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用防震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20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用防震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历了几次大地震,由于各种桥梁减隔震措施或构造设计不合理而致使桥梁结构产生损伤甚至发生灾难性倒塌事故已屡见不鲜,这将对地震灾区的救援重建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增加震后维修加固费用,因此如何保证桥梁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始终都是桥梁工程研究的热点课题,进而达到减少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

在强烈的地震动作用下,梁体易产生较大的横桥向位移,若在横向挡块上没有设置合理有效的缓冲消能构造,易造成挡块局部被撞坏甚至发生横向落梁事故,这不可避免地将增加震后维修加固费用,其主要原因是在地震作用下梁体对挡块的撞击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缓冲或削减,同时在撞击过程中的能量也没有被耗散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用防震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桥梁用防震减震装置,设置在盖梁1与梁体2的结合部用于在震灾发生梁体移位时消减其冲击能量,防震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盖梁与梁体之间的减震支座3,减震支座设置于盖梁顶面上,梁体支撑于减震支座上;盖梁两端分别设置有防震部4,防震部与梁体之间的空隙还设置有阻尼装置5,阻尼装置一端固定于防震部上,阻尼装置的另一端抵靠于梁体上。

进一步,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底座6和挡块9,底座的中部带有芯轴11,芯轴上套设有弹簧组件7,弹簧组件设置于挡块与底座之间且弹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挡块上,弹簧组件的自由高度大于芯轴的长度;弹簧组件的外围设置有支撑套8,在支撑套与挡块的接触处设置有用于限位挡块的端盖10。

进一步,减震支座包支座本体,支座本体包括支撑座12和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一环形柱状壳体15,第一环形柱状壳体与支撑座连接处设置有向第一环形柱状壳体中心凸出的台阶13,减震支座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减震支座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缓冲腔且所有缓冲腔都设置于第一环形柱状壳体内,每个缓冲腔内都设有缓冲柱19,缓冲柱被均匀设置在柱体上的第一环台21、第二环台23和第三环台25由上至下分割为上部柱体、中部柱体和下部柱体;上部柱体环绕设置有第一弹簧20,中部柱体上环绕设置有第二弹簧22,下部柱体上设置有第三弹簧24;第三环台设置于支撑座上;

减震支座还包括正六边形顶板18,顶板设置于缓冲柱的顶端;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至低于台阶处形成带有腔体的第二环形柱状壳体16;第二环形柱状壳体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块17,所述限位块向下延伸至第一环形柱状壳体内且与台阶的上表面形成缓成腔,缓成腔内设置减震弹簧14。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阻尼装置及减震支座,强烈的地震作用下梁体沿横桥向运动时,阻尼装置可以对梁体撞击作用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挡块的撞击作用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减小,整个过程对混凝土抗震挡块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与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阻尼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减震支座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桥梁用防震减震装置,设置在盖梁1与梁体2的结合部用于在震灾发生梁体移位时消减其冲击能量,防震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盖梁与梁体之间的减震支座3,减震支座设置于盖梁顶面上,梁体支撑于减震支座上;盖梁两端分别设置有防震部4,防震部与梁体之间还空隙还设置有阻尼装置5,阻尼装置一端固定于防震部上,阻尼装置的另一端抵靠于梁体上。

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底座6和挡块9,底座的中部带有芯轴11,芯轴上套设有弹簧组件7,弹簧组件设置于挡块与底座之间且弹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挡块上,弹簧组件的自由高度大于芯轴的长度;弹簧组件的外围设置有支撑套8,在支撑套与挡块的接触处设置有用于限位挡块的端盖10。

将阻尼装置通过底座上的个螺栓孔固定到设备本体的相应位置,当设备本体受冲击力时,挡块直接承受所有冲击压力,所受冲击力通过挡块直接传至弹簧组件,冲击力在蝶形弹簧组中逐级减震,平稳均匀的将冲击力传递给底座及梁体。且当冲击力慢慢变小时,弹簧组件逐渐伸展,直至达到自由伸展状态,完成一次缓冲活动。

优选的,减震支座包支座本体,支座本体包括支撑座12和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一环形柱状壳体15,第一环形柱状壳体与支撑座连接处设置有向第一环形柱状壳体中心凸出的台阶13,减震支座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减震支座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缓冲腔且所有缓冲腔都设置于第一环形柱状壳体内,每个缓冲腔内都设有缓冲柱19,缓冲柱被均匀设置在柱体上的第一环台21、第二环台23和第三环台25由上至下分割为上部柱体、中部柱体和下部柱体;上部柱体环绕设置有第一弹簧20,中部柱体上环绕设置有第二弹簧22,下部柱体上设置有第三弹簧24;第三环台设置于支撑座上;减震支座还包括正六边形顶板18,顶板设置于缓冲柱的顶端;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至低于台阶处形成带有腔体的第二环形柱状壳体16;第二环形柱状壳体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块17,所述限位块向下延伸至第一环形柱状壳体内且与台阶的上表面形成缓成腔,缓成腔内设置减震弹簧14。

作为本发明在使用时,当发生地震时,此时地震波对桥梁支座产生冲击。桥梁支座中的七个缓冲柱,七个缓冲柱上设置有三个环台,再采用三组弹簧来进行分段减震,逐步缓解冲力,使得减震支座的抗震性更好,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波冲击,保证桥梁的完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