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626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交桥,尤其是涉及一种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
背景技术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弊病,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期,拥堵问题更显突出,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城市交通拥堵往往由十字路口、三岔路口、丁字路口等交叉路口引起。十字路口的拥堵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丁字路口及三岔路口的拥堵也会造成整个路段的交通瘫痪,但是这种拥堵往往不被重视。现有技术中的丁字路口立交桥还存在着以下缺点1、占地面积大,在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加大了建设成本,同时也限制了其在城市内大多数路口的采用;2、需要设置红绿灯才能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降低了车流速度, 不能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3、互通性能差,左转需要绕弯路,行车距离长,能耗高,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震性能好, 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包括类似“丁”字形的原地面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地面道路包括横向道路、中竖线道路、连接在横向道路和中竖线道路之间并供车辆从横向道路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上的第一右拐弯道、以及连接在中竖线道路和横向道路之间并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上行驶到横向道路上的第二右拐弯道,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上方架设有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上行驶到横向道路上的第一左拐匝道,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下方架设有用于供车辆从横向道路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上的第二左拐匝道。上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道路和中竖线道路均为设有双向车道的道路。上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道路为设有双向车道的东西向道路,所述中竖线道路为设有双向车道的南北向道路,所述横向道路上远离中竖线道路的一侧为东向西直行车道,所述横向道路上靠近中竖线道路的一侧为西向东直行车道,所述第一右拐弯道为西向南弯行车道,所述第二右拐弯道为南向东弯行车道,所述中竖线道路上靠近第一右拐弯道的一侧为北向南直行车道,所述中竖线道路上靠近第二右拐弯道的一侧为南向北直行车道,所述第一左拐匝道为一端与南向北直行车道连接、另一端与东向西直行车道连接且架设在原地面道路上方的南向西弯行车道,所述第二左拐匝道为一端与东向西直行车道连接、另一端与北向南直行车道连接且架设在原地面道路下方的东向南弯行车道。[0008]上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拐匝道和第二左拐匝道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2細。上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拐匝道和第二左拐匝道的坡度均为0.01 0. 0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原地面道路、地上的第一左拐匝道和地下的第二左拐匝道构成, 结构简单,有效地利用了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适合城市使用。2、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在城市丁字路口新建,也能够改建,新建和改建的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能够在城市内大多数丁字路口建设。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左拐匝道的转弯半径和坡度以及第二左拐匝道的转弯半径和坡度设计合理,建筑高度低,施工难度低,匝道长度低,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左转车辆无需绕行,能够使得左转的车辆在右侧通行规则下实现与右转一样的自然、顺畅、快捷。5、本实用新型中的各条道路无交织点,实现丁字路口全互通无红绿灯通过,各个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干扰,无任何行驶障碍,无需等待,无需绕行,行车顺畅、快捷,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横向道路;I-I-东向西直行车道2-中竖线道路;2-1-北向南直行车道3-第一右拐弯道;4-第二右拐弯道;6-第二左拐匝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类似“丁”字形的原地面道路,所述原地面道路包括横向道路1、中竖线道路2、连接在横向道路1和中竖线道路2之间并供车辆从横向道路1 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2上的第一右拐弯道3、以及连接在中竖线道路2和横向道路1之间并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2上行驶到横向道路1上的第二右拐弯道4,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上方架设有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2上行驶到横向道路1上的第一左拐匝道5,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下方架设有用于供车辆从横向道路1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2上的第二左拐匝道6。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道路1和中竖线道路2均为设有双向车道的道路。所述第一左拐匝道5和第二左拐匝道6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2細。所述第一左拐匝道5和第二左拐匝道6的坡度均为0. 01 0. 05。优选地,所述第一左拐匝道5和第二左拐匝道6的坡度
