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70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
背景技术
弹塑性阻尼器是利用耗能减震理论研制开发的;其具备良好的抗震减震功能,避免了桥梁在地震时的损坏;弹塑性阻尼支座将球型钢支座与阻尼器结合在一起,平常发挥球型钢支座作用,地震时发挥弹塑性阻尼器作用,能有效的消耗地震力,以极小的工程投入大大提高了桥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弹塑性阻尼器是结构被动控制中耗能减振装置的一种,具有稳定的滞回特性、良好的低周疲劳特性、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等优点,在地震或风振时,通过钢发生塑性屈服滞回变形而耗散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使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现有弹塑性阻尼器存在结构复杂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结构简化且使之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包括具有立柱的上锚碇板、和具有立柱的下锚碇板,其特征是所述上锚碇板、下锚碇板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桥向C形曲臂梁和两组顺桥向C形曲臂梁,横桥向C形曲臂梁、 顺桥向C形曲臂梁的两端分别与上锚碇板立柱、和下锚碇板立柱销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减震效果;结构简化,有利于降低桥梁造价。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的侧视图。图中示出部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上锚碇板10、立柱11、下锚碇板20、立柱21、 横桥向C形曲臂梁31、顺桥向C形曲臂梁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包括具有立柱11的上锚碇板 10、和具有立柱21的下锚碇板20。所述上锚碇板10、下锚碇板20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桥向C 形曲臂梁31和两组顺桥向C形曲臂梁32,横桥向C形曲臂梁31、顺桥向C形曲臂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上锚碇板10立柱11、和下锚碇板20立柱21销接。上锚碇板10、下锚碇板20分别与梁、墩固定连接,由于各个C形曲臂梁的弹塑性阻尼作用,对桥梁相对于桥墩的位移运动产生阻滞作用。
权利要求1.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包括具有立柱(11)的上锚碇板(10)、和具有立柱(21)的下锚碇板(20),其特征是所述上锚碇板(10)、下锚碇板(20)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桥向 C形曲臂梁(31)和两组顺桥向C形曲臂梁(32),横桥向C形曲臂梁(31)、顺桥向C形曲臂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上锚碇板(10)立柱(11)、和下锚碇板(20)立柱(21)销接。
专利摘要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旨在结构简化且使之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它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器,包括具有立柱(11)的上锚碇板(10)、和具有立柱(21)的下锚碇板(20),所述上锚碇板(10)、下锚碇板(20)之间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桥向C形曲臂梁(31)和两组顺桥向C形曲臂梁(32),横桥向C形曲臂梁(31)、顺桥向C形曲臂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上锚碇板(10)立柱(11)、和下锚碇板(20)立柱(21)销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减震效果;结构简化,有利于降低桥梁造价。
文档编号E01D19/00GK202047352SQ20102057166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
发明者何庭国, 朱颖, 游励晖, 胡京涛, 许敏, 许智焰, 郑晓龙, 陈列, 韩国庆, 魏建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