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18238阅读:1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顶管工程建设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顶管施工的新型骑马井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顶管法是城市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非开挖管道施工技术,顶管施工过程中一般先开挖始发井和接收井,中间的检查井(又称骑马井)需要在顶管到位后另行建造,目前有多种骑马井的施工方法和形式,有分段支护现浇、沉井法下沉以及放坡开挖法。因为顶管骑马井的施工直接影响着顶管工程的最终验收时间,应重点控制骑马井的建造时间和质量。
[0003]顶管工程的骑马井不同于一般的管道检查井,它是在顶管完成后,在顶管路线上进行定位、开挖、制作骑马井,施工精度要求高,工序较复杂。目前关于顶管工程骑马井的相关技术资料有专利200810141481.2《沉管式检查井》,该专利涉及一种沉管式检查井,它包括井盖和井盖下方的井筒及井身结构,井筒下方为顶管管道,井筒下端与顶管管道之间有基础,井筒下端与基础上端及管道浇注为一体,基础直径大于井筒外径。另有专利201410080357.5《顶管施工改型检查井施工方法》中也有一类检查井(骑马井),该种检查井围护结构由混凝土现浇而成,浇筑过程分段进行,完成混凝土围护后,安装盖板、爬梯等附件,最后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
[0004]总结目前顶管骑马井,其主要缺点在于由于骑马井是在顶管工程完成后建造的,它和顶管管节之间存在不均匀沉降,将会造成骑马井所在顶管管节与相邻管节之间的错位,还存在着骑马井和顶管管节严密性较差,造成结合部位的漏浆,以及今后的顶管管节渗水和漏水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用于顶管工程中的新型骑马井装置,它主要适用于顶管管径> 1500mm的顶管骑马井,应用它能够较快捷地完成顶管工程中骑马井的建造,保证骑马井和顶管管节的整体稳定性和严密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包括骑马井、F型钢套顶管管节,F型顶管管节,所述的骑马井位于F型钢套顶管管节的正上方,与该F型钢套顶管管节相通的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F型顶管管节,F型钢套顶管管节与其相邻的F型顶管管节位于加固注浆法处理过的加固土体内;所述的F型钢套顶管管节由钢外套筒、管壁及传感器组成,钢外套筒套于管壁上,传感器位于管壁内;所述的骑马井由钢护筒、井筒、井盖及爬梯组成,钢护筒内壁处浇筑有井筒,井盖盖于井筒的正上方,且井筒内设置有爬梯;钢护筒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钢外套筒的正中心上方,且钢外套筒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钢护筒与F型钢套顶管管节的孔,该孔的中心与钢护筒的中心以及F型钢套顶管管节的中心对齐。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固土体的加固范围为F型钢套顶管管节所在位置的前后各一倍顶管管节长度,左右各一倍顶管管径长度的范围内。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钢护筒的内径与井筒外径大小一致。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钢外套筒上开设的孔大小与井筒内径的大小一致。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该种骑马井,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材料消耗,保证骑马井的施工质量,骑马井和顶管管节之间的严密性和整体稳定性都较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特殊顶管管节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骑马井现浇结构断面示意图。
[0014]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加固土体;2、骑马井;3、F型钢套顶管管节;4、F型顶管管节;21、井盖;22、钢护筒;23、井筒;24、爬梯;25、内壁模板;31、钢外套筒;32、传感器;33、管壁;34、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骑马井2、F型钢套顶管管节3,F型顶管管节4,加固土体1,所述的骑马井2位于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正上方,与该F型钢套顶管管节3相通的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F型顶管管节4,F型钢套顶管管节3与其相邻的F型顶管管节4位于加固注浆法处理过的加固土体I内;所述的F型钢套顶管管节3由钢外套筒31、管壁33及传感器32组成,钢外套筒31套于管壁33上,传感器32位于管壁33内;所述的骑马井2由钢护筒22、井筒23、井盖21及爬梯24组成,钢护筒22内壁处浇筑有井筒23,井盖21盖于井筒23的正上方,且井筒23内设置有爬梯24 ;钢护筒22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钢外套筒31的正中心上方,且钢外套筒3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钢护筒22与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孔34,该孔34的中心与钢护筒22的中心以及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中心对齐,之后进行骑马井的井筒浇筑施工。骑马井2的井筒23采用混凝土现浇方法建造,首先支设井筒内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井筒筒身,养护完成后拆除1旲板。
