡回填后的坡面1022相对于削坡回填前的坡面1021的坡度更缓,减小下滑力,保证坡体稳定性。可以先进行上部的削坡,然后将土回填至边坡的下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多级坡体,例如可以形成三级坡体,多级坡体可以具有更高的稳定系数。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底断面抵靠挡土墙的背坡,例如,在削坡回填过程中,填高坡脚,形成竖直的断面,并使断面抵靠在挡土墙的背面,进而可以利用挡土墙维护坡体稳定。
[005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多级坡体中的每级坡体的底部设置平衡压袋107,以起到护坡的作用。其中,平衡压袋具有现场填装,方便快捷,施工速度快的优点。
[005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管道防护方法还可以包括:对削坡回填处理后的边坡进行绿化防护。
[0055]
例如,削坡回填处理后,可以对坡面实施绿化防护,以保持水土,例如可以在坡面及马道上种植铺地柏并播撒草籽进行绿化。
[005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挡土墙上设置至少一排贯穿墙体的排水孔,以将边坡土壤中的水排出。
[0057]
例如,墙体距离地面以上1.5m及3.5m处各布置一排排水孔,内置直径110mm的pvc管,上下两排的排水孔间隔设置,上下两排中相邻的排水孔呈“品”字形布置,排水孔水平间
距例如为2.0m,pvc管可以伸出墙外5cm。在墙体的长度方向上每隔20m可以设置一条纵向的伸缩缝。
[0058]
在操作s230,在河道中的管道设置位置的下游沿管道的延伸方向建造潜坝。
[0059]
穿过河道底的管道平均埋深例如在河道底下方2.5m处,河道放水时,水流冲刷、侵蚀河底,可能造成管道出露,从而导致管道断裂。为此,在河道下游一侧沿管道布置一座潜坝,以保护管道不被水流冲刷。
[006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潜坝采用旋喷桩加承台的结构,底部布置至少两排旋喷桩并在旋喷桩顶部设置承台。在潜坝的下游布设一排石笼进行加固。
[0061]
其中,潜坝具有调整水面比降及限制河底冲刷等功能,与旋喷桩组合更好的保护河下穿越的管道,潜坝旋喷桩的组合能更好的对河底冲刷及掏蚀也有了较强的提高。
[0062]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河道101、边坡102、挡土墙104、管道103和潜坝108的示意图。
[0063]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潜坝108的示意图。
[0064]
如图7和图8所示,潜坝108采用旋喷桩1081加混凝土承台1082组成。旋喷桩1081以现有石笼护底109外侧为界,沿管道103的延伸方向布置两排旋喷桩1081,桩径例如为800mm,深度例如为8m,排桩咬合例如为100mm,桩顶部设置例如为0.5m厚的承台1082连接,承台宽例如为1.5m。旋喷桩1081下游设置一排石笼110防护,石笼110厚度例如为1.0m。其中,选用两排旋喷桩重叠布置,增强抗冲刷、抗掏蚀能力。
[0065]
由于河底主要是淤泥,采用旋喷桩加承台结构作为潜坝,同时在潜坝下方安置石笼进行加固,可以保证潜坝稳固,进而保护管道不被水流冲刷。
[006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河道边坡的坡脚修建挡土墙、对边坡进行削坡回填形成多级坡体以及在河道中修建潜坝的方式,结合了岸坡治理及河床下切治理,可以有效避免边坡滑塌以及保护管道不被水流冲刷,对河底及边坡上的管道起到极大地保护作用,有效地提高管道运营的安全水平。
[0067]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各个操作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各个操作可以按照任意合理的顺序执行,例如可以按照s210-s220-s230的顺序执行,也可以按照s230-s210-s220等其他顺序执行。或者,各个操作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可以同时进行,例如,s210和s220可以同时执行,或者s230、s210和s220可以同时执行。
[006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管道防护方法还可以包括:由边坡的坡顶区域建造排水渠,以使坡顶区域承接的雨水沿排水渠排出。
[0069]
降雨是导致水毁灾害的重要因素,为防止坡面汇水对管道所在沟谷处的冲刷、侵蚀,可以在岸边坡坡顶设置排水渠,将坡顶的雨水通过排水渠引至其他区域,避免顶部雨水对坡面土壤的冲刷。排水渠可以采用m10浆砌石结构,每隔20m和转角处可以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例如为2cm,选用沥青麻刀充填,沥青油膏嵌缝。
[007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管道防护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河道的凹岸修建护岸结构,在河道的凸岸进行清淤处理,以防治河水冲刷河岸造成河流改道。
[0071]
凸岸是指弯曲河床凸出部分,因受局部河床地形等因素影响,河床发生弯曲,凹岸是指弯曲河段凹进一侧的河岸,凹岸被侵蚀,凸岸易沉积泥沙。
[007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7,可以在河流中管道103的上游及下游的一定距离
范围内,除挡土墙区域外,针对凹岸区域修建护岸结构,针对凸岸区域进行清淤处理。其中,护岸结构包括木桩生态护岸结构和/或浆砌石挡墙护岸结构。可以根据沿岸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护岸结构,例如,对于岸边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可以采用木桩生态护岸结构,对于岸边具有边坡的区域采用更为稳固的浆砌石挡墙护岸结构。
[0073]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木桩生态护岸结构的示意图。
[0074]
如图9所示,在修建木桩生态护岸结构时,可以先对相应岸边进行回填,在原土层111上填装回填土112。然后,沿河岸间隔地插入多个木桩115,木桩可以采用杉木木桩,木桩的长度例如可以为3.0m,木桩的间距例如可以为0.5m,插入木桩后安置土工布114,土工布114的作用是防止桩后土体从桩后通过圆木桩缝隙流失。
[0075]
木桩生态护岸既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又能起到保护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既可作为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也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构筑永久性的护岸设施。
[0076]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浆砌石挡墙护岸结构的示意图。
[0077]
如图10所示,浆砌石挡墙护岸116的墙高例如为3.0m,基础埋深例如为0.5m,基础以下可以设0.5m厚的碎石垫层。浆砌石挡墙护岸相比木桩生态护岸造价更高,但是也更坚固。
[007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河流凹岸修建护岸工程,凸岸采取清淤措施,可以防治河水冲刷河岸造成河流改道,管道出露。
[0079]
本公开实施例的管道防护方法例如可用于输气管道在黄土地区穿越越河沟道的综合防治工程,从岸坡治理、河床下切治理和河流改道治理三部分系统的对沟道水毁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威胁和破坏进行防治,该综合防治工程技术也可推广用于河岸保护和防止河流下切的技术。
[0080]
以下介绍各个操作的施工要求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并不以此为限,根据实际情况,电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施工。
[0081]
1、挡土墙施工技术要求。
[0082]
施工工序:安全防护

