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道路桥梁弹性隔尘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90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道路桥梁弹性隔尘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道路桥梁弹性隔尘板。



背景技术:

在市区或高架桥上,大量的车流量使得路面上,会留有大量的灰尘泥土,灰尘泥土很容易飘散到周围的建筑物上,严重影响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道路桥梁弹性隔尘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道路桥梁弹性隔尘板,操作具体如下:包括底座、立杆、横梁、除尘板、防护玻璃、隔尘面板、吸尘板、集尘箱和隔尘网罩,所述底座两端连接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顶部连接设置有横梁,立杆下端部之间通过电动转轴连接设置有除尘板,立杆中部之间镶嵌设置有防护玻璃,立杆上端部之间连接设置有隔尘面板,所述隔尘面板内部设置有吸尘板,所述隔尘面板内侧面上开设置有进尘网格槽,所述隔尘面板外侧面上开设置有隔尘网罩,所述底座和立杆的背面在除尘板外侧上设置有集尘箱,所述吸尘板采用吸尘棉设计而成,所述隔尘面板内部还设置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设置在吸尘板的背面,所述除尘板和隔尘面板分别与防护玻璃紧密连接设置,所述吸尘器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底座内部的配电盒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立杆内部设置与电动转轴相连驱动电机,所述除尘板通过电动转轴在立杆上进行翻转操作,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配电盒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立杆与防护玻璃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作为优选,所述集尘箱底部设置有带密封塞的出尘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底座、立杆和横梁相互相接,通过在立杆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除尘板、防护玻璃、隔尘面板,除尘板通过电动转轴在立杆上进行翻转操作,并且将灰尘排入设置在底座和立杆的背面在除尘板外侧上设置有集尘箱中,在隔尘面板内侧面上开设置有进尘网格槽,在隔尘面板外侧面上开设置有隔尘网罩,隔尘面板内部的吸尘板采用吸尘棉设计而成进行吸尘操作,另外还在隔尘面板内部还设置有吸尘器同时进行进一步的吸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道路桥梁弹性隔尘板包括底座1、立杆2、横梁3、除尘板4、防护玻璃5、隔尘面板6、吸尘板9、集尘箱10和隔尘网罩61,所述底座1两端连接设置有立杆2,所述立杆2顶部连接设置有横梁3,立杆2下端部之间通过电动转轴21连接设置有除尘板4,立杆2中部之间镶嵌设置有防护玻璃5,立杆2上端部之间连接设置有隔尘面板6,所述隔尘面板6内部设置有吸尘板9,所述隔尘面板6内侧面上开设置有进尘网格槽7,所述隔尘面板6外侧面上开设置有隔尘网罩61,所述底座1和立杆2的背面在除尘板4外侧上设置有集尘箱10,所述吸尘板9采用吸尘棉设计而成,所述隔尘面板6内部还设置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设置在吸尘板9的背面,所述除尘板4和隔尘面板6分别与防护玻璃5紧密连接设置,所述吸尘器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配电盒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立杆2内部设置与电动转轴21相连驱动电机,所述除尘板4通过电动转轴21在立杆2上进行翻转操作,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配电盒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立杆2与防护玻璃5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条8。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集尘箱10底部设置有带密封塞的出尘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底座、立杆和横梁相互相接,通过在立杆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除尘板、防护玻璃、隔尘面板,除尘板通过电动转轴在立杆上进行翻转操作,并且将灰尘排入设置在底座和立杆的背面在除尘板外侧上设置有集尘箱中,在隔尘面板内侧面上开设置有进尘网格槽,在隔尘面板外侧面上开设置有隔尘网罩,隔尘面板内部的吸尘板采用吸尘棉设计而成进行吸尘操作,另外还在隔尘面板内部还设置有吸尘器同时进行进一步的吸尘,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