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注水堵洪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1664发布日期:2021-04-06 12:3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注水堵洪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堵洪墙,尤其是一种通过注水来作为洪水防护墙的堵洪墙结构。



背景技术:

近三年(2017-2019)以来,全国遭受洪涝灾害的受灾人数达16637.18万,因灾死亡755人,失踪107人,紧急转移2323.14万人,倒塌房屋33.4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637.2亿元。全国因洪涝农作物受灾10419.68公顷,经济作物损失582亿元,农林牧副渔直接损失1892.625亿元。截至今年6月23日,洪涝灾害造成全国26省(区、市)1122万人次受灾,57.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1.3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9300余间房屋倒塌,17.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86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然而,传统的抗洪方法中,用土袋堆积形成的防水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装袋、搬运,且耗时长,抗洪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装快捷的折叠式注水堵洪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注水堵洪墙,包括若干堵洪墙单元,堵洪墙安装固定在预制堵洪墙基础上;堵洪墙单元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其两端开设有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作为注水连通管与相邻堵洪墙单元连通形成堵洪墙,其上部开设有y向标准消防接管注水口;堵洪墙两端的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密封。

优选的,堵洪墙单元下部设置有闸阀,作为堵洪墙单元的排水口。

优选的,在堵洪墙单元的侧面墙身上设置有x向柔性加强带、y向柔性加强带。

优选的,在堵洪墙单元内安装有高强拉结绳,其两端分别与堵洪墙单元侧面内墙身固定,提高墙体稳定性,防止因墙内水压过大破坏墙体。

优选的,高强拉结绳的端部与x向柔性加强带、y向柔性加强带的相交点固定。

优选的,在堵洪墙单元端部的两侧墙身上设置有自粘贴柔性密封带,作为密封结构防止洪水从相邻堵洪墙单元的缝隙间渗出。

优选的,相邻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连接后的长度不大于相邻自粘贴柔性密封带粘接后的长度。

优选的,堵洪墙单元的下部设置有螺杆预留孔,实现与预制堵洪墙基础的固定。

优选的,在堵洪墙单元的墙体四周采用包绳车边加固,增加墙体的防渗性能。

优选的,堵洪墙单元的截面为梯形,底部面积大于顶部面积,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构思建立在以防为主的防汛理念,在经济条件差的低洼地域,更应率先建立预警机制,将注水堵洪墙及配套的构件存至相关的抗洪救灾物资储存库房,在防洪堤坝上预先做好预制堵洪墙基础(基础根据堤坝的地基承载力另行设计),当洪水还未到警戒线,提前将注水堵洪墙安装在预制堵洪墙基础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安装快捷,经济实用,抗洪效率高;

2、预制堵洪墙基础可作为车辆防冲出堤坝构件,墙体内水资源还可在干旱时期轻度缓解旱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面图;

图2是图1的a-a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堵洪墙单元端部部分视图(粘接前);

图5是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堵洪墙单元端部部分视图(粘接前);

图6是图4、图5的相邻堵洪墙单元端部部分视图(粘接后);

图7是图5中a型自闭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型自闭锁结构示意图,其中,8(a)为侧面图,8(b)为8(a)的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图;

图中,100、堵洪墙单元;1、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2、y向标准消防接管注水口;3、b型自闭锁;4、闸阀;5、螺杆预留孔;6、柔性加强带;7、高强拉结绳;8、自粘贴柔性密封带;9、包绳车边;10、碗扣式节点;11、螺杆;12、x向钢管;13、y向钢管;14、a型自闭锁;15、预制堵洪墙基础;3-1柔性连接件;3-2自闭螺杆;3-3、蝶形螺母;14-1、六角螺母;14-2、自闭螺杆;14-3、蝶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方位词“上”、“下”、“左”、“右”等均是依照附图所示进行描述,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x向”为堵洪墙的长度方向,“y向”为堵洪墙的墙身坡度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折叠式注水堵洪墙,包括若干堵洪墙单元100,如图1-3所示,堵洪墙单元100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在堵洪墙单元100的两端开设有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1,作为注水连通管与相邻堵洪墙单元100连通形成堵洪墙,其上部开设有y向标准消防接管注水口2;堵洪墙两端的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1密封;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1为多条,上下依次排布,y向标准消防接管注水口2为多条,左右依次排布,且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1与y向标准消防接管注水口2轴线垂直;下部设置闸阀4,作为堵洪墙单元100的排水口。

