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障柱。
背景技术:
路障设施通常固定设置在在高速路口、城市街道、危险区域等交通区域,引导交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比如路障柱。路障柱上部的标识柱与底座一般是一体成型的,且底座被固定在地面上,防止路障柱被大风或人为移动,路障柱在受到撞击时应能保持基本完好,但上部的标识柱与底座一体成型且底座被固定在地面上,使路障柱对冲量的吸收能力弱,撞击的车辆受到路障柱的反作用力一般会受到损坏,严重的发生人员伤害,标识柱也常因塑性倾倒变形失去警示作用,增加了交通事故再次发生的潜在风险。中国专利CN2644494Y,公告日期2004年9月29日,专利名称一种路障柱,公开了一种标识柱的材质为弹性塑料的路障柱,该专利的标识柱由弹性塑料材质做成,在一定撞击范围内具有缓冲能力,不会损坏车辆,但该专利不足之处在于标识柱与底部的刚性柱体粘结连接,标识柱一旦受到超出承受范围的冲击而发生塑性倾倒变形时不能自动复位,使路障柱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路障柱对冲量的吸收能力弱,且标识柱在发生塑性倾倒变形后失去警示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冲量的吸收能力强,且标识柱在倾倒后能自动复位的路障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路障柱,包括底座以及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标识柱,所述的底座是圆盘形,底座中心设有凹面是球面的凹坑,凹坑底部中间位置嵌有磁力块,所述的标识柱的上部是中空的,所述的标识柱底端设有磁力球,所述的凹坑的半径大于磁力球的半径,所述的标识柱底端的磁力球位于凹坑内并与凹坑内的磁力块磁吸连接。
在标识柱底端固定一个磁性很强的磁力球,磁力球的磁极方向沿标识柱的轴线,这样标识柱下部具有磁性,在圆盘形底座的中心设置球面凹坑,在凹坑底部的中间位置嵌入磁性很强的磁力块,磁力块的极性与磁力球未与标识柱接触的磁极的极性相反,将磁力球放置在凹坑内并与磁力块磁吸连接,这样标识柱可稳固地竖直放置在底座上,底座固定在地面,当车辆撞击标识柱时,标识柱与底座的磁吸连接断开,标识柱倾倒,减弱了车辆受到的反作用力,提高了路障柱对冲量的吸收。当车辆离开标识柱时,标识柱在磁力块与磁铁球的吸力作用下恢复竖直状态,而底座的球面凹坑则限制标识柱倾倒时的晃动范围,使标识柱竖直时始终处于底座的中心位置,标识柱与底座的磁吸连接及底座上的球面凹坑结构使标识柱向各个方向的倾倒不受限制。标识柱的上部是中空的,使标识柱与磁力球整体的重心位于磁力球上,减弱了标识柱倾斜时,重力相对磁铁球与底座的接触点产生的加剧标识柱倾斜的扭矩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圆台形的保护罩(11)和一个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球(7),所述的空心球1/2以上的部分位于保护罩上端口的下方,空心球的外径比保护罩上端口的内径大,所述的标识柱伸入空心球,所述的磁力球1/2以上的部分位于空心球内,磁力球的直径比空心球上端口的内径大。
空心球上端口与标识柱之间的间隙很小,当车辆撞击在标识柱上时,空心球与保护罩的上端口接触,并可发生滚动,在保护罩与标识柱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标识柱瞬间受力过大发生损坏,同时磁力球的直径比空心球上端开口的内径大,且磁力球1/2以上的部分位于空心球内,空心球的外径又比保护罩上端口的内径大,且空心球1/2以上的部分在保护罩上端开口的下方,这样可避免人为将标识柱从底座上竖直拿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表面嵌有若干围绕磁力块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小磁铁球。小磁铁球的极性与标识柱下部的极性相同,当标识柱向小磁铁球所在的方向倾倒时,标识柱下部受到小磁铁球的斥力,当标识柱与撞击的车辆脱离接触时,该斥力变成了使标识柱竖直的推力,与磁力球与磁铁块之间的吸力一起使标识柱恢复竖直状态,使路障柱自动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标识柱内设有报警装置,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一块圆筒状的金属片和一个悬挂的不锈钢摆球,不锈钢摆球位于圆筒状金属片内。当车辆撞击标识柱时,不锈钢摆球摆动打在金属片上发出报警响声,提醒车辆撞击到路障柱,使车辆及时刹车,避免从路障柱上压过,进入禁止行驶的交通区域,且该报警装置不需要电源驱动,使用时间更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标识柱的顶端设有可转动的不锈钢圆球。