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检查井后作预制井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3248发布日期:2021-06-25 16:5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检查井后作预制井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改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检查井后作预制井框。



背景技术:

在城市旧路沥青化改造中,如何防治旧路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下陷,是沥青化改造中的重要一环。传统旧路改造做法是先加高井身砌筑,再稳固井圈,最后进行道路整体改造施工。道路基层施工是在检查井回填后进行的,而面层施工是配合检查井的稳井颈、稳固井圈工序进行,即先涨高检查井再施工路面。该技术不仅会延长道路升级改造维修时间,而且易导致检查井周围路的二次沉陷、开裂,严重影响道路使用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先优化路面施工,再进行检查井施工,即是,先通过特定的圆形井框将检测井盖上,然后在井框内设置填上石渣,增加井框的支撑强度,再进行道路改建施工(将基层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等沿井框外围依次叠层铺设);待道路改建完成后(混凝土已凝结),后将井框取出,在检测井上设置内框,再对内框外的部分(改建后的路面与内框外之间的部分)通过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浇筑,完成检测井井身的砌筑。

现有技术中的井框需要一定的支撑强度,避免道路改进过程中混合料浇筑、凝结过程中造成井框形变,而影响后续高强度混凝土的浇筑效果。

上述圆筒状的框体支撑强度并不理想,即便在其内部设置有石渣进行填料,由于井框会进行反复使用,井框内的填料不会进行凝固,而散置的石渣并不能很好的对井框提供支撑力,所以,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井框形变严重,不利于井框的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检查井后作预制井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框支撑能力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检查井后作预制井框,包括一端开口设置的圆筒状的框体及设置在框体内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及多个支撑框,所述支撑轴沿框体轴向设置并与框体固接,多个支撑框沿框体轴向布设,且每个支撑框均包括内外套设的连接套与环形结构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与连接套之间的多个承重杆,其中所述支撑板嵌设在框体内壁与框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与支撑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套与支撑轴通过转动限位件连接,所述转动限位件包括转动件与限位件,所述转动件包括开设在连接套上的连接滑块及设置在支撑轴上的与连接滑块滑动连接的环形滑槽;

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套内壁的多个限位卡槽及设在支撑轴上的多个限位销,多个限位卡槽沿连接套内壁呈环设置,多个限位销沿支撑轴外围呈环设置,每个限位销与任意限位卡槽插接配合,

在支撑轴上开设有与多个限位销数量相匹配的多个伸缩槽,每个限位销设置在对应的伸缩槽内并通过伸缩弹簧连接;

外力驱动连接套转动带动多个限位卡槽转动,限位卡槽转动使得限位销在伸缩槽内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支撑轴包括内外套设的杆体与多个空心圆筒状的连接罩,其中多个伸缩槽设置在杆体上,多个连接罩与多个连接套依次交错设置,所述环形滑槽设置在连接罩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框体内壁设有呈环布设的多个加强筋,每个加强筋沿框体轴向布设。

进一步,所述框体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环形的滑动槽,每个滑动槽与每个支撑板滑动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井框的框体内设置了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与多个支撑框,每个支撑框又包括支撑板、多个承重杆与连接套,连接套与支撑轴连接,使得框体在其轴向增加了加固圈(支撑框的作用),增加了框体的抗形变能力,使得框体收到的外部挤压力能通过多个支撑框进行分散,减少框体的形变量;并且连接套与支撑轴还是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外力干涉使多个承重杆在框体内呈无规则分布,进一步分散框体各个位置的加压力,同时连接套与支撑轴转动连接也方便石渣装填在框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a-a线剖视图;

图6为图5中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轴;11、杆体;12、连接罩;2、框体;21、加强筋;22、滑动槽;31、支撑板;32、承重杆;33、连接套;111、伸缩弹簧;112、限位销;113、伸缩槽;331、限位卡槽;332、连接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检查井后作预制井框,包括一端开口设置的圆筒状的框体2及设置在框体2内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1及多个支撑框,所述支撑轴1沿框体2轴向设置并与框体2固接,多个支撑框沿框体2轴向布设,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框均包括内外套设的连接套33与支撑板31以及设置在支撑板31与连接套33之间的多个承重杆32。其中所述支撑板31嵌设在框体2内壁与框体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框体2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滑动槽22,支撑板31嵌设在滑动槽22内与滑动槽22滑动连接,使得支撑板31、承重杆32及连接套33能对框体2进行有效支撑。所述连接套33与支撑轴1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井框的框体2内设置了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轴1与多个支撑框,每个支撑框又包括支撑板31、多个承重杆32与连接套33,连接套33与支撑轴1连接,使得框体2在其轴向增加了加固圈(支撑框的作用),增加了框体2的抗形变能力,使得框体2收到的外部挤压力能通过多个支撑框进行分散,减少框体2的形变量;并且连接套33与支撑轴1还是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外力干涉使多个承重杆32在框体2内呈无规则分布,进一步分散框体2各个位置的加压力,同时连接套33与支撑轴1转动连接也方便石渣装填在框体2内。在填装石渣时,可以转动任何一个支撑框以方便石渣的下落至框体2底部进行夯实。

虽然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撑框需要进行转动,但是为使支撑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减少路面改建过程中对支撑框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连接套33与支撑轴1通过转动限位件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转动限位件,每个转动限位件包括转动件与限位件。为方便转动件与限位件的安装,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撑轴1包括内外套设的杆体11与三个空心圆筒状的连接罩12,三个连接罩12与两个转动限位件依次交错设置。

如图4、5、6所示,具体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开设在连接套33上的连接滑块332及设置在连接罩12端部的与连接滑块332滑动连接的环形滑槽(图中未显示),方便连接套33的安装定位,实现连接套33与支撑轴1的转动连接。

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套33内壁的多个限位卡槽331及设在杆体11上的多个限位销112,多个限位卡槽331沿连接套33内壁呈环设置,多个限位销112沿杆体11外围呈环设置,每个限位销112与任意限位卡槽331插接配合,在杆体11上开设有与多个限位销112数量相匹配的多个伸缩槽113,每个限位销112设置在对应的伸缩槽113内并通过伸缩弹簧111连接;外力驱动连接套33转动带动多个限位卡槽331转动,限位卡槽331转动使得限位销112在伸缩槽113内往复运动。限位件的设置使得支撑框的整体结构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减少外界对支撑框的影响。

为进一步增加框体2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强度,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框体2内壁设有呈环布设的多个加强筋21,每个加强筋21沿框体2轴向布设。加强筋21设置的组数可根据框体2的深度设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