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0199发布日期:2021-04-02 09:4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水利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

现有的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其本身大多为定点成型加工使用,之后再由工作人员将加工风干后的水渠管片铺设在水渠内,操作较为麻烦且耽误施工时间,实用效果较差,无法达到直接在水渠内对管片直接成型加工使用,同时现有的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其内部模芯大多为固定结构,不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时对模芯的跟换,拆装效果较差。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实用效果较差和拆装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包括管片成型装置主体、移动架、防护套壳和成型压铸台,所述管片成型装置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端左侧搭接相连有手推架,所述手推架的顶部左侧搭接相连有控制器,所述固定台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固定台的顶端右侧贯穿连接有工作通槽,所述移动架的顶端右侧外围嵌套连接有防护套壳,所述防护套壳的顶端中间搭接相连有混料电机,所述防护套壳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所述固定隔板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柱,所述第一液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成型压铸台,所述成型压铸台的中间内侧贯穿连接有筑料口,所述成型压铸台的底端中间内侧搭接相连有压铸模芯,所述成型压铸台的顶端中间嵌入连接有筑料波纹管。

优选的,所述成型压铸台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柱,所述第二液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型内框。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壳的顶端中间嵌入连接有混料桶。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壳的右端底部中间嵌入连接有红外线灯头。

优选的,所述成型压铸台的底部两端活动连接有活动侧壁。

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由底部的固定台、固定台顶端左侧的手推架,手推架顶部左侧的控制器、固定台底端四周的万向轮和固定台右侧内侧的工作通槽共同组成。

优选的,所述成型压铸台由中间内侧的筑料口、底端中间内侧的压铸模芯和底端两侧的活动侧壁共同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移动架,通过移动架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管片成型装置主体整体进行移动使用,且使用者能够直接将管片成型装置主体移动至水渠内直接对水渠管片进行成型加工使用,极大程度提高了管片成型加工效率,避免后续管片成型加工后再需通过使用者对风干后的管片进行搬运和水渠铺设工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该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成型压铸台,需知压铸模芯本身为可拆卸更换结构,使用者可通过逆时针转动成型压铸台顶端四周的卡栓,使得控制将卡栓从成型压铸台内转出,达到松动与压铸模芯之间的连接,达到快速对压铸模芯进行拆卸更换,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套壳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压铸台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片成型装置主体,2、移动架,201、固定台,202、手推架,203、控制器,204、万向轮,205、工作通槽,3、防护套壳,4、混料桶,5、混料电机,6、红外线灯头,7、固定隔板,8、第一液压柱,9、成型压铸台,901、筑料口,902、压铸模芯,903、活动侧壁,10、筑料波纹管,11、第二液压柱,12、定型内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包括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移动架2、防护套壳3和成型压铸台9,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架2,移动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201,固定台201的顶端左侧搭接相连有手推架202,手推架202的顶部左侧搭接相连有控制器203,固定台201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04,固定台201的顶端右侧贯穿连接有工作通槽205,移动架2的顶端右侧外围嵌套连接有防护套壳3,防护套壳3的顶端中间搭接相连有混料电机5,防护套壳3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7,固定隔板7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柱8,第一液压柱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成型压铸台9,成型压铸台9的中间内侧贯穿连接有筑料口901,成型压铸台9的底端中间内侧搭接相连有压铸模芯902,成型压铸台9的顶端中间嵌入连接有筑料波纹管10,成型压铸台9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柱11,第二液压柱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型内框12。

优选的,防护套壳3的顶端中间嵌入连接有混料桶4,当使用者将混料桶4顶端打开对其内部添加相应压铸所需原料后,可通过按压控制器203上的电机控制钮,对混料电机5进行启动,之后通过混料电机5能够带动其底端相互搭接的搅拌桨进行转动,并通过搅拌桨能够带动混料桶4内原料进行活动达到原料加工搅拌的作用,极大程度节省了使用者在管片压铸前的原料加工搅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防护套壳3的右端底部中间嵌入连接有红外线灯头6,当使用者通过移动架2推动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进行移动工作时,可通过红外线灯头6,使得其在水渠内进行红外描线,以确保后续使用者通过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直接在水渠内进行管片压铸铺设时,管片本身与水渠之间的平齐,提高后续水渠建设质量,达到精准高效的水渠管片成型铺设效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性。

优选的,成型压铸台9的底部两端活动连接有活动侧壁903,首先需知活动侧壁903顶端活动连接有弹簧合页,当使用者控制成型压铸台9对底端定型内框12进行压铸时,活动的侧壁903会与定型内框12底部外围的菱台支座进行相互展开,直至贴合,该设计能够有效便于由于使用者对定型内框12内注入原料较多时,多余原料会沿活动侧壁903位置挤出,直至成型压铸台9将定型内框12进行包裹覆盖,能够有效确保每个压铸管片的质量大小保持一致,确保管片压铸质量。