当标识柱处在车底时,车辆后退的过程中带动不锈钢圆球旋转,避免标识柱的顶部直接卡住车辆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标识柱上设有条状反光膜。这样可以起到提醒车辆前方设有路障,避免车辆撞在标识柱上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标识柱的表面设有若干横截面中间向外侧凸起成拱形的条状不锈钢片,所述的反光膜在相邻不锈钢片之间。相邻不锈钢片之间形成凹槽,将反光膜置于在凹槽内,可防止车辆撞击在标识柱上时损坏反光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标识柱是圆柱形,标识柱的高度是200 mm~750mm。这样,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整个路障柱的高度可以保证不同车辆的保险杠能够撞到标识柱,不会直接从标识柱上方行驶过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底座上凹坑中心设有排水孔。这样可以防止圆盘底座的中心凹坑积水。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路障柱,它能够在一侧受到车辆撞击时向对称侧倾倒,减弱撞击产生的冲量,保护车辆和路障柱不受到损坏,同时在与车辆脱离接触后能自动复位,重新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适宜安装在高速路口等车辆行驶较快,及车流量较大的交通区域,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标识柱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识柱,2、底座,3、磁力球,41、金属片,42、不锈钢摆球,5、不锈钢片6、不锈钢圆球,7、空心球,8、磁力块,9、排水孔,10、小磁铁球,11、保护罩,12、反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路障柱,包括底座2以及竖直放置在底座2上的标识柱1,底座2是圆盘形,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高出地面100mm,底座上方有一个圆台形的保护罩11,底座2的中心是一个球面凹坑。标识柱1是圆柱形,材质为具有铁磁性的不锈钢,标识柱1的上部中空,标识柱1的下部实心,标识柱1的顶部嵌有一个可任意方向旋转的不锈钢圆球6,标识柱1顶部的缩口将不锈钢圆球6的1/2以上的部分限制在标识柱1内,在不锈钢圆球6下方有一个带有若干小孔的球面支撑板。标识柱1的底端焊接一个磁性很强的磁力球3,磁力球3的磁极方向沿标识柱的轴线,磁力球3的N极与标识柱底端的中心接触使标识柱下部有相同的极性,标识柱1连同磁力球3的高度是500mm,底座2的球面凹坑的半径比磁力球3的半径大,排水孔9位于凹坑的中心,磁力块8嵌在凹坑中间位置并绕排水孔9排布,磁力块8的极性为N极。将标识柱1连同磁力球3竖直放置在底座2的凹坑中心,磁力球3与磁力块8磁吸连接。底座2的上表面嵌有4个绕凹坑均匀分布的小磁铁球10,小磁铁球10的极性与标识柱1下部的极性相同。
底座2的圆台形的保护罩11的上端口卡在两端开口的空心球7的上部,空心球7的外径比保护罩11的上端口的内径大,标识柱1伸入空心球7内,且标识柱下部的上端面高于空心球的上端口,磁力球3的1/2以上的部分位于空心球内,磁力球的直径比空心球上端口的内径大,这样的结构可避免标识柱被人为从底座上竖直拿走。
标识柱1内部同一高度对称固定2个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圆筒状的金属片41,不锈钢摆球42通过一根柔性钢丝绳悬挂在标识柱1上部球面支撑板的下方,不锈钢摆球42位于金属片41的内部,共同构成了路障柱的报警装置,当标识柱被瞬间冲击时,不锈钢摆球敲打在金属片上,发出报警声,球面支撑板上的小孔可以使声音传递出去,金属片与内壁的弹簧连接可使摆球在一次撞击后来回摆动敲打金属片,持续发出报警声。
如图2所示,标识柱1的外表面焊接均匀分布的条状不锈钢片5,条状不锈钢片5的横截面中间向外侧凸起成拱形,相邻条状不锈钢片5之间形成凹槽,反光膜12贴在凹槽内可避免被车辆撞击损坏。
路障柱的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标识柱底部磁力球与底座球面凹坑内的磁力块之间磁吸连接,使标识柱竖直放置在底座上,并保持稳定且能向各个方向倾斜,底座上的球面凹坑限制标识柱的活动范围,避免标识柱偏移。当车辆撞击在标识柱上时,标识柱倾斜,减少车辆受到的反作用力,空心球积挤压在保护罩上并可以滚动,减少标识柱上的瞬间压力。标识柱内的不锈钢摆球则来回摆动打在金属片上发出报警声。标识柱与车辆脱离接触后在磁力作用下恢复竖直状态,底座上表面的小磁铁球对标识柱下部的斥力可帮助标识柱复位。若标识柱被压在车底,车辆后退时标识柱顶部的不锈钢圆球可以转动,避免标识柱卡住车底。保护罩卡套在空心球的上部且空心球卡套磁力球1/2以上的部分的结构则保护标识柱不被人为故意从底座上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