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792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用于制造附着有养植槽的防撞墙,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及拉杆;第二模板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第一侧板底部与第二侧板底部连接,形成与养植槽匹配的凹槽;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通过拉杆相互连接,第二模板的底部悬空设置,第二模板的底部与第一模板及第三模板之间形成与防撞墙结构匹配的模腔。如此,可在模腔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型,得到防撞墙。第二模板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形成与养植槽匹配的凹槽,也就是说悬挑结构的养植槽可与防撞墙主体部分一并一次浇筑完成,无需另行施工完成,操作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防撞墙的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建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防撞墙的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防撞墙,是土木工程中用于公路、铁路的两侧墙体部分,多用于高架桥、空中公路、高架铁路等,其作为桥梁的两侧安全保障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防撞墙的作用不仅仅止步于安全保障,还可在防撞墙上设计用来养植物的养植槽,从而即对道路提供了安全保障,还可以绿化环境。
[0003]一般地,为了不占用道路的通行面积,养植槽附着设置于防撞墙的外侧面。也就是说该附着的养植槽采用的是悬挑结构,然而,在路桥防撞墙的施工过程均为人工操作,养植槽悬设于空中,必然导致施工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墙的施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用于制造附着有养植槽的防撞墙,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及拉杆;
[0006]第二模板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第一侧板的底部与第二侧板的底部连接,形成与养植槽匹配的凹槽;
[0007]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通过拉杆相互连接,第一模板与第一侧板间隔设置,第三模板与第二侧板间隔设置,第二模板的底部悬空设置,第二模板的底部与第一模板及第三模板之间形成与防撞墙结构匹配的模腔。
[0008]进一步地,第一模板顶部与第一侧板顶部、第一模板顶部与第三模板、第一模板底部与第三模板底部和/或第二侧板顶部与第三模板顶部通过拉杆连接。
[0009]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或第三模板对应于拉杆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开设有连接槽,拉杆与对应的连接槽连接,以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相互连接。
[0010]进一步地,拉杆两端设置有调节螺纹,拉杆端部对应调节螺纹处设置有螺母。
[0011]进一步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松紧件,第一侧板通过松紧件与第二侧板连接,以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间距微调设置。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钢板,钢板预埋于模腔内,且对应于防撞墙的预设横梁处。
[0013]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或第三模板背向模腔的一侧设置有十字加强架。
[0014]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或第三模板朝向模腔的表面为平滑表面。
[0015]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的长度为2.5米至3.5米。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利用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通过拉杆相互连接,形成与防撞墙结构匹配的模腔,从而可在模腔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型,得到防撞墙。其中,第二模板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形成与养植槽匹配的凹槽,也就是说悬挑结构的养植槽可与防撞墙主体部分一并一次浇筑完成,无需另行施工完成,操作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的第一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的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的第三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第一模板;20、第二模板;210、第一侧板;220、第二侧板;230、凹槽;240、松紧件;30、第三模板;40、拉杆;50、连接件;510、连接槽;60、十字加强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的组合。
[0027]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用于制造附着有养植槽的防撞墙。施工装置包括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第三模板30及拉杆40。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通过拉杆40相互连接,第二模板20的底部悬空,第二模板20的底部与第一模板10及第三模板30之间形成与防撞墙结构匹配的模腔。其中,第二模板20包括第一侧板210及第二侧板220,第一侧板210与第二侧板220相对设置,且第一侧板210的底部与第二侧板220的底部连接,形成与养植槽匹配的凹槽230。第一模板10与第一侧板210间隔设置,第三模板30与第二侧板220间隔设置,第二模板20的底部悬空设置,从而养植槽的槽壁与防撞墙的主体部分连通为一体,也就是说悬挑结构的养植槽可与防撞墙主体部分一并一次浇筑完成,无需另行施工完成,待模腔内的混凝土成型后拆除各模板,得到所需的附着有养植槽的防撞墙,操作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8]参照图1至图4,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模板10顶部与第一侧板210顶部、第一模板10顶部与第三模板30、第一模板10底部与第三模板30底部和/或第二侧板220顶部与第三模板30顶部通过拉杆40连接。如此,将各模板的顶端及底端相互连接固定,也就是采用对拉的方式进行连接,固位效果好,有效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之间发生松动而影响烧筑质量。优选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和/或第三模板30对应于拉杆40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50,连接件50开设有连接槽510,拉杆40与对应的连接槽510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相互连接的目的。