[0016]所述的加固土体I的加固范围为F型钢套顶管管节3所在位置的前后各一倍顶管管节长度,左右各一倍顶管管径长度的范围内。;所述的钢护筒22的内径与井筒23外径大小一致;所述的钢外套筒31上开设的孔34大小与井筒23内径的大小一致。
[0017]某工程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顶管工程骑马井,施工过程如下所述:加固注浆法处理过的加固土体I为骑马井2提供基础的承载力,F型钢套顶管管节3作为骑马井2的井室,骑马井2中心与F型钢套顶管管节3纵向中心重合,骑马井2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确定;在建造骑马井2前,先做好钢护筒22的下缘相贯线切割及中心定位工作,中心定位先根据骑马井坐标初定,再采用信号接收装置接收由传感器32发射的信号进行精确定位;钢护筒22的中心位置应和位于骑马井下方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中心位置重合,确定好位置后可以进行钢护筒22的下沉;钢护筒22的下沉可以使用反压下沉法、振动法或人工取土法,下沉到位之后对钢护筒22的下端进行相贯线二次修正处理,使其下端能够符合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圆形结构;骑马井2下方的F型钢套顶管管节3,其外部包裹有一层钢外套筒31,将骑马井2的钢护筒22和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钢外套筒31焊接成为一体,对F型钢套顶管管节3进行清理,在F型钢套顶管管节3上使用线切割工艺进行开孔34,将F型钢套顶管管节3和骑马井2连通,开孔前必须做好定位工作,将孔34中心、钢护筒22中心以及特殊顶管管节3的中心对齐。开孔完成后,对F型钢套顶管管节管道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绑扎钢筋,搭设混凝土内壁模板25,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同时应在井筒23上设置一个爬梯24,今后可以作为操作人员的上下通道。浇筑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模,安装井盖21,如此便完成了整个骑马井的建造。
[001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它主要包括:骑马井(2)、F型钢套顶管管节(3),F型顶管管节(4)、加固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骑马井(2)位于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正上方,与该F型钢套顶管管节(3)相通的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F型顶管管节(4),F型钢套顶管管节(3)与其相邻的F型顶管管节(4)位于加固注浆法处理过的加固土体(I)内;所述的F型钢套顶管管节(3)由钢外套筒(31)、管壁(33)及传感器(32)组成,钢外套筒(31)套于管壁(33)上,传感器(32)位于管壁(33)内;所述的骑马井(2)由钢护筒(22)、井筒(23)、井盖(21)及爬梯(24)组成,钢护筒(22)内壁处浇筑有井筒(23),井盖(21)盖于井筒(23)的正上方,且井筒(23)内设置有爬梯(24);钢护筒(22)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钢外套筒(31)的正中心上方,且钢外套筒(3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钢护筒(22)与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孔(34),该孔(34)的中心与钢护筒(22)的中心以及F型钢套顶管管节(3)的中心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土体(I)的加固范围为F型钢套顶管管节(3)所在位置的前后各一倍顶管管节长度,左右各一倍顶管管径长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护筒(22)的内径与井筒(23)外径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外套筒(31)上开设的孔(34)大小与井筒(23)内径的大小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护筒(22 )与F型钢套顶管管节(3 )的钢外套筒(31)焊接成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它主要包括:骑马井,所述的骑马井位于F型钢套顶管管节的正上方,与该F型钢套顶管管节相通的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F型顶管管节,该F型钢套顶管管节与F型顶管管节位于加固土体内;所述的F型钢套顶管管节由钢外套筒、管壁及传感器组成;所述的骑马井由钢护筒、井筒、井盖及爬梯组成,钢护筒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钢外套筒的正中心上方,且钢外套筒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钢护筒与F型钢套顶管管节的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材料消耗,保证骑马井的施工质量,骑马井和顶管管节之间的严密性和整体稳定性都较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PC分类】E02D29-12
【公开号】CN204326104
【申请号】CN201420762641
【发明人】谢含军, 王善波, 周朝阳, 金程, 王依斌, 章洪俊, 程滨生, 董渊, 娄晓东
【申请人】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