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倾式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45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倾式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的公路隔离栏或公路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城市道路管理已日显重要。各城市越来越多地采用护栏分道维护交通秩序,规范交通行为。现有的护栏一般都是固定连接排列成行,当车辆与护栏有少许碰撞时,就会撞落、撞坏反光轮廓标、立柱盖帽,固定连接部件以及护栏会因碰擦导致变形、甚至损坏。机动车辆越来越多,日常的轻微碰撞会时有发生,实难避免,无论追责还是维修成本都很高。破损的护栏存在安全隐患,在川流不息的道路上维修作业,无论从安全,还是经济角度考虑,都是大问题。若不及时维修,残缺、破损的护栏会丧失其本来规范交通行为的功能,同时也会影响城市的形象。现有的护栏在底座与立柱及立柱与栅栏棒杆之间都采用刚性固定连接,这种结构在遇外力冲击式,会直接损坏连接件和护栏,甚至造成整排护栏的倾倒、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可倾式防撞护栏,护栏受到撞击时可以倾斜,倾斜过程中延长了撞击时间,减少了瞬时冲击力避免护栏被损坏,事后护栏可自动复位,或者很容易地被扶正。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倾式防撞护栏,包括横杆,立柱、底盘和底座,横杆安装在立柱侧面,立柱套设在底盘上,底盘设置在底座上;立柱中设有拉紧装置,上述拉紧装置的上端连接在立柱上,拉紧装置的下端穿过底盘和底座并连接在底座上,将立柱、底盘和底座拉紧。优化的,所述拉紧装置为拉簧,拉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拉环和下拉环,上拉环由穿过的上支撑杆连接在立柱上,下拉环由穿过的下支撑杆连接在底座上。优化的,所述的上支撑杆为螺栓,螺栓同时将护栏横杆固定在立柱上。优化的,所述的底座与底盘接触面为相互配合的凹凸型。优化的,所述的底盘与立柱连接部位的横截面为矩形,立柱的横截面为矩形。优化的,所述的横杆端部设有回复装置,所述回复装置包括弹簧、螺栓、压板和盖板,螺栓压缩弹簧后穿过压板连接在盖板,弹簧和螺栓置于横杆内,压板与横杆固定连接,盖板设有用于固定在立柱上安装孔。优化的,所述压板设有卡部,卡部嵌入横杆内并由螺栓固定连接在横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护栏在受到撞击时可以倾斜错位,避免刚性损坏和倒塌,撞击后可轻易地复位护栏,降低了维修时间和成本,减少了维修的风险。

[0015]图1为可倾式防撞护栏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可倾式防撞护栏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是可倾式防撞护栏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1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护栏的材料一般为中空结构,比如空心钢管、铝合金等。一种可倾式防撞护栏,包括横杆5、立柱1、底盘2和底座3。横杆5安装在立柱I侧面,横杆5 —般是两根上下平行地安装在立柱I间,起连接立柱I和隔断路面的作用,横杆5之间还可安装数根垂直栏杆。立柱I为中空的套筒型,底盘2的上部设有与立柱I中空配合的衔接部,立柱I套设在底盘2上。底座3周面设有安装孔,可以固定在地面上,可以钢钉固定,也可以用膨胀螺栓固定。底盘2和底座3为两个独立的部件,底盘2中空,底盘2底面安放在底座3上部,底盘2底面开有通孔,立柱I中的拉紧装置可以穿过通孔与底座3连接,当然底座3上也可开设与底盘2 —样的通孔,以方便立柱I中的拉紧装置穿过底盘2、底座3安装。立柱I中设有拉紧装置4,拉紧装置4的上下端有拉环或者其连接部件,上述拉紧装置4的上端连接在立柱I上,譬如立柱I内侧面设有挂钩,挂钩可以钩住拉紧装置4上端的环;底盘2底面开有通孔,拉紧装置4下端可以穿过底盘2,拉紧装置4下端的拉环或者其他连接部件与底座3的连接部件相连,起到限制或者固定拉紧装置4下端的作用;底座3也可开设与底盘2底面上一样的通孔,拉紧装置4的下端可以穿过底盘2和底座3,在底座3的下端面将拉紧装置4的下端固定,拉紧装置将立柱1、底盘2和底座3拉紧,防撞护栏实现要求的使用形态。当立柱I倾斜时,立柱I带动底盘2 —起倾斜,而底座3被固定在地面上不能移动,使得底盘2与底座3分离发生位移,底盘2相对于立柱I上不会位移或者错位,而拉紧装置4拉紧这立柱I和底座3,当拉紧装置4被拉伸时复力增大。当迫使立柱I倾斜的外力消失时,拉紧装置4的回复力拉动立柱I复位,实现了护栏的自动复位。不同弹性系数的拉紧装置4可以根据需要选取。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就是拉紧装置4上、下端设有拉环,支撑杆41可以穿过拉环孔,将拉环的上、下端固定在特定位置。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拉紧装置4为拉簧,拉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拉环和下拉环,上拉环由穿过地上支撑杆41连接在立柱I上,下拉环由穿过的下支撑杆41连接在底座3上。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拉紧装置4为拉簧,拉簧的上、下端设有拉环,支撑杆41可以闯过拉环孔,将拉环的上下端固定在特定位置。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上支撑杆41为螺栓,螺栓同时将护栏横杆5固定在立柱I上。横杆5亦需要与立柱I连接,实践中,横杆5与立柱I可焊接,也可卡接;附图1实施例的支撑杆41为螺栓,横杆5的端部设有盖板54,盖板54—侧设有安装部可与横杆5通过螺栓连接,同时盖板54的板面也有安装孔,螺栓穿过立柱I的盖板54,将横杆5固定在立柱I上。