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围护桩以及围护结构兼做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_2

文档序号:8249469阅读:来源:国知局
要进行支撑。
[0060]所述的隔墙7由粉煤灰空心块砌筑在腰梁上方,且位于最上方的粉煤灰空心块上留有灌浆孔6,将所述隔墙后方的空隙填充,以便后期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有较高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0061]所述的水平支撑9 一端固定在围护粧顶压顶冠梁5或中部腰梁8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坑对边围护粧的相应位置上,水平支撑中间设置立柱粧10作为竖向支撑,基坑开挖期间水平支撑作为围护结构的水平承载构件,提供水平力控制基坑壁变形,立柱粧为竖向支撑,保证水平支撑的稳定;基坑施工完毕后,水平支撑作为梁并支撑板形成建筑物主体结构地下空间的水平构件,竖向支撑作为柱形成建筑物主体结构地下空间的竖向构件。
[0062]首先对围护粧和立柱粧施工位置进行定位,根据地层情况决定是否利用钻机在所述围护粧位置处打设一个小于预制粧边长的圆孔作为引孔来保证预制粧的顺利压入。围护粧施工完成后在基坑外侧打设一圈旋喷粧或定喷粧作基坑止水帷幕4,配合降水措施保证基坑开挖时的干作业环境。在止水帷幕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露出粧顶第一层牛腿2,在围护粧顶施工压顶冠梁5,并架设水平支撑9以控制围护粧向基坑内侧偏移。随着基坑的进一步开挖,在基坑壁上喷射一层混凝土防止土体脱落,待露出第二层牛腿后,在第二层牛腿上施工腰梁8,在腰梁上架设第二层水平支撑,并在腰梁上方两围护粧之间砌筑粉煤灰空心砌块做隔墙7,所述砌筑粉煤灰空心砌块最上一层留有灌浆孔6,砌筑完成后将所述砌块后面的空隙灌浆充实,继续开挖基坑,直至基坑开挖完成,整体浇筑基础底板11,最后现浇内衬边墙12,内衬边墙紧靠隔墙,与矩形粧、压顶冠梁、腰梁和隔墙形成建筑物主体结构地下空间的外墙。
[0063]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
[0064]步骤1.预制矩形粧、压顶冠梁和腰梁;
[0065]步骤2.利用预制的矩形粧进行如下施工:
[0066]a)将预制粧压入土层中;通过每个矩形粧的注浆孔6向粧底注浆,围护粧底端形成注浆体13 ;
[0067]b)在基坑外施工旋喷粧,形成一道有效的止水帷幕4 ;且配合降水措施保证基坑开挖时的干作业环境;
[0068]c)开挖基坑,在矩形粧顶利用预制压顶冠梁5、第一道水平支撑9进行固定支撑;
[0069]d)继续开挖基坑到第二层牛腿2处,利用腰梁8、隔墙7和水平支撑9对矩形粧中间部分进行固定支撑;
[0070]e)按照步骤(d)分层向下开挖基坑,直到基坑设计深度;
[0071]f)铺设基底垫层,制作底板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基础底板11 ;
[0072]g)支设内衬边墙模板,从下而上现浇内衬边墙12,下部与基础底板连接,现浇边墙与紧靠隔墙7,主要起防水和平整外表面的作用。
[0073]h)施工建筑物主体结构地下空间其他内部组成构件,形成基坑围护体系、支撑体系兼做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地下空间体,施工完毕。
[0074]步骤I的预制矩形粧的过程如下:
[0075]制作矩形粧的模板,在粧端制作牛腿模板,绑扎钢筋笼,在模板的中间用模具预留注浆孔,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
[0076]步骤I的预制压顶冠梁、腰梁的过程如下:
[0077]制作压顶冠梁、腰梁的模板,绑扎钢筋笼,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
[0078]所述的步骤2 (a)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79]I)按照设计要求放线定位矩形粧3及竖向支撑立柱粧10的粧位;
[0080]2)视地层情况,如若压粧困难,可利用钻机在粧位中心打设一个圆形钻孔作为引孔,保证预制粧顺利压入,并能提高垂直度,如若压粧较易,可直接进行下一步;
[0081]3)利用压粧机将预制矩形粧3分段压入土层中,同时将竖向支撑立柱粧10也压入土层中;
[0082]4)由矩形粧形成的围护粧施工完成后,通过矩形粧注浆孔6向粧底注浆,增加粧的稳定性;
[0083]所述的步骤2(d)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84]I)继续开挖基坑至下一层牛腿2处,在基坑壁上喷一层混凝土防止土体脱落,将预制腰梁8固定在围护粧牛腿间;
[0085]2)在腰梁8上固定水平支撑9,水平支撑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0086]3)在腰梁及预制粧形成的空间内砌筑粉煤灰空心块做隔墙7,并在最上方预留灌浆孔6,灌浆密实空隙;
[0087]4)继续开挖下一层土方,重复步骤I)?3)。
[0088]所述围护粧包括多个截面为矩形且事先预制的带牛腿的钢筋混凝土矩形粧。
[0089]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主权项】
1.一种矩形围护粧,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按照设定位置排列且事前预制的矩形粧,在相邻的粧与粧之间通过支撑件连接形成围护结构,矩形粧既是基坑的围护结构又是建筑物地下空间主体结构外墙的一部分,且在围护结构的顶部和中部设有兼做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的水平支撑和竖向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围护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矩形粧中心有一个注浆孔,成粧就位后,进行粧底注浆加固地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围护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矩形粧包括多段,位于基坑开挖以上部分的每段粧端部都设有用于支撑腰梁的牛