[0029]进一步地,拉杆40两端设置有调节螺纹,拉杆40端部对应调节螺纹处设置有螺母。在各模板组装过程中,将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放置于对应的位置,拉杆40根据预设的组装方式穿过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中对应的连接槽510,如第一模板10顶部与第一侧板210顶部通过拉杆40连接,则是将拉杆40穿过第一模板10顶部的连接件50的连接槽510与第一侧板210顶部的连接件50的连接槽510,在拉杆40伸出各连接槽510的端部设置螺母,螺母在拉杆40的调节螺纹处旋紧,从而使对应的模板连接固定,得到所需的模腔。当防撞墙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可通过拧松螺母,将拉杆40从连接槽510抽出,即可对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进行拆卸。如此,拆装便利,可操作性强。
[0030]参照图1及图3,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侧板210与第二侧板220之间设置有松紧件240,第一侧板210通过松紧件240与第二侧板220连接,以使第一侧板210与所第二侧板220的间距微调设置。如此,因第一侧板210与第二侧板220是形成养植槽的关键部位,而养植槽的槽壁厚度相对防撞墙主体要薄,在拆除第二模板20过程中,紧固松紧件240,使第一侧板210与第二侧板220的间距处于最小的状态,以便第一侧板210与第二侧板220尽可能的离开与之接触的混凝土,有效防止与第二模板20接触的混凝土崩边,保证施工质量。该松紧件240可以选用松紧螺栓或者其可松紧的部件。
[0031]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选地,施工装置还包括钢板(图未示),钢板预埋于模腔内,且对应于防撞墙的预设横梁处。因横梁位于养植槽中间,如果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所形成的模腔包括横梁这一部位时,则会导致拆模困难,故在模腔进行浇筑过程中,在模腔内对应横梁的地方设置钢板,待浇筑完成并拆除模板后,然后在预埋钢板位置焊接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养植槽内横梁。如此,满足了在养植槽设置横梁的目的,且保证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的拆装路径顺畅。
[0032]参照图1至图4,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选地,为了加强模腔的整体强度,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和/或第三模板30背向模腔的一侧设置有十字加强架60。具体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十加强架。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防撞墙的外表面质量,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和/或第三模板30朝向模腔的表面为平滑表面。
[0033]参照图2至图4,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可选地,如果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的长度太长,难免导致各模板质量过重,不利于拆装。如果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的长度太短,在防撞墙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组装模腔的次数会增加,难免导致施工效率低,故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的长度合理设置为2.5米至3.5米。当然,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的长度还可为其他数值。
[0034]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利用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通过拉杆40相互连接,形成与防撞墙结构匹配的模腔,从而可在模腔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型,得到防撞墙。其中,第二模板20的第一侧板210及第二侧板220形成与养植槽匹配的凹槽230,也就是说悬挑结构的养植槽可与防撞墙主体部分一并一次浇筑完成,无需另行施工完成,操作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撞墙的施工装置,用于制造附着有养植槽的防撞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第三模板(30)及拉杆(40); 所述第二模板(20)包括第一侧板(210)及第二侧板(220),所述第一侧板(210)与所述第二侧板(22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21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侧板(220)的底部连接,形成与所述养植槽匹配的凹槽(230); 所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通过所述拉杆(40)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模板(10)与所述第一侧板(210)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模板(30)与所述第二侧板(22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模板(20)的底部悬空设置,所述第二模板(2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模板(10)及所述第三模板(30)之间形成与所述防撞墙结构匹配的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0)顶部与所述第一侧板(210)顶部、所述第一模板(10)顶部与所述第三模板(30)、所述第一模板(10)底部与所述第三模板(30)底部和/或所述第二侧板(220)顶部与所述第三模板(30)顶部通过所述拉杆(4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和/或第三模板(30)对应于所述拉杆(40)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50),所述连接件(50)开设有连接槽(510),所述拉杆(40)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槽(51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0)两端设置有调节螺纹,所述拉杆(40)端部对应所述调节螺纹处设置有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10)与所述第二侧板(220)之间设置有松紧件(240),所述第一侧板(210)通过所述松紧件(240)与所述第二侧板(2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侧板(210)与所述第二侧板(220)的间距微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所述钢板预埋于所述模腔内,且对应于所述防撞墙的预设横梁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和/或第三模板(30)背向所述模腔的一侧设置有十字加强架(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和/或第三模板(30)朝向所述模腔的表面为平滑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及第三模板(30)的长度为2.5米至3.5米。
【文档编号】E01D19/10GK204151723SQ20142057364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勇, 李川兵, 黄阳榴, 周伟 申请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