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64887发布日期:2018-06-01 19:16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人行道是市政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相对,专门用于行人的行走。但是在社会的进步中,人行道逐渐有了更多的功能,例如自行车的停放。但是上述自行车的停放容易造成人行道的混乱。人们在停放自行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行车从非机动车道推到人行道上,这个过程容易对行人的行走造成干扰,同时,自行车的停放不够整齐也会造成人行道的混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所述人行道设置有能够规范自行车停放的停放槽,且方便了自行车的停放。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行道,包括人行道本体,所述人行道本体在靠近非机动车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供自行车停放的停放槽,所述停放槽具有与非机动车道相通的停放斜面以及对自行车前轮限位的停放定位槽,所述停车池的两侧设置有支撑自行车车把的停放支架。

采用停车槽的方式方便了自行车的停放,当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后,需要停放到人行道上时,能够通过停放槽的停放斜面直接推入停放槽中,并且通过停放定位槽对自行车进行定位。同时采用设置于停放槽两侧的停放支架,通过提升自行车的车把将自行车的车把固定在停放支架上,防止自行车倾倒,保持自行车直立状态。上述结构的设置,首先避免了自行车需要经过人行道后在进行停放,减少了在停放自行车过程中对行人造成的干扰,同时,在停放自行车过程中,通过停放槽和自行车一一对应的设置,防止产生相邻自行车发生倾倒后相互干涉造成后续自行车取放困难的现象,也降低了自行车在停放后被损坏的概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停放斜面与停放定位槽相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角。

采用过渡圆角过渡停放斜面和停放定位槽,能够在取放自行车的过程中,减少对自行车前车轮的损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停放支架包括固定于人行道本体的基座、固定于基座上端的气弹簧以及固定于气弹簧的活动端且用于支撑自行车车把的弧形托板。

采用上述的停放支架的结构设计,在停放自行车的过程中,气弹簧会根据自行车的重量和高低调节自身高度,从而使不同高度的自行车均能够被停放支架支撑。同时,弧形托板的设计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的自行车车把进行支撑,并且支撑强度较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停放槽的停车方向与相邻的非机动车道的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70°。

采用停放槽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倾斜设置,能够使自行车从非机动车道中更加方便地便能够停入停放槽中,减少了在停放过程中对非机动车道中的其他车辆造成的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人行道本体设置有自行车停放池,所述自行车停放池具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停放槽。

采用自行车停放池的设计,能够将停放槽集中起来进行管理,方便后续的维护和监管。同时,将自行车集中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人行道的整洁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人行道本体在设置有自行车停放池的边沿处设置有过渡缺口,所述过渡缺口为朝向非机动车道的喇叭口。

采用在自行车停放池处设置过渡缺口,在停放自行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对非机动车道的其他车辆造成干涉的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人行道本体在靠近非机动车道的一侧沿人行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树池以及设置于树池中的乔木,所述人行道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所述人行道还设置有将蓄水池中的水抽至地面的灌溉组件,所述自行车停放池设置于相邻树池之间,所述停放定位槽设置有与蓄水池相通的排水孔。

采用在自行车停放池的两侧设置树池,树池中设置有乔木,乔木的树冠能够为自行车停放池进行遮阳,防止自行车停放池中的自行车被太阳进行直晒。同时,人行道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通过树池以及停放定位槽中的排水孔对雨水进行收集,并且通过灌溉组件将蓄水池中的水取出进行其他用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人行道本体还设置有用于行人行走且向上凸起的行走部,所述行走部的两侧设置有导水斜面。

采用行走部向上凸起的设置,能够使行走部与人行道本体上的其他结构分离,减少人行道本体上的其他结构对行走部的干涉。同时,倒水斜面和行走部的结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防止行走部上发生积水而影响行人行走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自行车停放池包括位于停车槽两侧的预制块、安装于预制块之间用于形成停放斜面和停放定位槽的钢化玻璃,所述预制块之间设置有支撑钢化玻璃的支撑凸台。

采用预制块和钢化玻璃组合形成自行车停放池的设计,能够方便组装自行车停放池,并且方便对自行车停放池进行安装使用。钢化玻璃形成停放斜面和停放定位槽能够方便自行车在停放槽中进行停放,减少停放槽对自行车车轮的磨损。同时钢化玻璃的设置,能够方便对停放槽进行清理。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的施工方法,所述人行道的施工方法能够方便地形成自行车停放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S1、对基层进行洒水养护,之后在基层上铺设砂砾垫层,其中砂砾垫层的厚度为50~120mm;