测量放线

土方开挖

地基处理

(pvc管安装)挡墙砌筑

清理现场。
[0083]
(1)施工前首先要进行放线定位,按照图纸施工,严格控制标高。
[0084]
(2)浆砌石挡土墙采用强度为m10的砌筑砂浆。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细骨料∶水=330∶1550∶330。砂浆拌合均匀,一次拌料应在其凝结之前使用完毕。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制,拌和时间3分钟。
[0085]
(3)砌体石料应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缝,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除少量用于塞缝的片石外,块石要求上下两面平行且大致平整,无尖角、薄边,块厚应大于20cm,块石外露面需修琢加工。
[0086]
(4)浆砌石体采用铺浆砌筑,砌筑时,应先铺砂浆再砌筑,石块应分层压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稳定,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应不大于1.2mm,每层应大体找平,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0087]
(5)在铺砂浆前,石料应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水,但不得有残留积水。灰缝厚度应一般为20~35mm,较大的空隙应用碎石填塞。
[0088]
(6)所有的石块均放在新拌砂浆上,砂浆饱满,石缝间不得直接紧靠,不允许采用
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方法砌筑。勾缝自然、匀称美观,块石形态突出,表面平整。砌体面溅染的砂浆应清除干净。
[0089]
(7)墙体设计地面以上1.5m及3.5m处各布置1排排水孔,共2排排水孔,呈“品”字形,内置直径均为110mm的pvc管,管厚6.5mm,管水平间距2m,pvc管要伸出墙外5cm,避免水流沿墙体流出造成墙体冲刷。
[0090]
(8)排水孔墙背侧设置反滤层,最下层排水孔反滤层下设置20cm粘土隔水层并夯实。
[0091]
(9)浆砌体在砂浆达到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养护方法为在浆砌体上铺设麻袋、草包后浇水,一天2-3次,保持麻袋、草包和湿润。
[0092]
(10)每隔20m或遇转角处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2cm,选用沥青麻刀充填,沥青油膏嵌缝。
[0093]
2、旋喷桩地基施工技术要求。
[0094]
施工工序:管道标识

