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节段拼装箱梁湿接缝施工的移动式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9543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节段拼装箱梁湿接缝施工的移动式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节段拼装箱梁湿接缝施工的移动式平台。



背景技术:

连续刚构预制节段拼装施工工艺是目前桥梁建设较流行技术之一,而箱梁湿接缝施工是该工艺关键工序之一,现有技术的湿接缝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现场搭设简易支架或平台在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首先,这种现场搭设支架或者平台要适应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因地理环境不同所搭设的支架或者平台结构也不相同,这次就造成支架或者平台的通用性不强,需要重复搭设,有些平台使用一次后可能就得报废。其次,现场根据地理环境搭设支架或者平台时间长,会拖延工程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节段拼装箱梁湿接缝施工的移动式平台。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桥梁湿接缝施工需要现场根据地理环境搭设简易支架或平台存在的支架或平台通用性不强和耗时长的问题,

一种适用于节段拼装箱梁湿接缝施工的移动式平台,包括面板架体和底板架体,所述面板架体和底板架体两侧分别设有侧板架体,所述面板架体、底板架体和两个侧板架体相互连接并形成封闭的环形状结构。

本平台组装顺序为先将面板架体放置于梁面上,再将两个侧板架体分别连接于面板架体,接着用箱梁底面将两侧的侧板架体连接起来,这样形成一个封闭环形结构,通过面板架体与桥面接触,这样使得桥梁支撑起整个移动式平台。工人可以站在箱梁底面对桥梁进行湿接缝施工。这种移动式平台的搭建无须依赖地理环境,可以重复使用。另外,面板架体、侧板架体和箱梁底面可以模块化制作,搭建起来简便快速。本移动式平台还可以应用其他类型的桥梁工程中,例如用于梁面下方的检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基础上为了使整个平台造价低,结构简单以及制造工艺低,面板架体、底板架体和两个侧板架体都是由槽钢或/和铁丝网相互连接而成。具体的来说,面板架体由槽钢构成,侧板架体和箱梁底面的框架由槽钢构成,在移动式面上槽钢之间设有供工人行走的铁丝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移动式平台的灵活性,在所述面板架体设有至少两个滚轮和至少两个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刹车装置。滚轮和刹车装置可以使得移动式平台可以在桥面上行走,在同一桥梁施工中,无须重新拆装,就可用于不同桥段的施工。

进一步的,为了移动式平台行走稳定,在所述面板架体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滚轮和一个刹车装置,位于面板架体两端的两个滚轮对称设置,位于面板两端的两个刹车装置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装置包括螺母和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连接在所述面板上并穿过所述面板。这种由螺杆和螺母配合而成的刹车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起来也很方便,所述螺杆可为“T”字形螺杆。当不需要刹车时,将螺杆向上拧出,使螺杆与地面不接触;当需要刹车时,向桥面方向拧进螺杆,使螺杆与地面接触,进而实现移动式平台与桥面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箱顶梁面设有四组滚轮和刹车装置,在每组滚轮和刹车装置中,所述滚轮和刹车装置的距离为0.2m。四组滚轮和刹车装置的配置使得移动式平台在行走稳定和在固定时牢固,不易发生倾斜或者侧翻。

在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基础上为了让平台适应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所述侧板架体的横截面为“Z”字形。这样对于横截面为梯形工人可以在站侧板架体上进行桥梁的湿接缝施工。

进一步的,在所述侧板架体还设置有护栏和加强杆。护栏和加强杆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个箱梁的强度,增大安全系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基础上为了让移动式平台可以快速安装,所述侧板架体与所述面板架体通过螺纹连接并将接触部分焊接。施工时是可以直接利用吊机将面板架体放置在梁面上,在进行下一步搭建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架体与所述箱梁底面通过螺栓连接。这样在面板架体和侧板架体搭建后,直接将箱梁底面与通过螺栓连接,快速完成搭建。拆卸的时候,先把箱梁底面与侧板架体的紧固螺栓松开,移走箱梁底面,再吊走面板架体和侧板架体,整个过程相对现有的技术来说耗时和人员要求都大大减小。另外,在平台行走的时候可以拆卸箱梁底面,以避让墩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面板架体、侧板架体和箱梁底面组成的移动式平台并由梁面支撑,具有搭建快速和重复使用的优点。与传统支架搭设相比,节约大量的支架搭设需要的材料费、人工费等

