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673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



背景技术:

沥青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中,在道路修整、重建时,会将旧沥青重新加热搅拌并混合新料重新利用,既经济又环保。目前市面上的沥青再生机为封闭式结构,进料口位于顶部。若鼓风机、燃烧器及其电路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对外部进行拆卸,不便于维护保养,且易发生二次故障;设置于顶部的进料口更适合机械进料,而在我国多数地区依然以人工进料为主,因此放料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包括燃烧筒、行走轮,所述燃烧筒设置进料口、鼓风机和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料口设置于燃烧筒前端部,所述燃烧筒设置与其结构匹配的后盖,所述燃烧筒与后盖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鼓风机、燃烧器设置于后盖内。

所述的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其特征是:所述进料口处设置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两侧设置升降油缸。

所述的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其特征是:所述燃烧筒顶部安装与其匹配的外罩体,所述后盖一端铰接于外罩体后端部,另一端通过连接销与外罩体连接。

所述的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其特征是:所述行走轮匹配橡胶扭力轴。

本发明将原有沥青再生机的顶部进料改为前端进料,通过降低进料口的高度,使其更适合国内以人工为主的上料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了上料效率,后盖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如销连接,实现了日常的保养、检修,大大降低了故障率,在出现故障时也方便维修,有效避免二次破坏的发生,橡胶扭力轴体积小,质量轻,稳定性高,可适应不同的路面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燃烧筒后端部与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橡胶扭力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筒,2-外罩体,3-进料口,4-后盖,5-连接销,6-鼓风机,7-燃烧器,8-进料斗,9-升降油缸,10-牵引臂,11-行走轮,12-橡胶扭力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包括燃烧筒1,外罩体2,进料斗8,牵引臂10,行走轮11。燃烧筒1顶部安装与其匹配的外罩体2,燃烧筒1前端部设置进料口3,进料口3处设置进料斗8,进料斗8两侧设置升降油缸9,后盖4与燃烧筒1匹配,如图2所示,后盖4一端铰接于外罩体2后端部,另一端通过连接销5于外罩体2连接,后盖4内安装鼓风机和燃烧器,牵引臂10设置于燃烧筒1前侧底部,行走轮11分为两对,每对行走轮之间安装橡胶扭力轴12,如图3所示,橡胶扭力轴12的外管为方管,内管设置于外管内,两者表面夹角为45°,内外管之间形成四个三角形空间,每个空间内填充橡胶条,内管两端通过一根连杆与两侧车轮摆臂焊接连接。

当进行沥青回收再生时,牵引车通过牵引臂带动沥青再生机向前行走,进料斗8降至最低位,工人向进料斗8内加料,加料完毕后,开启升降油缸9带动进料斗8提升,将物料倒入燃烧筒1内搅拌燃烧,产生新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方便维修的沥青再生车,包括燃烧筒、行走轮,所述燃烧筒设置进料口、鼓风机和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料口设置于燃烧筒前端部,所述燃烧筒设置与其结构匹配的后盖,所述燃烧筒与后盖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鼓风机、燃烧器设置于后盖内。本发明将原有沥青再生机的顶部进料改为前端进料,通过降低进料口的高度,使其更适合国内以人工为主的上料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了上料效率,后盖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如销连接,实现了日常的保养、检修,大大降低了故障率,在出现故障时也方便维修,有效避免二次破坏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兰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永丰汽车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1.08
技术公布日:2018.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