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预应力束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9759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预应力施工中的超长预应力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桥梁预应力施工中,随着预应力束长度的增加,普遍存在穿束困难、压浆不易饱满等问题,目前通常采用机械辅助穿束和真空辅助压浆等方法予以解决,但是效果不明显,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难度低,压浆质量易于保证,操作方便的超长预应力束施工方法。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选择直径大于预应力钢绞线束直径的波纹管;波纹管分两段设置,一段是桥梁的左端至跨中节段的左端,另一段是跨中节段的右端至桥墩的右端;

先对波纹管进行定位:波纹管的定位采用“井”字架,定位间距按照直线不大于1m,曲线部位不大于0.5m控制,绑扎“井”字型钢筋要足够牢固,绑扎时,尽量避免挤压或碰撞波纹管;波纹管安装后检查位置无误后用22#扎丝捆扎结实,以防移位;为避免发生压浆时“串管”现象,预应力孔道间采用整体式限位钢筋,并将限位钢筋与桥面板钢筋点焊,保证相邻管道分离和定位的精确;

波纹管的接头和施工缝处的接长均采用比预留孔道波纹管直径大一号的波纹管进行套接的方法,接长时将套管旋紧,并保证有15-20cm的相互重叠,最后在接口处沿长度方向用胶带缠紧粘牢;

波纹管安装就位过程中尽量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同时还应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管壁,为防止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引起的波纹管破损造成的漏浆,在波纹管内穿小于波纹管内径10mm的pvc管的方法加以控制,并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抽出;

利用跨中节段的操作空间作为接力穿束段,采用人工“接力穿束”和“反穿束”的方法进行预应力穿束施工;

针对预应力孔道两端低中间高(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2.6m)的特点,在超长预应力孔道的最高点处(跨中)进行封堵,并设置出浆孔;

设长度大于跨中节段长度的波纹管,该段波纹管的直径大于前面所述的两段波纹管的直径,在穿预应力束前先将加大一号直径的波纹管套接在其左侧的波纹管上,使跨中节段预留孔道留出一半的长度,当该段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利用该段未安装波纹管的空间作为接力穿束段,即增加一个人工穿束施工作业面;

将预应力束的穿入端用塑料管制成锥体状加以包裹,以防穿坏波纹管,穿束时施工人员分成两组,其中第一组先在左端穿束,当穿至跨中节段时,由另一组和第一组共同继续向前穿束,穿束结束后将接力穿束段的波纹管恢复原位并将接头用胶带缠紧包好,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注施工;

当施工段混凝土强度及养护龄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梁段预应力钢束张拉施工,预应力束均采用两端张拉,对引伸量和张拉力进行双控,张拉时应在横桥向上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1束;

由于钢绞线为单根人工穿入,钢绞线在孔道内曲直不均,在预应力张拉施工前应先用千斤顶单根张拉至控制应力的5%,然后再按照正常的张拉程序进行张拉,由此可避免预应力张拉后的钢绞线受力不均;

在预应力束的中间部位(最高点处)两侧各10cm左右分别设置一根出浆管,出浆孔采用在波纹管上开孔、用φ10mmpvc管直接固定的方式,压浆前,将管道中部两根出浆管之间用砂浆堵实,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通水试验,确认管道已经断开后,使用高压风吹干孔道准备压浆;

压浆施工从桥面板两端(低侧端)分别向中间部位压浆,使压浆施工始终由低处向高处进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与常规施工方法相比较,减少了机械投入。穿束操作简单、作业面多,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相对施工速度较快。

采用该法施工,不受“真空辅助压浆”方法中预留孔道材料使用上的限制,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有效地保证了压浆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选择直径大于预应力钢绞线束直径的波纹管;波纹管分两段设置,一段是桥梁的左端至跨中节段的左端,另一段是跨中节段的右端至桥墩的右端;

先对波纹管进行定位:波纹管的定位采用“井”字架,定位间距按照直线不大于1m,曲线部位不大于0.5m控制,绑扎“井”字型钢筋要足够牢固,绑扎时,尽量避免挤压或碰撞波纹管;波纹管安装后检查位置无误后用22#扎丝捆扎结实,以防移位;为避免发生压浆时“串管”现象,预应力孔道间采用整体式限位钢筋,并将限位钢筋与桥面板钢筋点焊,保证相邻管道分离和定位的精确;

波纹管的接头和施工缝处的接长均采用比预留孔道波纹管直径大一号的波纹管进行套接的方法,接长时将套管旋紧,并保证有15-20cm的相互重叠,最后在接口处沿长度方向用胶带缠紧粘牢;

波纹管安装就位过程中尽量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同时还应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管壁,为防止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引起的波纹管破损造成的漏浆,在波纹管内穿小于波纹管内径10mm的pvc管的方法加以控制,并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抽出;

利用跨中节段的操作空间作为接力穿束段,采用人工“接力穿束”和“反穿束”的方法进行预应力穿束施工;

针对预应力孔道两端低中间高(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2.6m)的特点,在超长预应力孔道的最高点处(跨中)进行封堵,并设置出浆孔;

设长度大于跨中节段长度的波纹管,该段波纹管的直径大于前面所述的两段波纹管的直径,在穿预应力束前先将加大一号直径的波纹管套接在其左侧的波纹管上,使跨中节段预留孔道留出一半的长度,当该段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利用该段未安装波纹管的空间作为接力穿束段,即增加一个人工穿束施工作业面;

将预应力束的穿入端用塑料管制成锥体状加以包裹,以防穿坏波纹管,穿束时施工人员分成两组,其中第一组先在左端穿束,当穿至跨中节段时,由另一组和第一组共同继续向前穿束,穿束结束后将接力穿束段的波纹管恢复原位并将接头用胶带缠紧包好,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注施工;

当施工段混凝土强度及养护龄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梁段预应力钢束张拉施工,预应力束均采用两端张拉,对引伸量和张拉力进行双控,张拉时应在横桥向上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1束;

由于钢绞线为单根人工穿入,钢绞线在孔道内曲直不均,在预应力张拉施工前应先用千斤顶单根张拉至控制应力的5%,然后再按照正常的张拉程序进行张拉,由此可避免预应力张拉后的钢绞线受力不均;

在预应力束的中间部位(最高点处)两侧各10cm左右分别设置一根出浆管,出浆孔采用在波纹管上开孔、用φ10mmpvc管直接固定的方式,压浆前,将管道中部两根出浆管之间用砂浆堵实,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通水试验,确认管道已经断开后,使用高压风吹干孔道准备压浆;

压浆施工从桥面板两端(低侧端)分别向中间部位压浆,使压浆施工始终由低处向高处进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桥梁预应力施工中的超长预应力束施工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采用机械辅助穿束和真空辅助压浆等方法解决穿束困难、压浆不易饱满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而发明的。采用人工接力穿束的方法进行预应力穿束施工;在超长预应力孔道的最高点处封堵,并设出浆孔;在穿预应力束前将加大一号直径的波纹管套接在其左侧的波纹管上,使跨中节段预留孔道留出一半的长度,利用该段未安装波纹管的空间作为接力穿束段;先在左端穿束,当穿至跨中节段时,两组人员共同继续向前穿束,穿束结束后将波纹管恢复原位;当施工段混凝土强度及养护龄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梁段预应力钢束张拉施工,然后压浆。优点是穿束操作简单,压浆质量好。

技术研发人员:蒋绪鹏;曹树强;王福兴;葛晓娇;刘百合;解佳飞;刘福春;曲华;任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4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