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路面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557阅读:9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路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构建的核心理念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在建筑小区、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和水系的规划建设中,通过源头消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海绵城市构建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里面涉及到许多环节需要进行结构性改进,例如最常见的城市道路及广场铺装结构,现有的道路及广场铺装结构多为沥青、混凝土等不透水层,在道路两边设置不透水侧石与路面之间还设置有不透水的平石,平石下方还设置有水泥砂浆,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路侧渗水性能。大量雨水只能通过路面经城市排水系统排走,切断了自然的良性水循环。

公告号为:CN2055572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降噪路面铺装结构,包括: 底基层;水稳层,其设置在所述底基层上方;纤维封层,其将所述水稳层和底基层包裹;其中,所述纤维封层上方设置有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所述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的一侧设置有透水石,所述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虽然这种路面铺装结构已经具有了很好的排水性能,但仍会存在排水不够迅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路面铺装结构,该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路面铺装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可以将路面上的积水迅速地排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路面铺装结构,包括底基层、水稳层和纤维封层,水稳层设置在底基层的上方,纤维封层包裹在水稳层和底基层上,所述纤维封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所述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的一侧设有透水石,所述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的上方设有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所述透水石上设有若干个两侧贯穿的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排水孔相互连通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从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一侧向透水石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道路表面采用双层的排水降噪沥青层,来增加路面的排水性能,并且通过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上的引流槽可以将积水快速地引流到排水孔,再通过排水孔快速将积水渗入到两侧的绿化带内,从而可以将路面上的积水给迅速地排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从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一侧向透水石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孔倾斜设置可以将积水更为快速地渗入到两侧的绿化带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排水孔的倾斜角度大于引流槽的倾斜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路面的排水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和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之间设有上下相互连通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提高了路面的渗水性能,可以将积水通过通孔快速地渗入到纤维封层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稳层和纤维封层之间设有再生细骨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细骨料具有良好的吸水率,通过通孔渗入下来的积水可以被再生细骨料层快速地吸附,提高路面铺装结构的渗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再生细骨料层从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一侧向透水石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细骨料层倾斜设置,从而可以使再生细骨料层内的积水快速地向倾斜的一侧流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稳层上表面固设有若干跟延伸至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内的固定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的设置可以提高路面铺装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纤维封层的厚度为0.5-0.8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的厚度为6-8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的厚度为4-6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道路表面采用双层的排水降噪沥青层,来增加路面的排水性能,降低路面噪音,减少雨天路面水雾,提高行车安全性,并且通过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上的引流槽可以将积水快速地引流到排水孔,再通过排水孔快速将积水渗入到两侧的绿化带内,从而可以将路面上的积水给迅速地排走;通过设置纤维封层来增加铺装路面的应力吸收和扩散的强度,增强其抗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底基层;2、水稳层;3、纤维封层;4、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5、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6、透水石;7、引流槽;8、排水孔;9、通孔;10、再生细骨料层;11、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路面铺装结构,包括底基层1、再生细骨料层10、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水稳层2和纤维封层3,水稳层2设置在底基层1的上方,再生细骨料层10设置在水稳层2上方,纤维封层3包裹在水稳层2、底基层1和再生细骨料层10上,在纤维封层3的表面设置有蜂窝状凹槽,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设置在纤维封层3上方,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设置在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上方,水稳层2上表面固设有若干跟延伸至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内的固定柱11,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的一侧设有透水石6,再生细骨料层10从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一侧向透水石6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和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之间设有上下相互连通的通孔9,透水石6上设有若干个两侧贯穿的排水孔8,排水孔8从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一侧向透水石6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排水孔8相互连通的引流槽7,引流槽7从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一侧向透水石6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排水孔8的倾斜角度大于引流槽7的倾斜角度。

其中纤维封层3的厚度为0.5-0.8cm(可以为0.5cm或者0.7cm或者0.8cm)。若小于0.5cm,则易导致纤维封层3的稳定性降低,若大于0.8cm,则易导致纤维封层3与水稳层2的结合强度下降,造成路面变形。

其中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的厚度为6-8cm(可以为6cm或者7cm或者8cm)。第一排水降噪沥青层4和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可以选自高粘沥青。

其中第二排水降噪沥青层5的厚度为4-6cm(可以为4cm或者5cm或者6cm)。若该厚度小于4cm,则会降低该层的降噪性能和耐磨稳定性;若该厚度大于6cm,则会降低该层的排水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