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6364发布日期:2021-03-19 11:0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开挖期间,地下水控制也属于基坑支护的一部分,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分为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型式单独或组合使用。

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基坑支护工程又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技术互相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现有的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基坑内侧浇筑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用以基坑的支撑和防护。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长时间受风雨侵蚀、地质运动等影响,基坑易出现变形的现象,由于作为基坑支护的挡墙结构较为单一,基坑变形时较容易导致挡墙产生位移或者坍塌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具有提升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在基坑出现变形时,减少基坑支护产生位移或者坍塌的现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包括竖直设置的挡墙、贴合基坑坡面的基层底板以及若干斜撑的第一支撑柱,所述挡墙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挡柱和挡板;

所述挡柱底端插入基坑坑底设置,所述挡板位于相邻所述挡柱之间,并与所述挡柱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底端延伸至基坑坑底;

所述第一支撑柱一端贯穿所述基层底板并插设于基坑坡面的土层内,另一端对应各所述挡柱固定插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底板用于覆盖基坑的坡面,减少或防止坡面土层受雨水冲刷而滑落或者崩塌。挡柱和挡板用于形成防止基坑顶部土层及坡面滑落至基坑底部的挡墙,斜撑的第一支撑柱用于增强挡墙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基坑支护的稳定效果。具有在基坑出现变形时,减少基坑支护产生位移或者坍塌的现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墙和所述基层底板之间充填有回填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填土用于填实挡墙和基层底板之间的空间,减少基坑坡面土层的松动,从而增强基坑的稳定性;且可以保护第一支撑柱,减少第一支撑柱的受风雨侵蚀产生老化锈蚀的情况,从而增强基坑支护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层底板一端延伸至基坑坑底土面,所述挡柱底端贯穿所述基层底板插入基坑坑底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底端贯穿位于基坑坑底的基层底板并插入基坑坑底土层,可以有效提升挡柱支撑的稳定性,且可以提升挡柱与基层底板连接的整体性,从而提升基坑支护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基坑坑顶土层处沿基坑坑口周向插设有若干锚柱,所述锚柱顶端与所述挡柱顶端之间连接有拉绳,所述挡柱至少对应一个所述锚柱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柱和拉绳用于在基坑向坑内变形时,为挡柱体提供支撑和固定的效果,且可以增强基坑坡面土层滑落时挡墙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锚柱顶端朝向远离所述挡墙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柱倾斜设置,可以为挡墙提供斜拉的支撑,从而提升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远离所述回填土一侧连接有若干支撑块,基坑坑底对应所述支撑块固定插设有短桩,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短桩之间斜撑有第二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与短桩配合支撑斜撑的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用于提升挡板的承重性能,从而进一步的增强挡墙的稳固支撑,进而提升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基坑坑底沿其周向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挡板处斜插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延伸至排水槽上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回填土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用于将渗漏入回填土层的雨水排出,从而减少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排水槽用于盛接排水管排出的雨水,防止排水直接冲刷基坑坑底的土层,致使坑底土层表面凹凸不平,影响施工。且排水槽可以承接基坑坑底的积水,防止坑内积水过多,影响基坑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回填土内的一侧管壁开设有渗水孔,且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回填土内的一端及其侧壁包覆有过滤纱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孔用于水分渗入并通过排水管排出,过滤纱网用于过滤泥沙,减少回填土土体中的固体颗粒随水流排出造成流失,从而影响回填土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挡墙、基层底板、第一支撑柱的设置,能够起到提升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并在基坑出现变形时,减少基坑支护产生位移或者坍塌的现象的效果;

2.通过锚柱和拉绳的设置,能够起到提升挡墙的承重效果,从而提升挡墙的稳定性的效果;