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围护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包括压顶冠梁、腰梁和隔墙,所述的压顶冠梁水平固定在相邻矩形粧的顶部,所述的腰梁水平固定在相邻矩形粧的牛腿处,所述的压顶冠梁、腰梁通过连接水平支撑控制基坑变形,所述的隔墙砌筑在相邻矩形粧和与腰梁所形成的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围护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支撑一端固定在围护粧顶压顶冠梁或中部腰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坑对边围护粧的相应位置上,水平支撑的中间位置连接在立柱粧上,立柱粧作为水平支撑的竖向支撑,基坑开挖期间水平支撑作为提供水平力控制基坑壁变形的围护结构的水平承载构件,立柱粧为保证水平支撑稳定的竖向支撑;基坑施工完毕后,水平支撑作为梁形成建筑物主体结构地下空间的水平构件,竖向支撑作为柱形成建筑物主体结构地下空间的竖向构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矩形围护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由粉煤灰空心块砌筑,在最上方一排粉煤灰空心块上预留灌浆孔,灌浆密实隔墙空隙。
7.利用如权利I所述的矩形围护粧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的矩形围护粧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步骤1.预制矩形粧及压顶冠梁和腰梁; 步骤2.利用预制的矩形粧进行如下施工: a)将预制矩形粧压入土层中;通过每个矩形粧的注浆孔向粧底注浆; b)在基坑外进行防水处理; c)开挖基坑,利用预制压顶冠梁、第一道水平支撑对矩形粧顶进行固定支撑; d)继续开挖基坑到第二层牛腿处,利用腰梁、隔墙和水平支撑对矩形粧中间部分进行固定支撑; e)按照步骤(d)分层向下开挖基坑,直到基坑设计深度; f)铺设基底垫层,制作底板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基础底板; g)支设内衬边墙模板,从下而上现浇内衬边墙,下部与基础底板连接,现浇边墙紧靠隔墙,主要起防水和平整外表面的作用; h)施工建筑物主体结构地下空间其他内部组成构件,形成基坑围护体系、支撑体系兼做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地下空间体,施工完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围护粧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的预制矩形粧的过程如下: 制作矩形粧的模板,在粧端制作牛腿模板,绑扎钢筋笼,在模板的中间用模具预留注浆孔,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 步骤I的预制压顶冠梁、腰梁的过程如下: 制作压顶冠梁、腰梁的模板,绑扎钢筋笼,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矩形围护粧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2 (a)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按照设计要求放线定位矩形粧及竖向支撑立柱粧的粧位; 2)视地层情况,如若压粧困难,利用钻机在粧位中心打设一个圆形钻孔作为引孔,保证预制粧顺利压入,并能提高垂直度,如若压粧较易,直接进行下一步; 3)利用压粧机将预制矩形粧分段压入土层中,同时将竖向支撑立柱粧也压入土层中; 4)由矩形粧形成的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矩形粧注浆孔向粧底注浆,加固地层,增加粧的稳定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围护粧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2 (c)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开挖基坑,直到露出位于最顶部的矩形粧粧顶部分; 2)在矩形粧顶浇筑压顶冠梁或固定预制压顶冠梁; 3)在压顶冠梁上施工水平支撑,水平支撑可采用钢支撑和钢筋混凝土梁支撑相结合使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围护粧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2(d)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继续开挖基坑至下一层牛腿处,在基坑壁上喷一层混凝土防止土体脱落,将预制腰梁固定在矩形粧牛腿间; 2)在腰梁上固定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3)在腰梁及预制粧形成的空间内砌筑粉煤灰空心块做隔墙,并在最上方预留灌浆孔,灌浆密实空隙; 4)继续开挖下一层土方,重复步骤I)?3)。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围护桩以及围护结构兼做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多个按照设定位置排列且事前预制的带注浆孔的矩形桩,在相邻的桩与桩之间固定有压顶冠梁、腰梁和粉煤灰空心块砌筑的隔墙,利用水平支撑结合逆作法施工,所述的压顶冠梁水平固定在相邻矩形桩的顶部,所述的腰梁水平固定在相邻矩形桩的牛腿处,所述的隔墙砌筑在相邻矩形桩和与腰梁所形成的空间内。基坑开挖完成后,围护结构的竖向支撑和水平支撑兼做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避免了临时支护结构的浪费,同时也节省了工期,有利于实现基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IPC分类】E02D29-045, E02D5-30, E02D17-04
【公开号】CN104563131
【申请号】CN201510019194
【发明人】王国富, 路林海
【申请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