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200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滑坡治理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个多山国家,且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地区,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滑坡这个山区建设中的常见危害自然就摆放在我们面前,它常常致使交通中断、河道堵塞、厂矿破坏、村庄掩埋,对国民生产建设造成极大的损失。
[0003]目前,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粧已成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滑坡和边坡支挡措施之一。对于滑坡推力大于2000kN/m的大推力滑坡,普通抗滑粧往往无法满足支挡要求,需考虑预应力锚索抗滑粧或空间抗滑结构。预应力锚索抗滑粧目前虽得到广泛应用,但锚索的应力松弛、锈蚀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合理解决、且只适宜于岩质滑坡和边坡,故预应力锚索抗滑粧应用于大推力滑坡防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组合式空间抗滑粧目前的结构形式有门型、椅型等,组合式抗滑粧结构受力状态明确、施工可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支挡滑坡的能力,但是,门型抗滑粧、椅型抗滑粧对于坡幅较长且较高的边坡难以满足阻滑要求。同时,现有的门型抗滑粧、椅型抗滑粧大多采用人工开挖的形式,一般工期长且造价尚O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弯能力强、整体刚度大,受荷后粧顶及粧身水平变形较小,特别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滑坡治理工程和高边坡治理工程的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
[0005]其技术方案为:
[0006]—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由一系列粧-梁结构单元组成,每个粧-梁结构单元包括钻孔抗滑粧1、粧身扩径段2、粧底锚固端3、顶冠4和联系梁5,所述钻孔抗滑粧I中间段设有粧身扩径段2,底部设有粧底锚固端3,顶部为顶冠4;相邻的粧-梁结构之间连接呈阶梯状,下部结构单元联系梁5的另一端与上部结构单元顶冠4底部刚性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粧孔抗滑钻孔抗滑粧I包括滑体段和稳固基岩段,稳固基岩段为粧体嵌入基岩部分,其长度0.3L?0.5L,L为粧长,整体粧长为6m?20m,粧径为0.8m?2m。
[0008]优选地,所述粧身扩径段2和粧底锚固端3截面形状为圆形,粧身扩径段2直径大于粧身直径,粧底锚固端3直径大于粧身扩径段2直径。
[0009]优选地,所述顶冠4截面形状为矩形,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灌注,边长为0.2d?
0.5d,d为粧身直径,所述顶冠4的高依据下部联系梁5的位置进行设置,但不大于0.4L。
[0010]优选地,所述联系梁5的位置设置于顶冠4的上部和上部顶冠6的下部之间,所述联系梁5截面形状为矩形,其长度为3d?5d,边长为0.6d?Id,所述上部顶冠6与上部钻孔抗滑粧7连接。[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使得一系列粧-梁结构单元形成群粧,空间利用更加充分,且粧-梁结构单元的尺寸可以根据支护坡体在不同位置处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来调整,使得提升了粧-梁结构单元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优化了抗滑粧的构造型式,支挡性能好,相比于普通抗滑粧的抗滑能力提升,进而还提升滑坡治理的技术经济综合效应;
[0013]2.—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粧底设置的粧底锚固端和可有效提高单排粧支护结构的抗倾覆性能和刚度,粧身扩径段可有效增加粧体的整体刚度和阻滑性能,相比传统的粧可以发挥更加优秀的支挡能力,相较于普通的人工开挖粧,采用钻孔抗滑粧施工工艺简单,整体周期短,而且造价更低。
[0014]3.—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通过与粧间土协同工作,发挥空间组合粧的整体刚度和空间效应,达到抵御滑坡推力,限制坡体变形,保持坡体稳定的目的,适用于普通边坡或高陡边坡,也适用于基坑工程和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在边坡支护工程中的布置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的粧-梁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的顶冠横截面图;图中:1-钻孔抗滑粧,2-粧身扩径段,3-粧底锚固端,4-顶冠,5-联系梁,6-上部顶冠,7-上部钻孔抗滑粧,A-滑坡体,B-基岩。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9]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由一系列粧-梁结构单元组成,每个粧-梁结构单元包括钻孔抗滑粧1、粧身扩径段2、粧底锚固端3、顶冠4和联系梁5,所述钻孔抗滑粧I中间段设有粧身扩径段2,底部设有粧底锚固端3,顶部为顶冠4;相邻的粧-梁结构之间连接呈阶梯状,下部结构单元联系梁5的另一端与上部结构单元顶冠4底部刚性连接。