3.通过支撑块、短桩的设置,能够起到增强挡板的稳固性,从而提升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坑支护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坑;11、基层底板;2、挡墙;21、挡柱;211、锚柱;212、拉绳;22、挡板;221、支撑块;222、短桩;223、第二支撑柱;3、回填土;31、第一支撑柱;4、排水槽;41、排水管;42、渗水孔;43、过滤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包括竖直设置的挡墙2,挡墙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且依次连接的挡柱21和挡板22,挡柱21底端插入基坑1坑底土层内,挡板22底端延伸至基坑1坑底表面。

为了提升挡柱21的稳固性,挡柱21朝向基坑1坡面一侧固定插设有斜撑的第一支撑柱31。第一支撑柱31、挡柱21与基坑1坡面形成形似三角形的建筑结构,稳固性较好。基坑1坑顶土层处沿基坑1坑口周向插设有若干朝向远离挡墙2一侧倾斜设置的锚柱211,且锚柱211顶端低于挡柱21顶端,锚柱211顶端与挡柱21顶端之间连接有拉绳212。本实施例中,一个挡柱21对应一个锚柱211连接,拉绳212采用钢索绳,锚柱211和拉绳212用于斜拉挡柱21,承担部分应力。

为了提升挡板22的承重性能,挡板22朝向基坑1坑内的一侧沿其水平方向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块221,基坑1坑底对应各支撑块221插设有若干短桩222,支撑块221与短桩222之间斜撑有第二支撑柱223,使得挡板22、第二支撑柱223和基坑1坑底也形成形似三角形的建筑结构,从而提升基坑支护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减少基坑1坡面土层的滑落和崩塌,本实施例中贴合基坑1坡面浇筑有基层底板11,基层底板11为混凝土材质。进一步的,基层底板11一侧延伸至基坑1坑底土层表面,另一侧延伸至基坑1坑顶表面土层,使得第一支撑柱31、短桩222、锚柱211和挡柱21在基层底板11浇筑结束后,贯穿基层底板11设置,从而达到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31、短桩222、锚柱211和挡柱21的目的。

为了减少基坑1坡面土层的松动,从而增强基坑1的稳定性,挡墙2和基层底板11之间充填有回填土3。优选地,为了减少雨水冲刷造成基坑1坑底大量积水,影响施工工期,基坑1坑底沿其周向开设有排水槽4,用于排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基层底板11也浇筑于排水槽4槽底和槽壁。

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排出渗入回填土3内的雨水,挡板22处斜插有若干排水管41,排水管41一端延伸至排水槽4上方,另一端延伸至回填土3内。为了减少回填土3土体中的固体颗粒随水流排出造成土体结构的不稳定,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1延伸至回填土3内的一端及其侧壁包覆有过滤纱网43,用于过滤部分泥沙,且排水管41延伸至回填土3内的一侧管壁开设有渗水孔42,便于水分流出。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挖出基坑1,在基坑1底部沿其周向开设有排水槽4。接着,在基坑1坑底沿其周向竖直插设若干挡柱21,且挡柱21贴合基坑1坑底与基坑1坡面连接处设置。随后,在基坑1坑底沿其周向竖直插设若干短桩222,且短桩222位于排水槽4远离挡柱21的一侧,并且短桩222对应相邻两个挡柱21的间隔处设置。再接着,在基坑1坡面斜插入第一支撑柱31,且第一支撑柱31远离基坑1坡面的一端插设入挡柱21侧壁。然后,在基坑1坑顶周向斜插入若干锚栓,并通过拉绳212连接锚栓顶端与挡柱21顶端。

随后,从基坑1坑顶至基坑1坡面至基坑1坑底浇筑基层底板11,基层底板11可以只覆盖到坑底的短桩222处。接下来,将挡板22与挡柱21浇筑连接。再然后,在挡板22上对应短桩222的数量,通过螺栓连接支撑块221,并在支撑块221与短桩222之间斜撑第二支撑柱223。再接着,在挡板22上开设有可供排水管41穿过的孔,并穿入排水管41,排水管41设置渗水孔42的一端位于基坑1坡面与挡墙2之间。最后,在基坑1坡面与挡墙2之间充填入回填土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