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桥面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976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桥面吊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面吊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斜拉桥的钢箱梁的新型桥面吊机。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斜拉桥钢箱梁的安装施工采用桥面吊机施工。国内桥面吊机的研制,有的采用挂篮技术改制,有的采用国外的公司设计但是和国内的规范和情况不符。有的起吊幅度小,有的调节及行走困难,安
全性差。桥面吊机主吊架整体式和分离式无法合并使用,桥面吊机行走系统较慢,且存在 很大的危险性。桥面吊机的吊具扁担梁是完成不同长度梁段的吊装时需要更换。调整钢箱梁的横坡能力不足。纵移系统的范围较小,横移系统无法发挥作用。桥面吊机主桁架材料钢板焊接材料,质量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分离和整体式使用,一次快速行走,可以在吊装中调整吊装的钢箱梁的纵横坡度,易于加工的新型桥面吊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桥面吊机,它至少包括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以及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其特征是空间桁架的底部为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的顶部前端为桥面吊机提升系统,空间桁架与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之间还连接有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所述的桥面吊机行走系统包括后行走梁、后锚固系统、前行走梁、行走千斤顶、前支腿千斤顶,在已完成施工的钢箱梁上分别架设后行走梁及前行走梁,空间桁架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前行走梁及后行走梁上,后行走梁上还固定有行走千斤顶,行走千斤顶的活塞端与空间桁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空间桁架的后端下部固定有后锚固系统,后锚固系统对应的钢箱梁处预留有固定孔,吊装机移动到位后空间桁架下部的后锚固系统延伸至钢箱梁上对应的固定孔内,空间桁架前端的桁架前节点的外侧固定有前支腿千斤顶。所述的空间桁架主要左右两组桁架主体通过平联构成的框架结构,每组桁架主体均是由桁架下纵梁、桁架立柱及桁架上纵梁构成,桁架立柱垂直布置,桁架下纵梁和桁架上纵梁水平布置;桁架立柱的底部与桁架下纵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构成桁架前节点;桁架立柱的顶部与桁架上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桁架立柱的顶部与桁架下纵梁的后端还连接有桁架斜拉带,桁架斜拉带与桁架下纵梁连接处构成的桁架后节点,桁架上纵梁的前端与桁架立柱的底部连接有桁架斜撑。所述的左右两组桁架主体的两桁架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桁架平联,两桁架前节点之间为桁架前节点平联,两桁架后节点之间为桁架后节点平联,两组桁架上纵梁的前后节点处分别通过桁架上纵梁前平联以及桁架上纵梁后平联固定。所述两桁架后节点之间的桁架后节点平联正下方为行走系统的后行走梁,桁架后节点平联的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出与后行走梁滑动连接的机构;将前行走梁布置在左右两桁架下纵梁正下方的位置,两桁架前节点均向下延伸出与前行走梁滑动连接的机构。所述的桥面吊机提升系统包括吊具扁担梁、千斤顶卷线架、吊装千斤顶、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空间桁架的桁架上纵梁前端上部分别固定有千斤顶卷线架和吊装千斤顶,吊装绳索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千斤顶卷线架上,绳索的另一端经吊装千斤顶与吊具扁担梁固定连接,绳索与吊具扁担梁的固定处还布置有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所述的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是由纵移千斤顶、纵移平台、横移平台、横移千斤顶组成,纵移平台是滑动连接在空间桁架的桁架上纵梁前端上部,横移平台是滑动连接在纵移·平台上,桥面吊机提升系统则固定在横移平台上。所述的桁架上纵梁前端上部还固定有纵移千斤顶,纵移千斤顶的活塞端固定连接在纵移平台侧部,纵移平台上还固定有横移千斤顶,横移千斤顶的活塞端固定连接在横移平台侧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桥面吊机主吊架均采用空间桁架设计,采用分离式特点在于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两吊机间距,适用性较强。(2)桥面吊机提升系统采用千斤顶,易于微调安装。(3)桥面吊机行走系统采用前行走轨道和后行走轨道两部分。千斤顶顶推前进,安全快速。(4)桥面吊机的吊具扁担梁是通过和桥面吊机的主桁架配合完成不同长度梁段的吊装。并且可通过吊具调整钢箱梁的横坡。(5)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可以在横向和纵向移动调整吊点位置。
(6)桥面吊机主桁架材料采用型钢材料,比同类中的钢板焊接材料易于加工。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桥面吊机立面图;图2为图I的A-A断面图;图3为图I的B-B断面图。图中1、后行走梁;2、后锚固系统;3、桁架后节点;4、桁架下纵梁;5、桁架斜拉带;
