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路机控制设备、系统、方法及压路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231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压路机控制设备、系统、方法及压路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路机控制设备、系统、方法及压路机,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该设备包含: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以使得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由此避免了单纯采用双轮起振模式所导致的第二振动轮影响施工区域之外的已压实路面的密实度的缺陷。
【专利说明】压路机控制设备、系统、方法及压路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路机控制设备、压路机控制系统、压路机控制方法及压路机。
【背景技术】
[0002]双振动轮压路机是一种路面施工设备,主要用于浙青道路路面的浙青层和水稳层的压实作业。目前市场上的双振动轮压路机在开始进行一段浙青路面的振动压实时,往往都是开启双轮振动模式。这样在前振动轮开始振动碾压时,后振动轮却还在施工区域之外,而后振动轮所处的位置往往是之前已经完成振动碾压的路面,如果后振动轮再次对其进行碾压的话有会影响已压实路面的密实度,严重时还会破坏浙青路面。
[0003]另外,某些压路机带有单轮起振模式,驾驶人员可以选择单轮起振模式或双轮起振模式,即,在压路机双轮进入施工区域之前,开启单轮起振模式,在进入施工区域之后再开启双轮起振模式,这样可解决上述仅存在双轮振动模式所导致的影响已压实路面的密实度的缺陷。然而,单轮起振模式与双轮起振模式的切换需要由驾驶人员手动进行切换,这样一方面操作切换的时机往往驾驶人员把握不准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手动操作环节,影响了施工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路机控制设备、压路机控制系统、压路机控制方法及压路机,其可实现单轮起振模式与双轮起振模式之间的自动且准备的切换。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路机控制设备,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该设备包含: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以使得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
[0006]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路机控制系统,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该系统包含: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上述压路机控制设备。
[0007]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路机,该压路机包含上述压路机控制系统。
[0008]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路机控制方法,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该方法包含: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根据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以使得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在第一振动轮进入施工区域时,控制其起振且第二振动轮不振动,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判断第二振动轮何时进入施工区域,并在其进入施工区域时,控制该第二振动轮起振。另外,在第一振动轮离开施工区域时,可控制其不振动且第二振动轮继续振动,之后根据所述行走速度判断第二振动轮何时离开施工区域,并在其离开施工区域时,控制其停止振动。藉此,可实现双振动轮的分时起振,保证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避免了单纯采用双轮起振模式所导致的第二振动轮影响施工区域之外的已压实路面的密实度的缺陷。
[0010]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路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路机的工作原理图;以及
[0014]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路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 压路机Ia 第一振动轮
[0017]1b 第二振动轮 10 速度传感器
[0018]20 控制设备 210 接收装置
[0019]220 控制装置 W 施工区域
[0020]S 施工区域长度L 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路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路机的工作原理图,图2示出了压路机I在不同时刻于施工区域W内的工作情形。在时刻tl处,第一振动轮Ia开始进入施工区域W,并开始振动;在时刻t2处,第二振动轮Ib开始进入施工区域W,并开始振动;在时刻t3处,第一振动轮Ia开始离开施工区域W,并停止振动;以及在时刻t4处,第二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W,并停止振动。
[0023]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路机控制系统,该压路机I包含第一振动轮Ia及第二振动轮lb,该系统包含:速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所述压路机I的行走速度;以及压路机控制设备20。该压路机控制设备20包含:接收装置210,用于接收所述压路机I的行走速度;及控制装置220,用于根据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Ia及第二振动轮lb,以使得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藉此,可避免单纯采用双轮起振模式所导致的第二振动轮影响施工区域之外的已压实路面的密实度的缺陷。
[0024]具体而言,所述控制装置可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压路机I的第一振动轮Ia开始进入施工区域W时,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Ia起振(可通过控制第一振动轮Ia所对应的振动泵电比例阀来实现;通过该电比例阀,还可控制第一振动轮的振幅),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I自所述第一振动轮Ia开始进入施工区域W时起的行走距离(例如,可通过速度与时间的积分公式得出);及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Ia与所述第二振动轮Ib之间的轴距L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Ib开始进入施工区域W,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Ib起振(可通过控制第二振动轮Ib所对应的振动泵电比例阀来实现;通过该电比例阀,还可控制第二振动轮Ib的振幅)。藉此,通过计算压路机自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起的行走距离,并将其与轴距进行比较,以判断第二振动轮是否开始进入施工区域,并在其进入施工区域时控制其起振,由此可实现第二振动轮起振的精确自动控制,且避免了单纯采用双轮起振模式所导致的第二振动轮影响施工区域之外的已压实路面的密实度的缺陷。
[0025]其中,控制装置判断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是否开始进入施工区域可通过根据驾驶员输入的指令来进行判断,亦可通过其他自动方式进行判断,例如可在施工区域设置接近开关,其在检测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时,可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藉此控制装置可判断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所知的其他判断第一振动轮是否开始进入施工区域的方法亦适用于此。
[002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220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压路机I的第一振动轮Ia开始离开施工区域W时,控制该第一振动轮Ia停止振动,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I自所述第一振动轮Ia开始离开施工区域W时起的行走距离;以及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Ia与所述第二振动轮Ib之间的轴距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Ib开始离开施工区域W,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Ib停止振动。藉此,可实现压路机在离开施工区域时的停振自动控制,避免离开施工区域的第一振动轮影响施工区域之外的已压实路面的密实度。
