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无障碍全能通组合式交通枢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23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十字路无障碍全能通组合式交通枢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涉及道路交通一种十字路组合式交通枢纽。
背景技术
在道路交通运行中汽车使用量日益增加,而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跟不上发展使得有些十字路口通行不畅车辆拥堵十分严重。现在道路交通多采用单一的立交桥、跨桥或者隧道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且人车争道,设置红绿灯等待限行,大大降低了道路交通通行效率,甚至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或采用人行天桥或是人行地下道,给行人过马路带来极大不便,忽略了人在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十字路组合式交通枢纽,使人车分流不再同道争行,不设红绿灯等待限行,保障行人、车辆无障碍全方位通行。行人始终行走在地平面上且不受车辆干扰;车辆优先直行,弯道畅通。为解决上述道路交通中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这样一种十字路组合式交通枢纽包括有纵向道路、横向道路,所述纵向道路与横向道路交汇成十字路段,所述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的两侧都设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位于同一地平面上,所述纵向道路在十字路段与 人行道交汇处的下层设有供车辆直行的隧道,所述横向道路在十字路段与人行道交汇处的上层设有供车辆直行的弧形横跨桥,所述十字路段的人行道的上层还设有一座环形立交桥。所述人行道位于纵向道路与横向道路交汇的十字路段设有一个椭圆形转盘全方位连通。所述环形立交桥为同向双车道,其分别为右转弯车辆行驶的外圈车道和左转弯车辆行驶的内圈车道,所述环形立交桥3为横向两端半圆形冠扣横向两边长直桥身的扁直型环状结构,所述环形立交桥上设有多个进口匝道和出口匝道,所述进口匝道和出口匝道的出入口分别设在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最外侧机动车道上。所述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接近十字路段各设有一个回头拐。采取上述十字路组合式交通枢纽结构设施后,可以实现人车分流不再同道争行,不设红绿灯等待限行,保障行人、车辆无障碍全方位通行,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优化交通结构,减少占地面积,为城市“汽车族”打开畅通之路;为行人、“骑车族”敞开方便安全之门。体现人文关爱、和谐交通新理念。


图I为本发明俯视2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所示,纵向道路I与横向道路2交汇成十字路段,纵向道路I与横向道路2的道路两侧都设有人行道6,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6之间为机动车道(图中为双向六车道,也可示路况增减机动车道),人行道6在同一地平面上,于十字路段由椭圆形转盘8全方位贯通。位于纵向道路I在十字路段人行道6交汇处的下层设有隧道5,所述隧道5供纵向道路I机动车道上的直行车辆直线通行,所述隧道5为双向四车道,其限高4. 5米(二级公路限高标准,也可随不同路况设置不同限高),隧道出入路段都为标准坡度。位于横向道路2在十字路段人行道6的上层设有弧形横跨桥4,所述弧形横跨桥4供横向道路机动车道上的直行车辆直线通行,所述弧形横跨桥4为双向四车道,弧形横跨桥4距离人行路面的最低高度为2. 6米,这样可使行人在弧形横跨桥下的人行道上无障碍自由行走,弧形横跨桥4上限高5. 3米(一级公路限高标准,也可随不同路况设置不同限高),弧形横跨桥4的上下路段为标准坡度。 位于十字路段的人行道6上层还设有一座环形立交桥3。所述环形立交桥3为横向两端半圆形冠扣横向两边长直桥身的扁直型环状结构。所述环形立交桥3横向两端半圆形的内半圆弦长略大于横跨桥4的宽度,外半圆弦长等于环形立交桥3的横向两边各外扩一个车道的总宽度;所述环形立交桥3横向直线桥长大于弧形横跨桥4的横跨长度且留有足够的缓冲距离,使弧形横跨桥4上下坡车辆从环行立交桥3下顺利穿过;所述环形立交桥3距横向道路路面高度5. 