6、桁架立柱;7、桁架上纵梁;8、桁架前节点;9、纵移千斤顶;10、纵移平台;11、桁架斜撑;12、前行走梁;13、吊具扁担梁;14、横移平台;15、千斤顶卷线架;16、吊装千斤顶;17、行走千斤顶;18、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19、桁架平联;20、横移千斤顶;21、前支腿千斤顶;22、桁架前节点平联;23、桁架后节点平联;24、桁架上纵梁前平联;25、桁架上纵梁后平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图I的本新型桥面吊机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主要由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以及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组成。本桥面吊机主吊架采用空间桁架设计,空间桁架的底部为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的顶部前端为桥面吊机提升系统,通过桥面吊机提升系统进行吊装钢箱梁作业,空间桁架与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之间还连接有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钢箱梁由桥面吊机提升系统吊起后,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能够调整桥面吊机提升系统的纵横向位置,从而对起吊的钢箱梁位置进行精确调整,钢箱梁调整到位后完成该阶段钢箱梁的吊装施工。实施例2桥面吊机行走系统包括后行走梁I、后锚固系统2、前行走梁12、行走千斤顶17、前支腿千斤顶21。本吊装机是在以完成施工的钢箱梁上分别架设后行走梁I及前行走梁12,并将空间桁架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前行走梁12及后行走梁I上,后行走梁I上还固定有行走千斤顶17,行走千斤顶17的活塞端与空间桁架的后端固定连接,采用千斤顶顶推带动吊装机前进,安全快速;同时空间桁架的后端下部还固定有后锚固系统2,后锚固系统2对应 的钢箱梁处预留有固定孔,吊装机移动到位后空间桁架下部的后锚固系统2延伸至钢箱梁上对应的固定孔内,对吊装机整体进行限位固定,需要移动时再解除后锚固系统2与钢箱梁之间的连接。实施例3空间桁架主要左右两组桁架主体通过平联构成的框架结构,每组桁架主体均是由桁架下纵梁4、桁架立柱6及桁架上纵梁7构成,桁架立柱6垂直布置,桁架下纵梁4和桁架上纵梁7水平布置;桁架立柱6的底部与桁架下纵梁4的前端固定连接,构成桁架前节点8 ;桁架立柱6的顶部与桁架上纵梁7的后端固定连接,同时桁架立柱6的顶部与桁架下纵梁4的后端还连接有桁架斜拉带5,桁架斜拉带5与桁架下纵梁4连接处构成的桁架后节点3,桁架上纵梁7的前端与桁架立柱6的底部连接有桁架斜撑11,使得本空间桁架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左右两组桁架主体的两桁架立柱6之间固定连接桁架平联19,两桁架前节点8之间为桁架前节点平联22,两桁架后节点3之间为桁架后节点平联23,两组桁架上纵梁7的前后节点处分别通过桁架上纵梁前平联24以及桁架上纵梁后平联25固定。为了配合本实施例所述的空间桁架结构,如图2所示,将本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的后行走梁I布置在左右两桁架下纵梁4之间的位置,同时在桁架后节点平联23的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出与后行走梁I滑动连接的机构;同时如图3所示,将前行走梁12布置在左右两桁架下纵梁4正下方的位置,两桁架前节点8均向下延伸出与前行走梁12滑动连接的机构;从而实现了空间桁架与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的相互配合,两桁架前节点8的外侧位置为桁架前节点平联22,而两桁架前节点8的外侧位置则各固定有一个前支腿千斤顶21,吊装过程中,空间桁架前端通过左右俩前支腿千斤顶21进行支撑,保证了吊装过程的稳定性。上述的桁架主体各部分均采用型钢材料,比同类中的钢板焊接材料易于加工。实施例4桥面吊机提升系统包括吊具扁担梁13、千斤顶卷线架15、吊装千斤顶16、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18。空间桁架的桁架上纵梁7前端上部分别固定有千斤顶卷线架15和吊装千斤顶16,吊装绳索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千斤顶卷线架15上,绳索的另一端经吊装千斤顶16与吊具扁担梁13固定连接,绳索与吊具扁担梁13的固定处还布置有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18,通过启动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18能够调整吊具扁担梁13的悬吊位置,从而调整所吊箱梁的角度。吊装时,将吊具扁担梁13和需要吊装的钢箱梁连接,启动吊装千斤顶16,启动过程中可通过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18调整箱梁角度,调整完毕后,启动吊装千斤顶16开始吊装,将钢箱梁起吊至设计标高。实施例5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是由纵移千斤顶9、纵移平台10、横移平台14、横移千斤顶20组成。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是固定在空间桁架与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之间,其中纵移平台 10是滑动连接在空间桁架的桁架上纵梁7前端上部,横移平台14是滑动连接在纵移平台10上,桥面吊机提升系统则固定在横移平台14上,桁架上纵梁7前端上部还固定有纵移千斤顶9,纵移千斤顶9的活塞端固定连接在纵移平台10侧部,通过驱动纵移千斤顶9推动纵移平台10的纵向移动,纵移平台10上还固定有横移千斤顶20,横移千斤顶20的活塞端固定连接在横移平台14侧部,通过驱动横移千斤顶20推动横移平台14的横向移动。