[0020]所述粧孔抗滑钻孔抗滑粧I包括滑体段和稳固基岩段,稳固基岩段为粧体嵌入基岩部分,其长度0.3L?0.5L,L为粧长,整体粧长为6m?20m,粧径为0.8m?2m。
[0021]所述粧身扩径段2和粧底锚固端3截面形状为圆形,粧身扩径段2直径大于粧身直径,粧底锚固端3直径大于粧身扩径段2直径。
[0022]所述顶冠4截面形状为矩形,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灌注,边长为0.2d?0.5d,d为粧身直径,所述顶冠4的高依据下部联系梁5的位置进行设置,但不大于0.4L。
[0023]所述联系梁5的位置设置于顶冠4的上部和上部顶冠6的下部之间,所述联系梁5截面形状为矩形,其长度为3d?5d,边长为0.6d?ld,所述上部顶冠6与上部钻孔抗滑粧7连接。
[0024]所述钻孔抗滑粧I采用机械作业在粧身段进行成孔,在成孔中或成孔后,通过挤扩、旋扩、钻扩的方式在粧身和粧底进行扩径。
[0025]在扩径完成后,将带有数根压浆管的钢筋笼沉入到粧孔内,压浆管的出浆口分别位于粧孔底端和与粧孔扩径部相对应的位置,并在粧孔中灌注粧身混凝土。
[0026]在粧身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后,通过压力向压浆管内注入水泥浆液,注浆过程可以一次、同时或者分次、分时进行,使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向粧端下部和粧身外周的土体内扩散渗透并固结,在进一步扩大粧径的同时提高粧周土体强度。
[0027]本实用新型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1:根据施工场区勘察报告和边坡支护稳定性验算结果,确定连续结构单元数目及各钻孔抗滑粧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序。
[0029]步骤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奇数号钻孔抗滑粧机械成孔,通过挤扩、旋扩、钻扩的方式在粧身和粧底进行扩径。
[0030]步骤3:将带有数根压浆管的钢筋笼沉入到奇数号粧孔内,压浆管的出浆口分别位于粧孔底端和与粧孔扩径部相对应的位置,并在粧孔中灌注粧身混凝土。
[0031 ]步骤4:在粧身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后,通过压力向压浆管内注入水泥浆液,使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向粧端下部和粧身外周的土体内扩散渗透并固结。
[0032]步骤5: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奇数号粧顶顶冠施工。
[0033]步骤6:奇数号粧质量稳定后,进行偶数号粧及其顶冠施工。
[0034]步骤7:钻孔抗滑粧:施工结束,在其顶冠质量稳定后,进行联系梁施工。
[0035]所述粧-梁结构单元的数目根据实际边坡的长度和高度进行选定。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一系列粧-梁结构单元组成,每个粧-梁结构单元包括钻孔抗滑粧(I)、粧身扩径段(2)、粧底锚固端(3)、顶冠(4)和联系梁(5),所述钻孔抗滑粧(I)中间段设有粧身扩径段(2),底部设有粧底锚固端(3),顶部为顶冠(4);相邻的粧-梁结构之间连接呈阶梯状,下部结构单元联系梁(5)的另一端与上部结构单元顶冠(4)底部刚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粧孔抗滑钻孔抗滑粧(I)包括滑体段和稳固基岩段,稳固基岩段为粧体嵌入基岩部分,其长度0.3L?0.5L,L为粧长,整体粧长为6m?20m,粧径为0.8m?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粧身扩径段(2)和粧底锚固端(3)截面形状为圆形,粧身扩径段(2)直径大于粧身直径,粧底锚固端(3)直径大于粧身扩径段(2)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冠(4)截面形状为矩形,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灌注,边长为0.2d?0.5d,d为粧身直径,所述顶冠(4)的高依据下部联系梁(5)的位置进行设置,但不大于0.4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梁(5)的位置设置于顶冠(4)的上部和上部顶冠(6)的下部之间,所述联系梁(5)截面形状为矩形,其长度为3d?5d,边长为0.6d?ld,所述上部顶冠(6)与上部钻孔抗滑粧(7)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连续型钻孔抗滑结构,由一系列桩-梁结构单元组成,每个桩-梁结构单元包括钻孔抗滑桩﹑桩身扩径段﹑桩底锚固端﹑顶冠和联系梁,所述钻孔抗滑桩中间段设有桩身扩径段,底部设有桩底锚固端,顶部为顶冠;相邻的桩-梁结构之间连接呈阶梯状,下部结构单元联系梁的另一端与上部结构单元顶冠底部刚性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复合式连续性的抗滑结构,阻滑性能好,结构刚度大,支挡效果好,且相对于采用人工开挖形式的抗滑桩,具有工程造价低,整体工期短,施工工艺简单等特点。
【IPC分类】E02D5/54, E02D17/20, E02D5/48
【公开号】CN205314116
【申请号】CN201620032580
【发明人】王富强, 王羽, 赵波, 翟永超, 付有为, 杨军, 于远志, 徐航
【申请人】重庆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