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423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的主塔内斜拉索锚头的临时防护装置,特别是一种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时,斜拉索的张拉端一般设置在主塔内,斜拉索安装张拉施工都是从下层往上层依次进行。斜拉索设计有防腐的PE外套和油脂,都为易燃物质。安装的锚具和夹片,张拉后都处于高应力状态,发生碰撞时会发生碎裂等危险情况。

目前斜拉桥的斜拉索在全部安装、张拉和调索完成以后,都会设计有永久防护罩,防护罩内再填充防腐油脂。但是在施工过程当中一般没有考虑设计临时防护罩。由于斜拉索全桥合龙以后,往往会对已经安装张拉完毕的斜拉索进行索力调节,所有不能在斜拉索第一次安装张拉完毕后就安装永久防护罩和填充油脂,这将造成斜拉索锚固端无法进行二次张拉的调索工作。

存在不足:在施工过程当中,塔内容易发生坠物或火星掉落的情形,可能会碰撞破坏下层已经安装的斜拉索锚头或引燃斜拉索保护PE套,产生险情。

国内某大型斜拉桥就因此发生过,已经安装斜拉索塔锚张拉端被点燃,造成斜拉索夹片滑丝,多根斜拉索掉落,桥面严重塌陷的严重安全责任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斜拉索施工过程中用于保护斜拉索锚头免受坠物损坏以及防止张拉锚头易燃部分被焊接施工时的火星点燃,消除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铁皮筒和内铁皮筒组成的防护罩,该外铁皮筒和内铁皮筒均为一端封死、另一端开口;该内铁皮筒套设在外铁皮筒内且外铁皮筒和内铁皮筒之间填充有无机防火堵料,该外铁皮筒的封死端一侧具有灌料螺栓孔,该外铁皮筒和内铁皮筒的开口端之间采用封口板连接在一起;还配备有可封闭灌料螺栓孔的螺栓;该防护罩通过其开口端连接在连接有锚具螺母、锚具支撑筒、锚具锚板、锚具永久防护罩的锚垫板上并将锚具螺母、锚具支撑筒、锚具锚板、锚具永久防护罩罩入。

所述的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机防火堵料采用粉末状的DW-A3-ATD-AB型无机防火材料。

所述的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铁皮筒比内铁皮筒的内、外直径均大20mm,且该外铁皮筒和内铁皮筒均采用0.7mm厚的白色铁皮加工制成。

所述的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口板的厚度为0.7mm。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可保护安装永久防护罩前的斜拉索塔内张拉端锚头,其加工成本低,安装拆除方便,防护效果好,避免了张拉端受碰撞和引燃事件,产生了非常有效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断面图。

图2是图1的a-a向横断面图。

图3是图1的b-b向横断面图。

图4是图1的c-c向横断面图。

图5是图1的d-d向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索塔内张拉端的锚头防护装置。如图所示:它包括外铁皮筒1和内铁皮筒2组成的防护罩,该外铁皮筒1和内铁皮筒2均为一端封死、另一端开口;该内铁皮筒2套设在外铁皮筒1内且外铁皮筒1和内铁皮筒2之间填充有无机防火堵料10,该外铁皮筒1的封死端一侧具有灌料螺栓孔9,该外铁皮筒1和内铁皮筒2的开口端之间采用封口板8连接在一起;还配备有可封闭灌料螺栓孔9的螺栓;该防护罩通过其开口端连接在连接有锚具螺母3、锚具支撑筒4、锚具锚板5、锚具永久防护罩6的锚垫板7上并将锚具螺母3、锚具支撑筒4、锚具锚板5、锚具永久防护罩6罩入。

该无机防火堵料10采用粉末状的DW-A3-ATD-AB型无机防火材料,该材料具有强度高,耐水、耐腐蚀、无气味、施工方便等特点。

该外铁皮筒1比内铁皮筒2的内、外直径均大20mm,且该外铁皮筒1和内铁皮筒2均采用0.7mm厚的白色铁皮加工制成。该封口板8的厚度为0.7mm。整个防火罩自重轻,在塔内狭小空间里,方便人工搬运。

本实用新型防护罩的尺寸根据锚头尺寸加工,内铁皮筒2内壁与锚具螺母3只有10mm间隙,内铁皮筒2底部与张拉端底部保持100mm间隙。保证防护罩可以轻松套入,也不至于产生晃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锚具的尺寸加工外铁皮筒1、内铁皮筒2,并将外铁皮筒1、内铁皮筒2、封口板8、灌料螺栓孔9组装在一起形成防护罩。

步骤二:在安装完斜拉索后,在斜拉索张拉端上安装对应的防护罩,并旋转防护罩,将防火罩上的灌料螺栓孔9旋转到最高位置。

步骤三:拧开防护罩上的灌料螺栓孔9的螺栓,注满无机防火堵料10,并拧紧封。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