钢箱梁起吊至设计标高后,使用纵移千斤顶9、横移千斤顶20调整位置,还可再使用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18调整箱梁角度,调整到位后锚固钢箱梁,完成施工。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权利要求1.新型桥面吊机,它至少包括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以及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其特征是空间桁架的底部为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的顶部前端为桥面吊机提升系统,空间桁架与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之间还连接有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桥面吊机行走系统包括后行走梁、前行走梁、行走千斤顶,在已完成施工的钢箱梁上分别架设后行走梁及前行走梁,空间桁架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前行走梁及后行走梁上,后行走梁上还固定有行走千斤顶,行走千斤顶的活塞端与空间桁架的后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空间桁架的后端下部固定有后锚固系统,后锚固系统对应的钢箱梁处预留有固定孔,吊装机移动到位后空间桁架下部的后锚固系统延伸至钢箱梁上对应的固定孔内,空间桁架前端的桁架前节点的外侧固定有前支腿千斤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空间桁架主要左右两组桁 架主体通过平联构成的框架结构,每组桁架主体均是由桁架下纵梁、桁架立柱及桁架上纵梁构成,桁架立柱垂直布置,桁架下纵梁和桁架上纵梁水平布置;桁架立柱的底部与桁架下纵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构成桁架前节点;桁架立柱的顶部与桁架上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桁架立柱的顶部与桁架下纵梁的后端还连接有桁架斜拉带,桁架斜拉带与桁架下纵梁连接处构成的桁架后节点,桁架上纵梁的前端与桁架立柱的底部连接有桁架斜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两组桁架主体的两桁架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桁架平联,两桁架前节点之间为桁架前节点平联,两桁架后节点之间为桁架后节点平联,两组桁架上纵梁的前后节点处分别通过桁架上纵梁前平联以及桁架上纵梁后平联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两桁架后节点之间的桁架后节点平联正下方为行走系统的后行走梁,桁架后节点平联的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出与后行走梁滑动连接的机构;将前行走梁布置在左右两桁架下纵梁正下方的位置,两桁架前节点均向下延伸出与前行走梁滑动连接的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桥面吊机提升系统包括吊具扁担梁、千斤顶卷线架、吊装千斤顶、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空间桁架的桁架上纵梁前端上部分别固定有千斤顶卷线架和吊装千斤顶,吊装绳索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千斤顶卷线架上,绳索的另一端经吊装千斤顶与吊具扁担梁固定连接,绳索与吊具扁担梁的固定处还布置有箱梁坡度调整千斤顶。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是由纵移千斤顶、纵移平台、横移平台、横移千斤顶组成,纵移平台是滑动连接在空间桁架的桁架上纵梁前端上部,横移平台是滑动连接在纵移平台上,桥面吊机提升系统则固定在横移平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桥面吊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桁架上纵梁前端上部还固定有纵移千斤顶,纵移千斤顶的活塞端固定连接在纵移平台侧部,纵移平台上还固定有横移千斤顶,横移千斤顶的活塞端固定连接在横移平台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桥面吊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斜拉桥的钢箱梁的新型桥面吊机,它至少包括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以及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其特征是空间桁架的底部为桥面吊机行走系统,空间桁架的顶部前端为桥面吊机提升系统,空间桁架与桥面吊机提升系统之间还连接有桥面吊机纵横移系统。它可以分离和整体式使用,一次快速行走,可以在吊装中调整吊装的钢箱梁的纵横坡度,易于加工。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2766975SQ20122033999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4日
发明者柳鑫星, 张明闪, 施津安, 彭武, 张雪松, 齐鹏, 马建磊, 宁凯, 封旭涛, 谢子安, 刘国鹏, 周林, 涂哲 申请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