优选的,移动架2由底部的固定台201、固定台201顶端左侧的手推架202,手推架202顶部左侧的控制器203、固定台201底端四周的万向轮204和固定台201右侧内侧的工作通槽205共同组成,通过移动架2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整体进行移动使用,使用者可通过手握手推架202,配合固定台201底端的万向轮204对其进行移动,对现有管片成型装置本身多大多定点成型加工问题做出改进,且使用者可通过移动架2推动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不断跟换位置对管片进行成型加工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本身的使用范围,且能够直接将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移动至水渠内直接对水渠管片进行成型加工使用,极大程度提高了管片成型加工效率,避免后续管片成型加工后再需通过使用者对风干后的管片进行搬运和水渠铺设工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优选的,成型压铸台9由中间内侧的筑料口901、底端中间内侧的压铸模芯902和底端两侧的活动侧壁903共同组成,首先需知压铸模芯902本身为可拆卸更换结构,使用者可通过逆时针转动成型压铸台9顶端四周的卡栓,使得控制将卡栓从成型压铸台9内转出,达到松动与压铸模芯902之间的连接,达到快速对压铸模芯902进行拆卸,之后使用者可将不同大小型号的压铸模芯902搭接在成型压铸台9底端内侧位置,并再次对成型压铸台9顶端四周顺时针转入卡栓,使得对压铸模芯902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对压铸模芯902的拆卸更换工作,适用于后续不同型号大小的管片进行成型加工工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性。

工作原理:首先,当使用者将混料桶4顶端打开对其内部添加相应压铸所需原料后,可通过按压控制器203上的电机控制钮,对混料电机5进行启动,之后通过混料电机5能够带动其底端相互搭接的搅拌桨进行转动,并通过搅拌桨能够带动混料桶4内原料进行活动达到原料加工搅拌的作用,极大程度节省了使用者在管片压铸前的原料加工搅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然后,通过移动架2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整体进行移动使用,使用者可通过手握手推架202,配合固定台201底端的万向轮204对其进行移动,对现有管片成型装置本身多大多定点成型加工问题做出改进,且使用者可通过移动架2推动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不断跟换位置对管片进行成型加工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本身的使用范围,且能够直接将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移动至水渠内直接对水渠管片进行成型加工使用,极大程度提高了管片成型加工效率,避免后续管片成型加工后再需通过使用者对风干后的管片进行搬运和水渠铺设工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当使用者将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可通过按压控制器203上的第二液压柱控制钮,对第二液压柱11进行启动,通过第二液压柱11推动底端定型内框12与底端地面相互贴合,之后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控制器203上的混料桶控制钮,对混料桶4底端设置的阀门进行开启,使得将搅拌加工后的原料通过筑料波纹管10传导至筑料口901流入定型内框12内,之后当筑料结束后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控制器203上的第一液压柱控制钮和第二液压柱控制钮,使得通过第一液压柱8和第二液压柱11推动成型压铸台9向定型内框12位置进行活动,达到对定型内框12进行包裹压铸;

接着,需知活动侧壁903顶端活动连接有弹簧合页,当使用者控制成型压铸台9对底端定型内框12进行压铸时,活动的侧壁903会与定型内框12底部外围的菱台支座进行相互展开,直至贴合,该设计能够有效便于由于使用者对定型内框12内注入原料较多时,多余原料会沿活动侧壁903位置挤出,直至成型压铸台9将定型内框12进行包裹覆盖,能够有效确保每个压铸管片的质量大小保持一致,确保管片压铸质量;

紧接着,需知压铸模芯902本身为可拆卸更换结构,使用者可通过逆时针转动成型压铸台9顶端四周的卡栓,使得控制将卡栓从成型压铸台9内转出,达到松动与压铸模芯902之间的连接,达到快速对压铸模芯902进行拆卸,之后使用者可将不同大小型号的压铸模芯902搭接在成型压铸台9底端内侧位置,并再次对成型压铸台9顶端四周顺时针转入卡栓,使得对压铸模芯902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对压铸模芯902的拆卸更换工作,适用于后续不同型号大小的管片进行成型加工工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性;

最后,当使用者通过移动架2推动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进行移动工作时,可通过红外线灯头6,使得其在水渠内进行红外描线,以确保后续使用者通过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直接在水渠内进行管片压铸铺设时,管片本身与水渠之间的平齐,提高后续水渠建设质量,达到精准高效的水渠管片成型铺设效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精准性,这就是该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