为了增加墙体的防渗性能,在墙体四周采用包绳车边9加固。

如图1所示,为了增强堵洪墙单元墙体的强度,在其侧面墙身上设置多条x向柔性加强带和y向柔性加强带,x向柔性加强带6的延伸方向与堵洪墙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其端部设置在堵洪墙单元100的端部,y向柔性加强带6的延伸方向与堵洪墙的墙身坡度方向一致;x向柔性加强带和y向柔性加强带交叠的位置作为高强拉结绳7的端部安装位置,高强拉结绳7连接固定在堵洪墙单元100内部,用于提高堵洪墙墙体稳定性,防止因堵洪墙单元墙内水压过大而破坏墙体。

如图1-7所示,在堵洪墙单元端部的两侧墙身上设置有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作为密封结构防止洪水从相邻堵洪墙单元100的缝隙间渗出,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若干预留孔和a型自闭锁14,预留孔靠近注水堵洪墙单元端部,其和a型自闭锁1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左右设置,a型自闭锁14包括六角螺母14-1、自闭螺杆14-2和蝶形螺母14-3,六角螺母14-1将自闭螺杆14-2限定在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上,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与注水堵洪墙单元100通过魔术贴固定;相邻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粘接到注水堵洪墙单元上后,一端的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上的预留孔恰好与另一端的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的a型自闭锁3的位置对应,从而通过与自闭螺杆14-2适配的蝶形螺母14-3将相邻的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固定在一起;相邻自粘贴柔性密封带粘接后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连接后的长度。

如图8中8(a)及8(b)所示,b型自闭锁3包括柔性连接件3-1、自闭螺杆3-2和蝶形螺母3-3,自闭螺杆3-2的外螺纹与蝶形螺母3-3的内螺纹适配,自闭螺杆3-2位于柔性连接件3-1的一端,蝶形螺母3-3位于柔性连接件3-1的另一端;一个自闭锁3可以作为连接固定件,例如:将堵洪墙与钢管架的x向钢管固定。

如图9所示,在堵洪墙单元100下部设置有螺杆预留孔5,多个堵洪墙单元100连接后形成堵洪墙,在预制堵洪墙基础15上设置若干螺纹孔及与之适配的螺杆11,通过螺杆预留孔5、碗扣式节点10、螺杆11将堵洪墙单元100及钢管架安装固定在堤坝基础上,钢管架包括交错固定在一起的x向钢管12和y向钢管13,x向钢管12和y向钢管13通过碗扣式节点10固定,通过安装在x向柔性加强带、y向柔性加强带交叠点处的b型自闭锁3将堵洪墙单元与钢管架的x向钢管12连接固定。

堵洪墙单元100的截面为梯形,底部面积大于顶部面积,更稳固,不易倒。

使用流程:

1、将预设螺杆11拧出;

2、将折叠式注水堵洪墙单元100按编号放好;

3、连接两端的x向标准消防对接管1,水泵送水管与y向标准消防对接管连接抽水充盈堵洪墙;

4、按图安装抗洪钢构架;

5、将折叠式注水堵洪墙单元两接头间空隙用自粘贴柔性密封带8粘接并拧紧a型自闭锁14;

6、将堵洪墙单元预制的柔性加强带6自上而下用b型自闭锁3将其与钢管架固定;

7、检查稳定性或有无漏水点。

该注水堵洪墙可以根据灾害情况和实际需要设计成各种尺寸的防洪构件,以适应各种灾害情况。假设一个堵洪墙单元体积为10m3,采用0.5mpa,口径为15cm的抽水泵,只需4分钟就能将水墙充满,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相比传统的土袋堆积防洪,可节省人力80%,堵洪墙在旱情发生时能轻微缓解干旱地区用水紧张,预制堵洪墙基础还能防止车辆冲入河中,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有力保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