原地面处理

测量防线

桩基就位

成桩。
[0095]
(1)旋喷桩喷射注浆法建议采用单管法进行注浆。施工前首先确定管道位置。采用打木桩试探的方法确定管道位置及埋深深度,每次试验间距为20cm。确定管道位置及埋深后嵌入木桩进行标识。旋喷桩孔心距管道距离不应小于60cm。
[0096]
(2)原地面处理:河道填筑,原地面清理、整平,修筑水泥、石膏存放料平台,并用小型压路机碾压密实。施工是注意做出横坡,以利于排水。
[0097]
(3)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图纸用全站仪放出旋喷桩范围,施工桩位根据边桩线及桩间距拉钢尺放出。
[0098]
(4)桩机就位:旋喷机械达到指定桩位,对中并整好桩机垂直度,保证倾斜不得大于1%(施工中使用线坠控制)。
[0099]
(5)钻孔:单管桩机钻进,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钻机的工程情况,钻孔垂直度控制在1%之内。
[0100]
(6)喷射提升:喷射管下到设计深度,开始送入符合要求的水泥浆,待浆液冒出孔口后,即按设计的提升速度、旋转速度,自下而上开始喷射、旋转、提升,直到设计的旋喷高度停喷,并提出喷射管。
[0101]
参数:

旋转钻机钻速:20r/min;

注浆管提升速度:20~25cm/min;

注浆管外径:ψ42或ψ50;

喷嘴孔径:2~3mm;

高压泥浆泵20~30mpa;

浆液材料:复合硅酸盐水泥32.5级;

水灰比:1.0;

水泥用量450kg/m3。
[0102]
(7)旋喷桩施工顺序采用跳打式施工,即隔二打一,相邻桩施工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2小时。
[0103]
(8)先试桩,后进行成桩。
[0104]
(9)桩顶位置铺设30cm厚碎石垫层。在其上设置0.5m厚钢筋混凝土桩承台。桩与承台之间用插筋连接,插入旋喷桩1.0m,插入承台0.4m。管道位置上方承台加厚,承台厚度为1.0m。
[0105]
3、削坡、回填施工技术要求。
[0106]
施工工序:管道标识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场地清理

土方开挖

回填压实

平衡压袋

工程验收。
[0107]
(1)施工前首先确定管道位置。采用打木桩试探的方法确定管道位置及埋深深度,每次试验间距为20cm。确定管道位置及埋深后嵌入木桩进行标识。
[0108]
(2)根据设计开挖范围、深度、坡度及分层情况,对坡体进行测量放线。整体上采用机械开挖回填,重要位置尤其是管道位置周边可以采用人工开挖,严格保证管道安全。
[0109]
(3)削坡主要采用反铲分层接力的方法开挖,挖掘次序从上到下。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预留20cm的保护层。
[0110]
(4)在管道入土位置设置两排平衡压袋,平衡压袋要加钢筋,钢筋长度嵌入边坡原土层。
[0111]
(5)将开挖的土回填至挡土墙背面,并进行压实。
[0112]
5、生物绿化施工技术要求。
[0113]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

人工修坡

放线定位

植树、种草

工程验收

后期养护。
[0114]
(1)人工修坡:人工修整坡面,达到设计坡比。坡面应修整平整、夯实,无溜滑体、蠕滑体和松动岩块。
[0115]
(2)放线定位:边坡土方修整完毕后,由按设计要求对树穴进行测量定位,撒细白灰线做标识。
[0116]
(3)植树、种草:马道平台上采用圆坑穴栽种树,斜坡上采用鱼鳞坑穴栽种树。树种采用铺地柏。树木种植完后在树间波扫草籽。
[0117]
(4)绿化结束后对植被进行后期养护,养护期需三年。
[0118]
5、排水渠施工技术要求。
[0119]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基础开挖