当然,盖板54与横杆5、立柱I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栓51连接,也可以柱销等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底座3与底盘2接触面为相互配合的凹凸型。凹凸型配合方便底盘2与底座3的定位,更加方便安装,以及立柱I更好的自动回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底盘2与立柱I连接部位的横截面为矩形,立柱I的横截面为矩形。立柱I外形为立柱1,即立柱I的侧面都是平面,可以方便横杆5的安装。[0023]图2是横杆5带有回复装置的优化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2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横杆5端部设有回复装置,所述回复装置包括弹簧52、螺栓51、压板53和盖板54,螺栓51穿过弹簧52、压板53、盖板54后连接在盖板54上,弹簧52和螺栓51置于横杆5内,压板53与横杆5固定连接,盖板54设有与立柱I连接的安装孔。螺栓51的栓体上套设弹簧52,螺栓51穿过压板53和压盖后压缩弹簧52,螺帽安装在螺栓51的螺纹上,将上述的弹簧52、螺栓51、压板53和盖板54组成一体,在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相互压紧。压板53在盖板54和横杆5中间,压板53与横杆5固定连接,起固定或者限制横杆5位置作用。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者是卡接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当横杆5相对立柱I发生倾斜时,横杆5带动压板53 —同运动,压板53与盖板54发生相对位移,但在螺栓51和弹簧52作用下,压板53与盖板54只能有限位移,在外力解除后,压板53与盖板54在弹力回复原位,横杆5与立柱I回复原位。上述回复装置的安装步骤是,将螺栓51的栓体依次穿过弹簧52、压板53、盖板54后安装螺帽,然后将回复装置置于横杆5中并将横杆5与压板53固定,固定的方式有焊接、卡接等。固定横杆5和立柱I时,将横杆5上回复装置的盖板54置于立柱I合适位置,然后固定连接,如焊接、铆接等。图2的实施例,盖板54与立柱I是螺栓连接,螺栓51将横杆5紧固在立柱I上,并起连接拉紧装置4的作用。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压板53设有卡部,卡部嵌入横杆5内并由螺栓51固定连接在横杆5上。横杆5与压板53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以及重复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护栏在受到撞击时可以倾斜错位,避免刚性损坏和倒塌,撞击后可轻易地复位护栏,降低了维修时间和成本,减少了维修的风险。
权利要求1.一种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5),立柱(I)、底盘(2)和底座(3),横杆(5 )安装在立柱(I)侧面,立柱(I)套设在底盘(2 )上,底盘(2 )设置在底座(3 )上;立柱(I)中设有拉紧装置(4 ),上述拉紧装置(4 )的上端连接在立柱(I)上,拉紧装置(4 )的下端穿过底盘(2)和底座并(3)连接在底座(3)上,将立柱(I)、底盘(2)和底座(3)拉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装置(4)为拉簧,拉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拉环和下拉环,上拉环由穿过上支撑杆(41)连接在立柱(I)上,下拉环由下支撑杆(41)连接在底座(3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杆(41)为螺栓,螺栓同时将护栏的横杆(5)固定在立柱(I)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种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3)与底盘(2)接触面为相互配合的凹凸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与立柱(I)连接部位的横截面为矩形,立柱(I)的横截面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种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5)端部装有回复装置,所述回复装置包括弹簧(52)、螺栓(51)、压板(53)和盖板(54),螺栓(51)穿过弹簧(52)、压板(53)、盖板(54)后连接在盖板(54)上,弹簧(52)和螺栓(51)安装在横杆(5 )内,压板(53 )与横杆(5 )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3)设有卡部,卡部嵌入横杆(5)内并由螺栓(51)固定在横杆(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倾式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立柱、底盘和底座,横杆安装在立柱侧面,立柱套设在底盘上,底盘设置在底座上;立柱中设有拉紧装置,上述拉紧装置的上端连接在立柱上,拉紧装置的下端穿过底盘和底座并连接在底座上,将立柱、底盘和底座拉紧。本护栏在受到撞击时可以倾斜错位,避免刚性损坏和倒塌,撞击后可轻易地复位护栏,降低了维修时间和成本,减少了维修的风险。
文档编号E01F15/04GK203066001SQ2012206599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周康伟 申请人:周康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