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可透水的人行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38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可透水的人行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可透水的人行道结构。



背景技术: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它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在城市里人行道是非常普遍的,一般街道旁均有人行道。有些地方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隔着草地或者树木。在乡村人行道比较少。在发达国家许多地区的法律要求人行道上移除所有不便利残疾人使用的设施,因此在过马路的地方人行道专门降低到马路同一个水平,以便轮椅过马路。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使用功能已不再单纯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它在城市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人行道是水泥制的。多用的人行道(也供自行车使用)往往铺有柏油等软于水泥的材料。此外还有碎石、木头、橡胶和其它材料制的专供行人使用的道路,不过这些材料制的一般不被称为人行道。砖头和石头也是常用的材料。一般人行道的地基不象马路那么坚固,有的就建在原有的石路或者泥路之上。

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化城市中,用地的问题总是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基础建设中矛盾更为突出,土地在利用需求和城市发展储备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空间利用更趋明显,地下是各类管线的“大本营”,被路灯、供电、通讯等管线所盘踞;地面是各种附属设施的“根据地”,被绿化、广告、书报亭等设施所占领。人行道在利用上不堪重负。因此,人行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翻修频繁,建设难度大的问题较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的降低人行道的施工难度,扩展了人行道功能,降低人行道的维护成本,具备极高的实用价值的新型人行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可透水的人行道结构,包括基础支架、预制钢框架及人行道垫砖,基础支架横截面为凹字形的线形结构,基础支架内腔顶部配合设置有若干个预制钢框架,预制钢框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内陷无上盖的立方体结构透水承载槽,人行道垫砖为立方体结构,配合放置在透水承载槽内部。

优选的,透水承载槽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柱及透水孔,支柱与透水孔相互间隔设置,支柱与透水承载槽一体成型,支柱顶部高度超出透水承载槽底部表面1~20mm,透水孔与基础支架内腔导通。

优选的,透水承载槽内腔四个垂直于底部表面的棱边位置设置有固定胶条。

优选的,人行道垫砖侧面设置有相互对应并内陷的两道多用途安装槽,所述多用途安装槽垂直于人行道垫砖下表面。

优选的,基础支架内腔底部中轴线位置低于两侧5~50mm。

优选的,预制钢框架任意两个对应的侧边中心位置设置有伸缩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基础支架、预制钢框架及人行道垫砖的配合使用,有效的降低人行道的施工难度,扩展了人行道功能,降低人行道的维护成本,具备极高的实用价值。

(2)在发明中的透水承载槽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柱及透水孔,在放置人行道垫砖时透水承载槽底部可以保留一定间隙以便于雨雪水渗透,优化该人行道的透水速率,在雨水充沛,雨量较大的情况下,该人行道依旧能够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

(3)透水承载槽内腔四个垂直于底部表面的棱边位置设置有固定胶条,固定胶条可防止透水承载槽内部人行道垫砖晃动,优化使用效果。

(4)在人行道垫砖侧面设置有相互对应并内陷的两道多用途安装槽,在安装人行道垫砖时,可配套使用相应大小的夹具进行安装,方便便捷。安装好的人行道垫砖在渗透雨雪水时,可为雨雪水提供通路,进一步提高透水性。

(5)在本发明的基础支架内腔底部中轴线位置低于两侧5~50mm,可有效的沉积淤泥,以便人员后续进行清理。

(6)预制钢框架任意两个对应的侧边中心位置设置有伸缩把手,在进行安装或日常维护时,将伸缩把手伸出即可方便的进行搬运预制钢框架,当不使用到伸缩把手时,可将伸缩把手收回,不影响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透水承载槽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可透水的人行道结构,包括基础支架1、预制钢框架2及人行道垫砖3,基础支架1横截面为凹字形的线形结构,基础支架1内腔顶部配合设置有若干个预制钢框架2,预制钢框架2上设置有若干个内陷无上盖的立方体结构透水承载槽4,人行道垫砖3为立方体结构,配合放置在透水承载槽4内部。其结构简单,通过基础支架1、预制钢框架2及人行道垫砖3的配合使用,有效的降低人行道的施工难度,扩展了人行道功能,降低人行道的维护成本,具备极高的实用价值。

如图2所示,透水承载槽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柱5及透水孔6,支柱5与透水孔6相互间隔设置,支柱5与透水承载槽4一体成型,支柱5顶部高度超出透水承载槽4底部表面1~20mm,透水孔6与基础支架1内腔导通。在放置人行道垫砖3时透水承载槽4底部可以保留一定间隙以便于雨雪水渗透,优化该人行道的透水速率,在雨水充沛,雨量较大的情况下,该人行道依旧能够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透水承载槽4内腔四个垂直于底部表面的棱边位置设置有固定胶条7。固定胶条7可防止透水承载槽4内部人行道垫砖晃动,优化使用效果。

与此同时人行道垫砖3侧面设置有相互对应并内陷的两道多用途安装槽8,所述多用途安装槽8垂直于人行道垫砖3下表面。在安装人行道垫砖3时,可配套使用相应大小的夹具进行安装,方便便捷。安装好的人行道垫砖3在渗透雨雪水时,可为雨雪水提供通路,进一步提高透水性。

并且基础支架1内腔底部中轴线位置低于两侧5~50mm。可有效的沉积淤泥,以便人员后续进行清理。同时预制钢框架2任意两个对应的侧边中心位置设置有伸缩把手9。在进行安装或日常维护时,将伸缩把手9伸出即可方便的进行搬运预制钢框架2,当不使用到伸缩把手9时,可将伸缩把手9收回,不影响日常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