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桥梁抗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41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桥梁抗震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可靠地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

专利号为ZL201020148494.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卡头和槽形凹口采用的截面为矩形,尖锐的棱角在长时间使用中很容易发生不规则的磨损,导致抗震支座的整体受力中心发生偏移从而使用寿命有所缩短;(2)下底板和上钢板之间的扣合仅仅通过槽形凹口和卡头来实现,这种单一的扣合方式,对于长期运行受力的支座来说很容易发生偏差,而且对一次加工精度要求也很高;(3)整个支座只有一个球形端头,大部分的受力都集中在球形端头处,使得端头的磨损严重,更换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性能桥梁抗震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性能桥梁抗震支座,包括上钢板、第一橡胶板、中间钢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钢板整体向下弯曲延伸成瓶盖状,所述第一橡胶板、中间钢板由上至下依次镶套在上钢板内,其特征是,所述中间钢板向下延伸出两个球形端头,两个所述球形端头容纳在下底板中部的凹槽中,两个所述球形端头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板;所述下底板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依次形成第一扣合槽和第二扣合部,所述上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依次形成第二扣合槽和第一扣合部,第一扣合部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第二扣合部扣合在第二扣合槽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的端头均为圆滑的弧形端头,所述第一扣合槽和第二扣合槽的端面均为圆滑的弧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扣合槽和第二扣合槽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圆滑的弧形槽和弧形端头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尖锐棱角端面和端头,长时间运行后扣合部的磨损很小,有利于提高支座的使用寿命;设置了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这种双扣合的方式使得上钢板和下底板之间的限位更可靠,收到外力时发生的偏移量更小;设计了两个球形端头,减小了每个球形端头的受力,提高了每个球形端头的耐磨性能,且在两个球形端头之间设置了第二橡胶板,使得其具有很好的内部缓冲和传力性能,提高了支座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钢板-1;第一橡胶板-2;中间钢板-3;下底板-4;球形端头-5;凹槽-6;第二橡胶板-7;第一扣合槽-8;第二扣合部-9;第二扣合槽-10;第一扣合部-1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性能桥梁抗震支座,包括上钢板1、第一橡胶板2、中间钢板3和下底板4,所述上钢板1整体向下弯曲延伸成瓶盖状,第一橡胶板2、中间钢板3由上至下依次镶套在上钢板1内,中间钢板3向下延伸出两个球形端头5,两个球形端头5容纳在下底板4中部的凹槽6中,两个球形端头5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板7。

下底板4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依次形成第一扣合槽8和第二扣合部9,上钢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依次形成第二扣合槽10和第一扣合部11,第一扣合部12扣合在第一扣合槽8中,第二扣合部9扣合在第二扣合槽10中。第一扣合部11和第二扣合部9的端头均为圆滑的弧形端头,第一扣合槽8和第二扣合槽10的端面均为圆滑的弧形槽。第一扣合部11和第二扣合部9的厚度相同,第一扣合槽8和第二扣合槽10的厚度相同。

在此实施例的一种高性能桥梁抗震支座中,采用圆滑的弧形槽和弧形端头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尖锐棱角端面,长时间运行后扣合部的磨损很小,有利于提高支座的使用寿命;设置了第一扣合部11和第二扣合部9,这种双扣合的方式使得上钢板1和下底板4之间的扣合更牢靠,收到外力时发生的偏移量更小;设计了两个球形端头5,减小了每个球形端头5的受力,提高了每个球形端头5的耐磨性能,且在两个球形端头5之间设置了第二橡胶板7,使得其具有很好的内部缓冲和传力性能,提高了支座的整体性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