S2、混凝土垫层铺设,并且在需要建设自行车停放池处形成供预制块安装的第一安装槽,其中,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180~200mm,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120~150mm;

S3、在第一安装槽中铺设第一砂浆找平层,并且将预制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槽中,形成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停车间隙;

S4、在预制块上设置第二砂浆找平层,并且完成地砖的铺设工作,铺设时应轻拿平放,用橡胶炊敲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

S5、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第三砂浆找平层,并且完成步道砖和盲道砖的铺设,铺设时应轻拿平放,用橡胶炊敲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

S6、清理预制块上的支撑凸台以及停车间隙中的废料,并且通过密封胶固定在预制块的支撑凸台上端;

S7、铺筑后,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灌缝,用过筛干砂掺水泥拌和均匀将地砖间隙、步道砖间隙以及盲道砖间隙灌满,并在砖面洒水使砂灰下沉,再灌砂灰补足,保养3天后方可通行。

采用上述S1~S7的施工步骤,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建设出具有自行车停放池的人行道,其中自行车停放池通过预制块和钢化玻璃组合而成,这种施工方式快捷,而且通过砂浆找平层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牢固,找平效果理想。同时,对地砖间隙、步道砖间隙以及盲道砖间隙进行间隙灌缝,能够有效地提升人行道表面的结构强度,使地砖、步道砖和盲道砖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在人行道的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人行道通过设置自行车停放池以及设置于自行车停放池中的停放槽,并且停放槽具有方便自行车推入停放槽中的停放斜面,停放槽的停车方向与相邻的非机动车道的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70°,同时,人行道在自行车停放池的边沿处设置有过渡缺口,上述设置在停放自行车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对非机动车道中的其他自行车和人行道中的行人的干扰,也方便了自行车的停放,同时停放槽和自行车一一对应, 也减少了自行车在停放后与相邻自行车发生干扰的现象,有效地降低了两者支架你的相互损伤;

2、人行道中蓄水池、树池以及乔木的设置,首先能够对人行道起到绿化装饰的效果,提升整个人行道的美观,乔木的树冠还能够为自行车停放池进行遮阳,减少阳光对自行车停放池的损伤,同时,蓄水池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并且通过灌溉组件将蓄水池中的水取出,增加了雨水的利用率;

3、人行道中的行走部向上凸起,能够有效地减少人行道的其他部件对行人行走的干涉,同时,导水斜面的设置,能够防止人行道的行走部发生积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人行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行车停放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停放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人行道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行道本体;11、过渡缺口;12、导水管;2、树池;21、乔木;3、自行车停放池;31、停放槽;311、停放斜面;312、停放定位槽;313、过渡圆角;32、预制块;321、支撑凸台;33、钢化玻璃;331、排水孔;34、停放支架;341、基座;342、气弹簧;343、弧形托板;4、行走部;41、导水斜面;5、蓄水池;51、细过滤网;6、灌溉组件;61、进水管;611、过滤接头;612、过滤网;62、抽水泵;63、出水管;7、非机动车道;8、自行车;91、基层;92、砂砾垫层;93、混凝土垫层;931、第一安装槽;932、第一凸台;94、第一砂浆找平层;95、第二砂浆找平层;951、地砖;96、第三砂浆找平层;961、步道砖;962、盲道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人行道,主要包括人行道本体1。其中,人行道本体1在靠近非机动车道7的一侧沿人行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树池2以及设置于树池2中的乔木21。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树池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米。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组相邻树池2之间设置有自行车停放池3。自行车停放池3中设置有供自行车8停放的停放槽31,停放槽31具有与非机动车道7相通的停放斜面311以及对自行车8前轮限位的停放定位槽312。其中,停放斜面311与停放定位槽312相连接处设置过渡圆角313。停放槽31的停车方向与相邻的非机动车道7的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70°。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停放池3包括位于停放槽31两侧的预制块32、安装于预制块32之间用于形成停放斜面311和停放定位槽312的钢化玻璃33,其中,预制块32之间还设置有支撑钢化玻璃33的支撑凸台321。上述自行车停放池3的分体式结构设置,能够方便对自行车停放池3进行组合安装,并且当其中的组件发生损坏时,进行单独维护。停放槽31的停车方向与相邻的非机动车道7的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