;1-2-西向东直行车道; ;2-2-南向北直行车道; 5-第一左拐匝道;
4均为0. 03 ;这样的优选设计方案,能够在尽量地降低建筑高度和施工难度、缩短匝道长度、 增强匝道抗震性的同时,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道路1为设有双向车道的东西向道路,所述中竖线道路2为设有双向车道的南北向道路,所述横向道路1上远离中竖线道路2的一侧为东向西直行车道1-1,所述横向道路1上靠近中竖线道路2的一侧为西向东直行车道1-2,所述第一右拐弯道3为西向南弯行车道,所述第二右拐弯道4为南向东弯行车道,所述中竖线道路2上靠近第一右拐弯道3的一侧为北向南直行车道2-1,所述中竖线道路2上靠近第二右拐弯道4 的一侧为南向北直行车道2-2,所述第一左拐匝道5为一端与南向北直行车道2-2连接、另一端与东向西直行车道1-1连接且架设在原地面道路上方的南向西弯行车道,所述第二左拐匝道6为一端与东向西直行车道1-1连接、另一端与北向南直行车道2-1连接且架设在原地面道路下方的东向南弯行车道。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左拐匝道5架设在了原地面道路的上方(即地上),将第二左拐匝道6架设在了原地面道路的下方(即地下),有效地利用了地上和地下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占地面积小,既能够在城市丁字路口新建,也能够改建,新建和改建的施工难度低,投资少,安全实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1、由东向西直行的车辆能够在东向西直行车道1-1上向西行驶,由西向东直行的车辆能够在西向东直行车道1-2上向东行驶,由北向南直行的车辆能够在北向南直行车道 2-1上向南行驶,由南向北直行的车辆能够在南向北直行车道2-2上向北行驶;2、由西向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第一右拐弯道3直接右拐,进入中竖线道路2上的北向南直行车道2-1向南行驶;3、由南向东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第二右拐弯道4直接右拐,进入横向道路1上的西向东直行车道1-2向东行驶;4、由南向西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第一左拐匝道5左拐进入横向道路1上的东向西直行车道1-1向西行驶;5、由东向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第二左拐匝道6左拐进入中竖线道路2上的北向南直行车道2-1向南行驶。以上行车过程中,各个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干扰,无需设置红绿灯,无任何行驶障碍,无需等待,无需绕行,行车顺畅、快捷。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包括类似“丁”字形的原地面道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地面道路包括横向道路(1)、中竖线道路( 、连接在横向道路(1)和中竖线道路(2) 之间并供车辆从横向道路(1)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 上的第一右拐弯道(3)、以及连接在中竖线道路(2)和横向道路(1)之间并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2)上行驶到横向道路(1)上的第二右拐弯道G),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上方架设有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 上行驶到横向道路(1)上的第一左拐匝道(5),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下方架设有用于供车辆从横向道路 (1)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2)上的第二左拐匝道(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道路(1) 和中竖线道路( 均为设有双向车道的道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道路(1) 为设有双向车道的东西向道路,所述中竖线道路( 为设有双向车道的南北向道路,所述横向道路(1)上远离中竖线道路(2)的一侧为东向西直行车道(1-1),所述横向道路(1)上靠近中竖线道路( 的一侧为西向东直行车道(1-2),所述第一右拐弯道C3)为西向南弯行车道,所述第二右拐弯道(4)为南向东弯行车道,所述中竖线道路( 上靠近第一右拐弯道 (3)的一侧为北向南直行车道0-1),所述中竖线道路( 上靠近第二右拐弯道(4)的一侧为南向北直行车道0-2),所述第一左拐匝道( 为一端与南向北直行车道(2- 连接、另一端与东向西直行车道(1-1)连接且架设在原地面道路上方的南向西弯行车道,所述第二左拐匝道(6)为一端与东向西直行车道(1-1)连接、另一端与北向南直行车道连接且架设在原地面道路下方的东向南弯行车道。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拐匝道(5)和第二左拐匝道(6)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2細。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拐匝道(5)和第二左拐匝道(6)的坡度均为0. 01 0. 0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包括类似“丁”字形的原地面道路,所述原地面道路包括横向道路、中竖线道路、连接在横向道路和中竖线道路之间并供车辆从横向道路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上的第一右拐弯道、以及连接在中竖线道路和横向道路之间并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上行驶到横向道路上的第二右拐弯道,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上方架设有供车辆从中竖线道路上行驶到横向道路上的第一左拐匝道,所述原地面道路的下方架设有用于供车辆从横向道路上行驶到中竖线道路上的第二左拐匝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高,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文档编号E01C1/04GK202298399SQ2011204465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卢煜腾, 卢若夫, 夏永旭, 罗浩, 苟长飞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