[0027]其中,控制装置判断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是否开始离开施工区域可通过驾驶员输入的指令来进行判断,亦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自动判断:所述接收装置210还用于接收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S ;所述控制装置220根据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S以及所述压路机I自所述第一振动轮Ia开始进入施工区域W时起的行走距离,确定所述压路机I的第一振动轮Ia是否开始离开施工区域W (即,在所述施工区域W的长度S等于所述压路机I自所述第一振动轮Ia开始进入施工区域W时起的行走距离时,确定所述压路机I的第一振动轮Ia开始离开施工区域W)。
[0028]进一步地,所述接收装置210还用于接收所述压路机I的行驶方向;所述控制装置220还用于:在所述行驶方向为向前行驶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振动轮Ia为前振动轮,所述第二振动轮Ib为后振动轮;及在所述行驶方向为向后行驶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振动轮Ia为后振动轮,所述第二振动轮Ib为前振动轮。藉此,本发明可适用于向前行驶方向及向后行驶方向的情形,具备更广泛的适应性。其中所述行驶方向可由控制装置通过速度传感器得到,亦可根据驾驶员通过行走手柄输入的指令得到。
[0029]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路机,该压路机包含上述压路机控制系统。
[003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路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相应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路机控制方法,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该方法包含: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根据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以使得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
[0031]具体而言,在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起振,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以及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与所述第二振动轮之间的轴距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起振。在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时,控制该第一振动轮停止振动,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以及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与所述第二振动轮之间的轴距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停止振动。有关该方法的具体细节及益处与上述针对控制设备的描述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003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4]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压路机控制设备,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含: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以使得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起振,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及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与所述第二振动轮之间的轴距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起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时,控制该第一振动轮停止振动,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以及 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与所述第二振动轮之间的轴距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停止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以及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确定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是否开始离开施工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驶方向;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在所述行驶方向为向前行驶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振动轮为前振动轮,所述第二振动轮为后振动轮;及 在所述行驶方向为向后行驶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振动轮为后振动轮,所述第二振动轮为前振动轮。
6.一种压路机控制系统,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 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要求所述的控制设备。
7.—种压路机,其特征在于,该压路机包含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
8.—种压路机控制方法,该压路机包含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 根据所述行走速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及第二振动轮,以使得处于施工区域内的振动轮振动且处于施工区域外的振动轮不振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控制所述第一振动轮起振,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以及 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与所述第二振动轮之间的轴距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起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时,控制该第一振动轮停止振动,并根据所述行走速度,计算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以及 在所述行走距离达到所述第一振动轮与所述第二振动轮之间的轴距时,确定所述第二振动轮开始离开施工区域,并控制所述第二振动轮停止振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 根据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以及所述压路机自所述第一振动轮开始进入施工区域时起的行走距离,确定所述压路机的第一振动轮是否开始离开施工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压路机的行驶方向; 在所述行驶方向为向前行驶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振动轮为前振动轮,所述第二振动轮为后振动轮;以及 在所述行驶方向为向后行驶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振动轮为后振动轮,所述第二振动轮为前振动轮。
【文档编号】E01C19/28GK103898828SQ20141010520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陈翔, 吴双生, 刘仕奇, 傅盛荣, 李燕平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