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坡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0657发布日期:2021-04-02 09:4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防滑坡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滑坡技术领域,具体为防滑坡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或在雨水的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滑坡作为自然界四大地质灾害之一,而滑坡作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同时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滑坡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滑坡防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减少了不少损失。

而现有的防滑坡建筑结构在功能上较为单一,安装铺设后的稳定性不足,由于长期使用会受到雨水的冲刷,进而导致防滑坡结构老化而造成部分的脱落,同时现有装置的排水结构较为简单,同时不具备集中收集排放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防滑坡建筑结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滑坡建筑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柱,三个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壁均对称焊接有两个刺钉,三个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壁均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的外侧壁套接有第二箍筋,三个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覆盖层,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坡脚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引流槽,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三个第二引流槽,三个所述第二引流槽的一侧均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内侧壁相连通,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壳体,三个所述第二引流槽的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一端连通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连通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坡体的一侧设有路面,所述路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壁卡接于所述卡槽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上表面设有筛网,所述筛网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水槽,两个所述排水槽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路面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水渠。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覆盖层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排水阻隔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防滑坡建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装置使用前,在坡体的一侧人工打通凹槽,后将固定柱插接凹槽中,再向内部灌注混凝土,其中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搭配刺钉可以有效地在混凝土中增加本结构的稳定性;

二、在遇到自然环境受破坏或雨水天气下,混凝土覆盖层可以对坡体的表面进行包覆防护,雨水可以通过第二壳体中流入第二引流槽,并通过第一引流槽流向第一壳体中,通过第一壳体进行集中收集并通过排水管向路面中的排水渠中排放,有效地避免了坡体中深入大量雨水,同时对雨水进行了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覆盖层和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体;2、第一管体;3、混凝土覆盖层;4、路面;5、第一壳体;6、排水管;7、排水渠;8、第一固定块;9、第二壳体;10、排水阻隔板;11、排水槽;12、固定柱;13、第一箍筋;14、第一引流槽;15、第二引流槽;16、刺钉;17、第二箍筋;18、卡槽;19、第二固定块;20、筛网;21、挡板;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防滑坡建筑结构,包括坡体1,坡体1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柱12,三个固定柱12的外侧壁均对称焊接有两个刺钉16,三个固定柱12的外侧壁均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箍筋13,第一箍筋13的外侧壁套接有第二箍筋17,三个固定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覆盖层3,混凝土覆盖层3的坡脚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5,混凝土覆盖层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引流槽14,混凝土覆盖层3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三个第二引流槽15,三个第二引流槽15的一侧均与第一引流槽14的内侧壁相连通,混凝土覆盖层3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壳体9,三个第二引流槽15的另一侧位于第二壳体9的内部,第一引流槽14的一端连通有第一管体2,第一管体2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5的前表面,第一壳体5的一侧连通有排水管6。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混凝土覆盖层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8,混凝土覆盖层3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8,坡体1的一侧设有路面4,路面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9,第二固定块19的外侧壁卡接于卡槽18的内侧壁;第一固定块8和卡槽18可以将多个本装置之间进行卡扣拼接,使得多个本装置之间的安装更加简单,并提升了覆盖面积。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壳体5的内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21,两个挡板21的上表面设有筛网20,筛网20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22;筛网20可以对水中或者坡体1下落的杂物进行过滤阻隔,避免第一壳体5中的排水管6造成堵塞。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混凝土覆盖层3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水槽11,两个排水槽11的一侧位于第一壳体5的上表面;排水槽11可以对混凝土覆盖层3的表面雨水进行收集,并引流至第一壳体5的上方,使其流入第一壳体5中。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路面4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水渠7;排水渠7可以将本装置中第一壳体5中排放的水进行收集,并连通排放至附近的河流或其他水域中。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混凝土覆盖层3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排水阻隔板10;排水阻隔板10不仅可以在混凝土覆盖层3中遇到下落物体时,提供缓冲作用,同时还可以将雨水进行分段阻隔,使得雨水通过排水阻隔板10流入两侧的排水槽11或第二壳体9中。

综上,该防滑坡建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前,在浇筑混凝土覆盖层3的时候,在坡体1的一侧打通凹槽,将固定柱12插接在坡体1内部的凹槽中,再向坡体1内部浇筑混凝土,使其固定,其中第一箍筋13和第二箍筋17搭配刺钉16可以有效地在混凝土中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效果,在坡体1遇到自然环境受破坏或雨水天气下,混凝土覆盖层3可以对坡体1的表面进行包覆防护,雨水可以通过第二壳体9中流入第二引流槽15并通过第一引流槽14流向第一壳体5中,通过第一壳体5进行集中收集并通过排水管6向路面4中的排水渠7中排放,有效地避免了坡体1中深入大量雨水,同时对雨水进行了集中处理,第一固定块8和卡槽18可以将多个本装置之间进行卡扣拼接,使得多个本装置之间的安装更加简单,并提升了覆盖面积,在本装置中,排水阻隔板10不仅可以在混凝土覆盖层3中遇到下落物体时,提供缓冲作用,同时还可以将雨水进行分段阻隔,使得雨水通过排水阻隔板10流入两侧的排水槽11或第二壳体9中,排水渠7可以将本装置中第一壳体5中排放的水进行收集,并连通排放至附近的河流或其他水域中,筛网20可以对水中或者坡体1下落的杂物进行过滤阻隔,避免第一壳体5中的排水管6造成堵塞,使用后通过把手22将筛网20取出,对表面杂物进行收集或清洁,然后放入第一壳体5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