3米(一级公路限高标准,也可随路况设置不同限高);所述环形立交桥3为同向双车道,其中外圈车道3d供右转弯车辆行驶,内圈车道3c供左转弯车辆行驶;所述环形立交桥3在纵向道路I和横向道路2接近十字路交汇的各路段最外侧机动车道上分别设有一个进口匝道3b和一个出口匝道3a,所述进口匝道3b供纵向道路I或横向道路2左右拐弯车辆同道进入环形立交桥3,所述出口匝道3a供纵向道路I或横向道路2以及环形立交桥上右转弯车辆驶出环形立交桥3,进口匝道3b缓坡上行环形立交桥3,出口匝道3a缓坡下行环形立交桥3,进口匝道3b和出口匝道3a均呈弧形与环形立交桥3以圆弧过渡形式连接,这样可使转弯车辆更加顺畅。当地下隧道5遭遇特大水灾时,环形立交桥3可承担十字路车辆交通的临时缓解作用。为避免回头车辆在环形立交桥3上拐弯行驶,纵向道路I与横向道路2交汇的十字路段以外适当距离分别设置回头拐7。人行道6在十字路交汇中心设置一个椭圆形转盘8,所述椭圆形转盘8使人行道6全方位贯通,行人绕椭圆形转盘8逆时针行走,椭圆形转盘8内环横向中轴线长度不大于隧道5的宽度,使纵向道路I在十字路段的两边人行道呈弧形对顶向内各缩进一个车道的距离,以降低弧形横跨桥4的坡度,且在椭圆形转盘8内环空置地带置绿化美化环境(或设置便利购物商场),使十字路段成为行人自由方便安全的驿站。
权利要求
1.十字路无障碍全能通组合式交通枢纽,是ー种道路交通在十字路段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包括有纵向道路(I)、横向道路(2),所述纵向道路(I)与横向道路(2)交汇成十字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道路(I)和横向道路(2)的两侧都设有人行道出),所述人行道(6)在同一地平面上,所述纵向道路(I)在十字路段人行道(6)交汇处的下层设有供车辆直行的隧道(5),所述横向道路(2)在十字路段人行道(6)交汇处的上层设有供车辆直行的弧形横跨桥(4),所述十字路段人行道¢)的上层还设有一座供所有拐弯车辆全方位通行的环形立交桥(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人行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6)位于纵向道路(I)与横向道路(2)交汇处设有一个椭圆形转盘(8),使人行道(6)在十字路段全方位贯通,行人始終自由行走在地平面上,不再受车辆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环形立交桥(3),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立交桥(3)为横向两端半圆冠扣横向两边长直桥身的扁直型环状结构,所述环形立交桥(3)横向两端半圆形的内半圆弦长略大于弧形横跨桥(4)的宽度,外半圆弦长等于环形立交桥(3)的横向两边各外扩ー个车道的总宽度;所述环形立交桥(3)横向直线桥长大于弧形横跨桥(4)的横跨长度且留有足够的缓冲距离,使弧形横跨桥(4)的上下坡车辆从环形立交桥(3)下顺利穿过;所述环形立交桥(3)距离横向道路(I)的路面高度为5. 3米;所述环形立交桥(3)为同向双车道,其中外圈道(3d)供右拐弯车辆行驶,内圈道(3c)供左拐弯车辆行驶;所述环形立交桥⑶上设有多个进ロ匝道(3b)和出口匝道(3a),所述进ロ匝道(3b)和出口匝道(3a)的出入口分别设在纵向道路⑴和横向道路⑵的最外侧机动车道上,所述进ロ匝道(3b)和出口匝道(3a)均呈弧形与环形立交桥(3)以圆弧过渡形式连接。所述进ロ匝道(3b)供同一路段左右拐弯车辆一同行驶至环形立交桥(3)上分流左右拐,所述出口匝道(3a)供直接右转弯车辆和环形立交桥(3)上右拐弯车辆一同驶出环形立交桥(3)。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十字路无障碍全能通组合式交通枢纽,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纵向道路(I)、横向道路(2)、环形立交桥(3)、弧形横跨桥(4)、隧道(5)、人行道(6)、椭圆形转盘(8),使人车分流,不设红绿灯等待限行,车辆全方位畅通,減少十字路段交通车辆拥堵。
全文摘要
十字路无障碍全能通组合式交通枢纽,是一种涉及道路交通在十字路段组合式交通设施。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十字路段人车同道争行、设置红绿灯等待限行所造成的行人不便、车辆拥堵等问题,设置十字路段人行道(6)在同一地平面上通过椭圆形转盘(8)全方位连通,实现人车分流保障行人行走方便安全;设置十字路段纵向道路地下隧道(5),保障纵向道路(1)直行车辆直线行驶;设置十字路段横向道路弧形横跨桥(4),保障横向道路(2)直行车辆直线行驶;设置环形立交桥(3),保障纵向道路(1)横向道路(2)所有左拐弯车辆和右拐弯车辆全方位畅通。
文档编号E01C1/04GK102660914SQ201210158419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赵树峰, 赵鹏 申请人:赵树峰, 赵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