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814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具体地说是一种底部闭口波纹钢腹板箱型轨道梁,应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明智的选择,其中外观简洁实用、占用空间少、造价低、运量可观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是较佳选项。悬挂式单轨交通在我国尚属于研究较少的领域,悬挂式单轨交通中的轨道梁在不同线路中的规格、尺寸和线形多种多样,增加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成本。为完善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开发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中的轨道梁在不同线路中的规格、尺寸和线形多种多样,增加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成本的问题,本专利拟给出装配式轨道梁,解决目前轨道梁外形各异、不能通用、维护更换困难的问题。另外,对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结构、线形实现装配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具体来说是一种底部闭口波纹钢腹板组合箱型轨道梁;其标准化设计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轨道梁顶板1、轨道梁腹板2和轨道梁底板3的梁体结构设计;第二部分为在轨道梁三面行车的导向面5、稳定面4和走行面6的线形设计;其中轨道梁顶板1和轨道梁底板3为混凝土板,轨道梁腹板2为波纹钢板,导向面5、稳定面4均为钢制构件,走行面6位于轨道梁底板3外伸部分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对梁体结构部分和三面行车的轨道线形部分分别进行标准化设计并进行尺寸模数协调。

对底部闭口轨道梁梁体结构部分进行标准化设计,基本模数为1m=100mm,梁高h1=n1×m,n1=12~35;跨度l=n2×100m,n2=1~5;轨道梁顶板1宽度w1=n3×5m,n3=4~7,轨道梁顶板1厚度h2=n4×m,n4=2~5;轨道梁腹板2的直线段d1=n5×m/10,n5=5~20,轨道梁腹板2的转折段d2=n6×m/10,n6=5~20,d3=n7×m/10,n7=5~20,轨道梁腹板2的厚度d4=n8×m/100,n8=10~50;轨道梁底板3宽度w2=n9×m,n9=16~26,轨道梁底板3外伸宽度w3=n10×m,n10=5~8,轨道梁底板3厚度h3=n11×m,n11=2~5。

对轨道线形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轨道线形又包括平曲线线形和竖曲线线形;基本模数为1m=100mm,平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n12×100m,n12=3~500;竖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n13×10000m,n13=1~5;导向面5的宽度w1=n14×m,n14=1~5,导向面5的厚度w2=n15×m/100,n15=5~50,导向面5的支撑腿厚度w3=n16×m/100,n16=5~50,导向面5的支撑腿高度w4=n17×m/10,n17=1~10;稳定面4的宽度w1’=n18×m,n18=1~5,稳定面4的厚度w2’=n19×m/100,n19=5~50,稳定面4的支撑腿厚度w3’=n20×m/100,n20=5~50,稳定面4的支撑腿高度w4’=n21×m/10,n21=1~10。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了轨道梁的工厂化生产,为轨道梁各构件的通用互换提供可能,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一榀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

图2一榀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侧视图

图3梁体结构相关参数示意图

图4装配式底部闭口轨道梁波纹钢腹板尺寸示意图

图5装配式底部闭口轨道梁稳定面尺寸示意图

图6装配式底部闭口轨道梁导向面尺寸示意图

图中:1——轨道梁顶板;2——轨道梁腹板;3——轨道梁底板;4——稳定面;5——导向面;6——走行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实例一一榀平面曲线半径30m、跨度30m的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的设计,如图1。按本专利提出的方法进行实施。步骤如下:

1)对梁体结构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如图3。基本模数为1m=100mm,梁高h1=n1×m=15×m=1.5m;跨度l=n2×100m=3×100m=30m;轨道梁顶板1宽度w1=n3×5m=4×5m=2m,轨道梁顶板1厚度h2=n4×m=3×m=0.3m;波纹钢轨道梁腹板2的直线段d1=n5×m/10=5×m/10=50mm,波纹钢轨道梁腹板2的转折段d2=n6×m/10=5×m/10=50mm,d3=n7×m/10=5×m/10=50mm,波纹钢轨道梁腹板2的厚度d4=n8×m/100=20×m/100=20mm,如图4;轨道梁底板3宽度w2=n9×m=18×m=1.8m,轨道梁底板3外伸宽度w3=5×m=0.5m,轨道梁底板3厚度h3=n11×m=3×m=0.3m。

2)对轨道线形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如图2。基本模数为1m=100mm,平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n12×100m=3×100m=30m;导向面5的宽度w1=n14×m=2×m=0.2m,导向面5的厚度w2=n15×m/100=20×m/100=20mm,导向面5的支撑腿厚度w3=n16×m/100=20×m/100=20mm,导向面5的支撑腿高度w4=n17×m/10=4×m/10=40mm,如图6;稳定面4的宽度w1’=n18×m=2×m=0.2m,稳定面4的厚度w2’=n19×m/100=20×m/100=20mm,稳定面4的支撑腿厚度w3’=n20×m/100=20×m/100=20mm,稳定面4的支撑腿高度w4’=n21×m/10=4×m/10=40mm,如图5。

实例二一榀竖向曲线半径1000m、跨度30m的装配式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的设计,如图2。按本专利提出的方法进行实施。步骤如下:

1)对梁体结构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如图3。基本模数为1m=100mm,梁高h1=n1×m=15×m=1.5m;跨度l=n2×100m=3×100m=30m;轨道梁顶板1宽度w1=n3×5m=4×5m=2m,轨道梁顶板1厚度h2=n4×m=3×m=0.3m;波纹钢轨道梁腹板2的直线段d1=n5×m/10=5×m/10=50mm,波纹钢轨道梁腹板2的转折段d2=n6×m/10=5×m/10=50mm,d3=n7×m/10=5×m/10=50mm,波纹钢轨道梁腹板2的厚度d4=n8×m/100=20×m/100=20mm,如图4;轨道梁底板3宽度w2=n9×m=18×m=1.8m,轨道梁底板3外伸宽度w3=5×m=0.5m,轨道梁底板3厚度h3=n11×m=3×m=0.3m。

2)对轨道线形部分进行装配式设计,如图2。基本模数为1m=100mm,竖曲线线形的曲线半径r’=n13×10000m=1×10000m=100m;导向面5的宽度w1=n14×m=2×m=0.2m,导向面5的厚度w2=n15×m/100=20×m/100=20mm,导向面5的支撑腿厚度w3=n16×m/100=20×m/100=20mm,导向面5的支撑腿高度w4=n17×m/10=4×m/10=40mm,如图6;稳定面4的宽度w1’=n18×m=2×m=0.2m,稳定面4的厚度w2’=n19×m/100=20×m/100=20mm,稳定面4的支撑腿厚度w3’=n20×m/100=20×m/100=20mm,稳定面4的支撑腿高度w4’=n21×m/10=4×m/10=40mm,如图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作出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装配式技术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对底部闭口轨道梁梁体结构部分和三面行车的轨道线形部分分别进行标准化设计,从而加快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进度、提升悬挂式单轨交通底部闭口轨道梁、减少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的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干扰。本发明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符合发明专利各要求,故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