基底处理

排水渠砌筑

砂浆抹面

清理现场。
[0120]
(1)基础开挖:开挖深度1.5m,开挖底宽为1.5m,开挖放坡坡率为1:0.25,开挖后对基槽进行夯实。
[0121]
(2)材料要求:排水渠由m10水泥砂浆块石砌筑。要求石材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表面无泥垢、水锈等杂物,强度应不小于mu30。
[0122]
(3)基底处理:应设置灰土垫层,厚100mm,用3∶7灰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0123]
(4)伸缩缝设置:每隔20m或遇转角处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选用沥青麻刀充填,沥青油膏嵌缝。
[0124]
(5)抹面:排水渠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硬化。
[0125]
6、浆砌石挡墙护岸施工技术要求。
[0126]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场地回填

土方开挖

地基处理

(pvc管安装)挡墙砌筑

清理现场。
[0127]
(1)护岸浆砌石工程技术要求大部分可参考前面第一部分挡土墙施工技术要求。
[0128]
(2)若地面起伏较大,部分位置高程低于设计护岸挡墙的基础标高,施工前可以进行场地回填整平,回填高度至挡墙基础50cm处。
[0129]
(3)浆砌石挡墙护岸在施工前,需要对其基础进行碎石换填,碎石宽1.5m,厚0.5m。
[0130]
7、木桩护岸施工技术要求。
[0131]
施工工序:现场放样定位

岸坡人工平整

选择优质的木桩

挖掘机打入

密排布置

桩后填土。
[0132]
(1)木桩护岸材料可以采用杉木木桩。桩的下端削尖,一般根据土壤情况削成规则的三棱或四锥体,锥体长度为直径的1.5~2.0倍。桩尖端稍秃,以免打入时桩尖损坏。
[0133]
(2)桩位测量: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样,在杉木桩位置上用石灰线在现场标出,桩位偏差不超过3cm。
[0134]
(3)压桩:打桩时,扶桩就位,将挖斗倒扣在桩顶上,将木桩压入地基一定深度后,杉木桩即可自稳,利用挖掘机将杉木桩压到设计高程。
[0135]
(4)安放土工布及回填土:土工布的作用是防止桩后土体从桩后通过圆木桩缝隙流失,土工布搭接采用横向搭接,搭接宽度为1m。
[0136]
(5)横栏加固:横栏材质同木桩一样,直径为100mm的圆木,横栏与圆木桩用铅丝绑扎连接,并确保稳定可靠,使圆木桩及横栏支撑体系形成一个整体。
[0137]
8、施工便道施工技术要求。
[0138]
施工工序:现场放样定位

清理路基

填筑路面

便道维护。
[0139]
(1)施工放样,对全线便道位置宽度进行放样,确定便道平面位置及宽度。
[0140]
(2)清表及填前处理,先清除便道内树木、垃圾及有机物残渣,然后在便道右侧开挖边沟,并进行原地面碾压,水沟外侧设置挡水土埝。特殊地段进行掺灰翻晒碾压。
[0141]
(3)填筑土方时,应均匀地把接近正常含水量的碎石土摊铺在路基的整个宽度上并大致平整,以保证对路堤的均匀压实。
[0142]
(4)维护便道时先用土方填平低凹地带,均匀地把接近正常含水量的填料摊铺在路基上,均匀压实。
[0143]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管道防护结构,用于对穿越河道及河道边坡的管道进行防护,包括挡土墙和潜坝,其中,挡土墙建造于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脚,挡土墙沿河道延伸一定距离,挡土墙砌筑于采用旋喷桩进行加固后的地基上;潜坝修建于河道中的管道设置位置的下游,潜坝沿管道的方向设置;其中,边坡的目标区域的坡面经过削坡回填处理后形成多级坡体,边坡的坡底断面抵靠挡土墙的背坡。
[014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管道防护结构还可以包括护岸结构,护岸结构修建于河道的凹岸,以防治河水冲刷河岸造成河流改道;护岸结构包括木桩生态护岸结构和/或浆砌石挡墙护岸结构。
[014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管道防护结构还可以包括排水渠、护岸结构等部分,具体可参见图1至图10以及上述关于相应内容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4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0147]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