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758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层路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难以满足公众出行需求,高速公路改扩建己成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为了降低铣刨旧料的堆放,节约成本,实现公路改扩建低碳环保要求,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应运而生。然而冷再生路面结构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一大难点,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路面反射裂缝、Top-down裂缝及车辙病害的发生,从而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合理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有效的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路面耐久性,降低路面维修成本,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路面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路面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和抗裂性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为层状复合结构,所述层状复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有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冷再生基层、底基层和垫层,其中所述冷再生基层为10~15cm厚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基层。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所述上面层的厚度为4~6cm,所述上面层为SMA-13沥青混合料上面层。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所述中面层的厚度为6~8cm,所述中面层为sup-20沥青混合料中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所述下面层的厚度为6~8cm,所述下面层为sup-20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采用重交通50#基质沥青。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5~25cm,所述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所述垫层的厚度为25~35cm,所述垫层为级配碎石垫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应用在高速公路新建、改扩建工程等领域。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能有效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和抗裂性能,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通过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作为基层,能够充分回收利用沥青路面的铣刨旧料,降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废料堆放,节约成本,与常规的ATB混合料相比,节约成本40%以上,具有低碳环保的功能;面层采用抗车辙性能好的sup-20和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原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冷再生路面结构中沥青柔性层较厚,半刚性基层较薄,可以大幅度提升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抗反射裂缝能力;上面层采用抗裂性能优异的SMA-13沥青混合料,能够防止沥青柔性层较厚带来的Top-down裂缝问题。

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提出沥青柔性层较厚、半刚性基层较薄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具有较好的低碳环保效能,可用于高速公路新建、改扩建等工程领域,应用范围较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含意:1.上面层,2.中面层,3.下面层,4.冷再生基层,5.底基层,6.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示意图,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面层1、中面层2、下面层3、冷再生基层4、底基层5和垫层6,其中上面层1为4cm的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比如表1所示;中面层2为6cm的sup-20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比如表2所示;下面层3为8cm的sup-20沥青混合料,采用重交通50#基质沥青,配比如表3所示;冷再生基层4为12cm厚的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乳化沥青掺量为3.5%,水泥掺量为1.5%,最佳含水率为3.6%,配组成如表4所示;底基层采用20cm的水泥稳定碎石,具体组成如表5所示,水泥为PO42.5,水泥剂量为3.5%;垫层为30cm厚的级配碎石,具体组成如表6所示。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示意图,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面层1、中面层2、下面层3、冷再生基层4、底基层5和垫层6,其中上面层1为5cm的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比如表1所示;中面层2为6cm的sup-20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比如表2所示;下面层3为6cm的sup-20沥青混合料,采用重交通50#基质沥青,配比如表3所示;冷再生基层4为15cm厚的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乳化沥青掺量为3.7%,水泥掺量为1.4%,最佳含水率为3.5%,级配组成如表4所示;底基层采用22cm的水泥稳定碎石,具体组成如表5所示,水泥为PO32.5,水泥剂量为3.8%;垫层为28cm厚的级配碎石,具体组成如表6所示。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示意图,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面层1、中面层2、下面层3、冷再生基层4、底基层5和垫层6,其中上面层1为5cm的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比如表1所示;中面层2为6cm的sup-20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配比如表2所示;下面层3为7cm的sup-20沥青混合料,采用重交通50#基质沥青,配比如表3所示;冷再生基层4为15cm厚的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乳化沥青掺量为3.5%,水泥掺量为1.6%,最佳含水率为3.6%,级配组成如表4所示;底基层采用25cm的水泥稳定碎石,具体组成如表5所示,水泥为PO42.5,水泥剂量为3.4%;垫层为35cm厚的级配碎石,具体组成如表6所示。

表1 SMA-13混合料配合比

表2 sup-20混合料配合比(SBS改性沥青)

表3 sup-20混合料配合比(重交通50#沥青)

表4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

表5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

表6 级配碎石配合比

从实施例1~3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结构,沥青柔性层较厚、半刚性基层较薄,采用此结构可以大幅度提升半刚基层沥青路面的抗反射裂缝能力;同时采用抗裂性能优异的SMA-13沥青混合料,能够防止沥青柔性层较厚带来的Top-down裂缝问题;此外,面层采用抗车辙性能好的sup-20和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原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且采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利用路面铣刨旧料,节约成本,低碳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