(2)该移动式平台可以直接在已架设的梁面上走行,灵活性很大,可以做到哪里需要马上就能移动到那的要求,适应性极好。

(3)“Z”字形的侧板架体,可以使工人站在侧板架体进行施工,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和简单。

(4)该移动式平台除了可以作为湿接缝的施工操作平台以外,还能用于梁面下方的检修等多种用处,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节段拼装箱梁湿接缝施工的移动式平台设在桥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节段拼装箱梁湿接缝施工的移动式平台的立体图。

图中标记:

1-面板架体,2-侧板架体,3-底板架体,4-桥梁,5-加强杆,6-刹车装置,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附图1-4,面板架体1可由四种长度不同的槽钢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选用20a槽钢焊接而成,面板架体作为整个移动式平台的支撑面,也是该移动式平台的主桁架。在面板架体1的下方安装有滚轮7和刹车装置6,请参见图4。滚轮7布置于面板架体1的两侧,共设置四处滚轮7,使该平台能在桥梁4的梁面上沿线路方向走行。本实施实例滚轮7高0.35m,实际滚轮7高度可根据梁面预埋件不同按需设置。刹车装置6包括螺母和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杆。这种由螺杆和螺母配合而成的刹车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起来也很方便,所述螺杆为“T”字形螺杆。当不需要刹车时,将螺杆向上拧出,使螺杆与地面不接触;当需要刹车时,向桥面方向拧进螺杆,使螺杆与地面接触,进而实现移动式平台与桥面的固定。刹车装置6设置在滚轮的一侧约0.2m处,共计四处,采用精轧螺纹钢配合螺母构成,可以有效固定稳固平台于梁面上,保证平台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平稳。在本实施例中,侧板架体的横截面为“Z”子形,并由四根长度规格不同的20a槽钢构成,在平行于面板架体1槽钢之间安装有供工人行走的铁丝网,在垂直于面板架体1槽钢之间设有供工人上下的横梯。这样对于横截面为梯形工人可以在站侧板架体2上进行桥梁的湿接缝施工。本实施例中,在侧板架体2上还有还设置有护栏(图中未显示)和加强杆5。加强杆5是由两根20a槽钢构成的。两侧侧板架体2与所述面板架体1通过螺纹和焊接连接。箱梁底面3由两根50*50的方钢构成,中间设有供工人行走的铁丝网。箱梁底面3通过螺栓与两侧的侧板架体2连接,具体请参见图2。本平台结构荷载标准组合为:强度校核:1.2恒载+1.4活载,刚度校核:1.0恒载+1.0活载。其中恒载主要为自重及2.5KN的均布机械荷载,活载主要为施工人员8名(每名按80kg计),并且将人员活载按均匀分布和集中站在最不利位置两种情况,并经Midas civil对该结构形式进行受力分析和现场荷载试验验证,能够满足施工需求。本平台所有焊接处焊缝应根据《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5.2.4条进行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使用时应保证刹车定位卡锁死,架上施工人员不得超过8人,且不得在平台上集中堆载重物的要求。平台组装顺序为先将面板架体1架体放置于桥梁4的梁面上,两侧与侧板架体2采用螺栓加焊接的方式连接而成,然后将箱梁底面与两侧的侧板架体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而成,三者整体形成一个倒凸形整体环形结构,“包”在已施工完成的梁体外侧即可。本移动式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经济效益良明显,以某市地铁为例,湿接缝共计74处,预算每处节约支架搭设的人工费、材料费达12700元,共计节约预算成本约93.98万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