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156阅读:3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设计方案,属于交通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网的交通瓶颈大部集中在平面交叉口,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机动车在市区道路上行驶时,平均1/3的时间用在平面交叉口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处,通行能力一般降低46% 50%。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往往采用拓宽进口道的方式, 但是城市道路中,往往受周边建筑的限制,拓宽交叉口进口道的代价与成本往往很大,这些都是平面道路交叉口难以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交叉路口的立交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立体交叉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分离交通冲突点,是解决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问题最彻底的方法,因此许多人提出利用立体交叉来代替拥挤问题严重的平面交叉口,以此来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立体交叉能够实现左转、直行在空间上的分流,提高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口处车辆的延误率,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十字形立体交叉根据对左转弯车辆处理的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定向式全互通立交、苜蓿叶形互通立交、环形互通立交以及将上述三种左转弯车辆处理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组合形立交。定向式全互通立交(参看图1)系各个方向车辆均行驶在直接通行的专用匝道上, 行驶路线简捷、方便、安全,通行能力大。但此种立交的匝道层数多,占地大,工程结构复杂, 耗资巨大,一般适用于各方向车流量均较大的交叉口。根据交通的实际情况,还可做成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即仅在主要车流方向设置定向匝道。苜蓿叶形互通立交(参看图2、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典型式样。它在交叉口周围四个象限内设有270°圆形匝道,以供左转车辆使用,左转弯不向左转,却反向向右转连续 270°达到左转目的,而右转弯均用外侧匝道直接连通。这种立交消除了所有冲突点,且只需建一座桥梁,通行能力大,适用于用地充足、各方向车流量都很大的十字形交叉口。但它占地大,造价较高,限于节约用地,圆形匝道半径不能太大。环形互通立交(参看图幻是通过一个环道来实现各个方向转弯的立交方式。将主要道路上跨或下穿环道直接通过交叉口,以保证主要道路直行交通畅通,而其他车辆均沿环道按逆时针方向绕行,并选择所去的路口方向驶出。环形立交的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段通行能力的限制,当转向车流较大时往往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而且行车速度取决于环道半径的大小,当环道半径过大时在城市内部同样存在占地过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彻底解决定向式全互通立交匝道层数多、占地大、工程结构复杂、耗资巨大,苜蓿叶形互通立交它占地大、 造价较高、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受制于圆形匝道半径,环形互通立交占地大、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段通行能力的限制等问题,其仅仅利用常规十字平面交叉口所占用地面积,修建二层的立交桥,就能将机动车车流的交通冲突在空间层面完全分离,实现所有转向车流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连续通行。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包括有位于地面层的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 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交汇于十字交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干道具有双向直行车道,所述十字交错部设有下穿隧道,所述双向直行车道通过该下穿隧道贯通,所述纵向干道设有直行高架桥,直行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将纵向干道连通;纵向干道还设有左转高架桥,左转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与横向干道连接,横向干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左转车道从十字交错部上通过,与纵向干道连通;横向干道及纵向干道的两侧均设有右转车道,相邻的右转车道在十字交错部边缘连通。所述直行高架桥设有两座,两座直行高架桥的通行方向相反,所述左转高架桥设有两座,两座左转高架桥的通行方向相反,所述左转高架桥与同向的直行高架桥同地点起坡并保持同一标高,在对向的直行高架桥的接地处绕过该直行高架桥并向左弯转与横向干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立交桥仅仅利用常规十字平面交叉口所占用地面积, 修建二层的立交桥,就能将机动车车流的交通冲突在空间层面完全分离,实现所有转向车流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连续通行;其主要道路的直行车流采用跨线桥形式跨过相交道路,上、下行方向的直行车流跨线桥采取非对称设计方案,即上、下行方向直行车流跨线桥跨过相交道路后立即接地,而并非与普通立交一样,上、下行方向直行车流跨线桥的起坡点与接地点保持一致;主要道路的左转车流跨线桥与同向的直行车流跨线桥同时起坡并保持同一标高, 在对向直行车流跨线桥的接地处跨过对向直行车流完成左转;相交道路的左转车流以及所有的右转车流通过地面层完成转向,相交道路的直行车流采用下穿式隧道方式通过交叉口。当相交道路车流量较小时也可以取消直行车流的下穿式隧道,直行车流与左转车流在地面层采用信号控制方式通过交叉口。

图1是定向式全互通立交桥平面图;图2是苜蓿叶形互通立交桥平面图;图3是环形互通立交桥平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0024]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包括有位于地面层的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交汇于十字交错部,所述横向干道具有双向直行车道1,所述十字交错部设有下穿隧道,所述双向直行车道1通过该下穿隧道贯通,所述纵向干道设有第一直行高架桥4和第二直行高架桥5,直行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将纵向干道连通;纵向干道还设有第一左转高架桥6和第二左转高架桥7,左转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与横向干道连接,横向干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左转车道从十字交错部上通过,与纵向干道连通;横向干道及纵向干道的两侧均设有右转车道,相邻的右转车道在十字交错部边缘连通。具体的,纵向干道上设有第一直行高架桥4和第二直行高架桥5,两座直行高架桥的通行方向相反,并设有第一左转高架桥6和第二左转高架桥7,两座左转高架桥的通行方向相反,第一左转高架桥6与同向的第一直行高架桥4同地点起坡并保持同一标高,第一左转高架桥6在对向的第二直行高架桥5的接地处绕过该直行高架桥并向左弯转与横向干道连通,第二左转高架桥7与同向的第二直行高架桥5同地点起坡并保持同一标高,第二左转高架桥7在对向的第一直行高架桥4的接地处绕过该直行高架桥并向左转与横向干道连
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包括有位于地面层的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交汇于十字交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干道具有双向直行车道,所述十字交错部设有下穿隧道,所述双向直行车道通过该下穿隧道贯通,所述纵向干道设有直行高架桥,直行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将纵向干道连通;纵向干道还设有左转高架桥,左转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与横向干道连接,横向干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左转车道从十字交错部上通过,与纵向干道连通;横向干道及纵向干道的两侧均设有右转车道,相邻的右转车道在十字交错部边缘连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高架桥设有两座,两座直行高架桥的通行方向相反,所述左转高架桥设有两座,两座左转高架桥的通行方向相反,所述左转高架桥与同向的直行高架桥同地点起坡并保持同一标高, 在对向的直行高架桥的接地处绕过该直行高架桥并向左弯转与横向干道连通。
专利摘要新型十字路口二层全互通式立交桥,包括有位于地面层的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交汇于十字交错部,所述横向干道具有双向直行车道,所述十字交错部设有下穿隧道,所述双向直行车道通过该下穿隧道贯通,所述纵向干道设有直行高架桥,直行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将纵向干道连通;纵向干道还设有左转高架桥,左转高架桥跨过十字路面与横向干道连接,横向干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左转车道从十字交错部上通过,与纵向干道连通;横向干道及纵向干道的两侧均设有右转车道,相邻的右转车道在十字交错部边缘连通。该立交桥仅仅利用常规十字平面交叉口所占用地面积,修建二层的立交桥,就能实现所有转向车流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连续通行。
文档编号E01C1/04GK202227212SQ2011203322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6日
发明者朱立民, 王正, 郑子骜, 钱红波, 韩皓 申请人:上海海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