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49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路面高架桥的施工都是分部进行的,即先进行立柱施工脚手架的搭设,以完成桥梁立柱的施工;在立柱形成后再进行立柱上的桥梁盖梁的施工,这时的施工就需要拆除原先搭设的立柱施工脚手架,转而为满堂支架的搭设,便于进行立柱上的盖梁施工。这时如果在交通相对繁忙的城区进行超高桥梁的工程施工,比如发明人曾遇见的某高架立交桥,桥面离地面最高点有32m,立柱高度多在15m以上,要采用钻孔桩加承台基础,下部结构为高立柱加大悬臂盖梁,上部采用预制箱梁,架桥机架设;当时盖梁悬臂的两端已处于两侧匝道上方,施工时地面道路要通行施工车辆,两边匝道上交通又不能中断,因此原先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满堂支架体系变得很不适用;而立柱上设预埋件的方案存在着立柱外观受损和焊接安全可靠性的隐患。因此,如何合理确定施工支架形式,以确保桥下交通正常通行,确保立柱盖梁施工支架体系安全稳定,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减少对周边居民影响等均是目前类似桥梁建设中需待解决的难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大挑臂盖梁与立柱的支架一体化施工方法,见图3,其中支架搭设第二阶段就包括钢管柱与立柱的连接施工,这时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来保证后续的施工安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 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包括钢管柱和立柱,在钢管柱上沿高度位置每间隔5-10米搭设第一连系杆作彼此相接;相对高度位置上的立柱也搭设有一圈抱箍,所述抱箍与钢管柱之间设有第二连系杆相连。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箍由4根呈直角交错分布的16#槽钢构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系杆和第二连系杆都为16#槽钢。由于高架桥梁立柱的高度往往高达数十米,在大挑臂盖梁与立柱的支架一体化施工中的钢管柱也要求有同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能就地取材,利用槽钢将二者通过抱箍加连系杆的方式进行框架式相连,彼此支承,取得很好的稳定效果,改变了以往立柱施工中满堂脚手架的搭设方式,有效地节约施工材料和劳动力的使用,加快了施工进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0011 ] 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背景技术中的大挑臂盖梁与立柱的支架一体化施工图。图中:1钢管柱、2立柱、3抱箍、4第一连系杆、5第一连系杆、6基建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钢管柱I支承在基建平台6上,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是在钢管柱I上沿高度位置上,每间隔5-10米搭设第一连系杆4作彼此相接;在相对高度位置上的立柱2也搭设有一圈抱箍3,抱箍3与钢管柱I之间设有第二连系杆5相连。为了取材方便,第一连系杆4和第二连系杆5都米用16#槽钢,抱箍3也是由4根呈直角交错分布的16#槽钢组装而成。连系杆和抱箍均采用吊机吊装到位,由安装人员站在曲臂登高车上进行安装,采用螺栓连接。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包括钢管柱(I)和立柱(2),其特征在于,在钢管柱(I)上沿高度位置每间隔5-10米搭设第一连系杆(4)作彼此相接;相对高度位置上的立柱(2)也搭设有一圈抱箍(3),所述抱箍(3)与钢管柱(I)之间设有第二连系杆(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3)由4根呈直角交错分布的16#槽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系杆(4)和第 二连系杆(5)都为16#槽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应用在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之间的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管柱和立柱,在钢管柱上沿高度位置每间隔5-10米搭设第一连系杆作彼此相接;相对高度位置上的立柱也搭设有一圈抱箍,抱箍与钢管柱之间设有第二连系杆相连。本实用新型就地取材,将桥梁立柱施工中的钢管柱与立柱通过抱箍加连系杆的方式进行框架式相连,彼此支承,取得很好的稳定效果,改变了以往立柱施工中满堂脚手架的搭设方式,有效地节约施工材料和劳动力的使用,加快了施工进度。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3080414SQ2012206690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陈军, 周松国, 杨血烽, 周剑宏, 王金焕, 朱万桂, 周永福, 傅婧, 翁伟祥 申请人: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