预制块32在停放槽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自行车8车把的停放支架34。停放支架34包括用于固定于预制块32上的基座341、固定于基座341上端的气弹簧342以及固定于气弹簧342活动端且用于支撑自行车8车把的弧形托板343。其中,基座341和气弹簧34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这种分体式设置能够方便对气弹簧342进行更换而使停放支架34能够正常使用。在进行自行车8的停放时,将自行车8的车把放置在弧形托板343上,因为自行车8的重力,气弹簧342的高度会发生变化,直至自行车8的前车轮落入停放定位槽312中,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停放支架34适应各种规格的自行车8。

人行道本体1在设置有自行车停放池3的边沿处设置有过渡缺口11,所述过渡缺口11为朝向非机动车道7的喇叭口。过渡缺口11的设置,能够使从非机动车道7中进行停放的自行车8在停车后推入自行车停放池3的过程中,减少了对非机动车道7中的其他车辆造成的干涉影响。

如图1和图6所示,人行道本体1还设置有用于行人行走且向上凸起的行走部4,其中行走部4两端设置有导水斜面41。这种向上凸起的行走部4的设置,能够减少人行道的其他部件对行人行走的影响,同时,导水斜面41的设置还能够减少行走部4上的雨水在导水斜面41上的堆积。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人行道在人行道本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的蓄水池5,蓄水池5的上方铺垫有细过滤网51。其中,自行车停放池3中的停放槽31的停放定位槽312中设置有排水孔331,人行道本体1还设置有与排水孔331相通且与细过滤网51相抵的导水管12。

如图1、图4、图5和图8所示,人行道本体1在自行车停放池3的一侧还设置有将蓄水池5中的水抽至底面的灌溉组件。灌溉组件包括插入蓄水池5底部的进水管61、位于自行车停放池3一侧的抽水泵62以及与抽水泵62相连的出水管63。其中,进水管61的进水端还螺纹连接有过滤接头611以及设置于过滤接头611中的过滤网612。灌溉组件6的设置能够将蓄水池5中的水进行进一步的使用,例如对自行车停放池3的清洗、对乔木21的灌溉。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人行道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用于建设上述的人行道,具体施工步骤如下所示:

S0、首先,在基层91中进行蓄水池5的开挖,在开挖后对蓄水池5的底面和侧面进行修整,之后对蓄水池5的底面和侧壁涂抹水泥,保证蓄水池5不会发生水的泄露,同时在蓄水池5上方安装细过滤网61251以及将蓄水池5上方进行填实,是基层91的上端面形成平面,在填实过程中,将灌溉组件6的进水管61插入蓄水池5的底部,并且将导水管12进行安装,在安装完成后,导水管12和进水管61的上端开口均使用橡胶套密封;

S1、对基层91进行洒水养护,之后在基层91上铺设砂砾垫层92,在树池2区域不进行砂砾垫层92的铺设,其中,砂砾垫层92的厚度为50~120mm;

S2、混凝土垫层93铺设,并且在需要建设自行车停放池3处形成供预制块32安装的第一安装槽931,在需要建设行走部4的端面形成第一凸台932,其中,所述混凝土垫层93的厚度为180~200mm,所述第一安装槽931的深度120~150mm,其中第一凸台932的高度为100~150mm,第一凸台932的截面呈梯形,在树池2区域不进行混凝土垫层93的铺设;

S3、在第一安装槽931中铺设第一砂浆找平层94,并且将预制块3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931中,形成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停车间隙,其中第一砂浆找平层94的高度与导水管12的上端齐平;

S4、在预制块32上设置第二砂浆找平层95,并且完成地砖951的铺设工作,铺设时应轻拿平放,用橡胶炊敲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

S5、在混凝土垫层93和第一凸台932上设置第三砂浆找平层96,并且完成步道砖961和盲道砖962的铺设,铺设时应轻拿平放,用橡胶炊敲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

S6、清理预制块32上的支撑凸台321以及停车间隙中的废料,并且通过密封胶将钢化玻璃33固定在预制块32的支撑凸台321上端,并且在钢化玻璃33上钻出与导水管12相对的排水孔331;

S7、铺筑后,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灌缝,用过筛干砂掺水泥拌和均匀将地砖951间隙、步道砖961间隙以及盲道砖962间隙灌满,并在砖面洒水使砂灰下沉,再灌砂灰补足,保养3天后方可通行;

S8、在树池2区域进行乔木21的移栽,并定时对乔木21进行浇水养护;

S9、在进水管61上安装抽水泵62以及出水管6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