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道路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041阅读:2293来源:国知局
车行道路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车行道路的铺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行道路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技术一般是采用混凝土材料作为面层,是边施工边养护的机械作业,耗费人力、物力,并且遇到恶劣天气施工滞后;由于路面不具有透水性,遇到大雨或、特大暴雨积雪等天气车行道路容易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另外,道路损坏修补工程相当繁琐,不易修补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行道路铺装结构,该铺装结构简单便利,易于维修和更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行道路铺装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两排路缘石、位于所述两排路缘石之间的多个桩基以及多个海绵预制砖,所述多个桩基成排的间隔布设于所述两排路缘石之间以形成多排铺装空间,所述多个海绵预制砖顺次拼接到每排铺装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铺装空间具有第一铺装单元,相邻的一排所述桩基与一排所述路缘石之间形成的空间为所述第一铺装单元。

可选地,所述铺装空间还具有第二铺装单元,相邻的两排桩基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第二铺装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铺装单元的所述多个海绵预制砖与位于所述第二铺装单元的所述多个海绵预制砖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路缘石形成为L形结构,该L形结构形成有台阶面,所述桩基具有桩体和形成在该桩体上端面中心的凸台,在所述第一铺装单元,所述海绵预制砖一侧搭接到所述台阶面,另一侧搭接到每排桩基中相邻的所述桩体的上端面。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铺装单元,所述海绵预制砖的两侧分别搭接到相邻的所述桩体的上端面。

可选地,所述车行道路铺装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梁,所述多个支撑梁下端嵌入到地面内,上端用于支撑所述海绵预制砖。

可选地,每个海绵预制砖的下端均设置有数量相同且间隔均匀的多个所述支撑梁。

可选地,所述海绵预制砖包括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加强筋,所述十字形加强筋的四角分别连接到所述矩形框体的拐角。

可选地,所述海绵预制砖一体压制成型。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海绵预制砖的快速有序的安装,省时省力,模块化设计,能够实现单独海绵预制砖的局部更换和维修,海绵预制砖铺设的道路上层可以承载汽车的通行,下层用于道路的雨水收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有效缓解热岛现象。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车行道路铺装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车行道路铺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海绵预制砖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路缘石 2 桩基

3 海绵预制砖 11 台阶面

21 桩体 22 凸台

4 支撑梁 31 矩形框体

32 十字形加强筋 33 硅砂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行道路铺装结构,其中,该铺装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两排路缘石1、位于两排路缘石1之间的多个桩基2以及多个海绵预制砖3,多个桩基2成排的间隔布设于两排路缘石1之间以形成多排铺装空间,多个海绵预制砖3顺次拼接到每排铺装空间内。

铺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固定路缘石1的位置,在道路两侧固定好路缘石1,两排路缘石1固定好后,在两排路缘石1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排桩基2。这样,成排的桩基2就将两排路缘石2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排铺装空间,最后将预先制定好的多个海绵预制砖3顺次拼接到每排铺装空间内,实现了海绵道路的铺装。整个铺装过程,简单快捷,省时省力,并且海绵预制砖3之间是独立的个体,实现了模块化的铺装,易于后期道路的修补和替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海绵道路的上层表面承载车辆的通行,下层可以实现道路雨水的收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有效保证道路的干爽和透气,有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其中,海绵预制砖3为提前预制并且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砖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桩基2成排数量的不同,铺装空间具有不同的铺装单元。

其中,当仅有一排桩基2位于两排路缘石1之间,铺装空间具有第一铺装单元,相邻的一排桩基2与一排路缘石1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一铺装单元。即,整个道路被分隔成两块第一铺砖单元,海绵预制砖3分别搭接到路缘石1和桩基2之间。

当两排路缘石1之间设置有多排桩基2时,铺装空间在具有第一铺装单元的同时还具有第二铺装单元,相邻的两排桩基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第二铺装单元,位于第一铺装单元的多个海绵预制砖3与位于第二铺装单元的多个海绵预制砖3一一对应。即,整个道路被分隔成多个第一铺装单元和多个第二铺装单元,并且两个铺装单元的海绵预制砖3的排布、数量均一致,一一对应。换言之,多个桩基2在两个路缘石1之间呈矩阵式排列,平均分隔整个道路的空间。

并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海绵预制砖3包括矩形框体31,该矩形框体31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十字形加强筋32,十字形加强筋32的四角分别连接到矩形框体31的拐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矩形框体31内的加强筋32可以为其他形式,对此本公开不作限制。

即,海绵预制砖3形成为矩形,为了保证海绵预制砖3可以实现透气透水,矩形框体31为上下贯通的通孔,并且内部形成有十字形加强筋,将矩形框体31的空间平均分隔成四个三角形填料区,将硅砂材料33填装到三角形填料区内一体压制成型,以形成透水的海绵预制砖3。

另外,海绵预制砖3采用硅砂材料压制成型,使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高温炎热的气候下,储存在海绵预制砖3内的水分可以重新蒸发,有效缓解道路的高温状态。

为了实现海绵预制砖3快速安装到第一铺装单元或第二铺装单元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路缘石1形成为L形结构,该L形结构形成有台阶面11,桩基2具有桩体21和形成在该桩体21上端面中心的凸台22,在第一铺装单元,海绵预制砖3一侧搭接到台阶面11,另一侧搭接到每排桩基中相邻的桩体21的上端面。

在第二铺装单元,海绵预制砖3的两侧分别搭接到相邻的桩体21的上端面。

即,路缘石1的台阶面11和桩体21的上端面形成了海绵预制砖3的搭接面,海绵预制砖3的四角分别搭接到两两相邻的搭接面上。换言之,每排相邻的桩体21的上端面和相邻的路缘石1的台阶面11的连线构成的矩形即为一个搭接单元,同样的,相邻的两排桩基2中两两相邻的桩基连线构成的矩形也为一个搭接单元,每个海绵预制砖3均搭接到一个搭接单元内。这样,多个海绵预制砖3沿路缘石1和桩基2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多个搭接单元顺次安装,实现了多个海绵预制砖3的搭接,在需要修补某一部分时,只需要修补单独的海绵预制砖3,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外,车行道路铺装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梁4,多个支撑梁4下端嵌入到地面内,上端用于支撑海绵预制砖3。海绵预制砖3在支撑梁4的支撑下,安装更加稳固,并且能够承载更大的车辆的重量,增强海绵预制砖3的强度。

进一步地,每个海绵预制砖3的下端均设置有数量相同且间隔均匀的多个支撑梁4。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